APP下载

谁懂你的心事

2015-07-05

爱你 2015年5期
关键词:老金老同学中年人

◎ 艾 理

谁懂你的心事

◎ 艾 理

“烦死了”“一脑门子事”“压力大啊”……

人到中年,我们总能听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发出烦闷的感慨。的确,此时他们上有老、下有小,领导全球追着跑,失眠多梦醒得早……想找人说说,但又怕同事信不过,怕伴侣瞧不起,怕父母瞎操心,怕朋友口舌多。

谁懂中年人的心事?也许大家都懂,但多是一知半解,很多中年人默默地选择了独自承受。其实,您大可不必过于烦恼,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对父母适当顺着

老王今年45岁,是一位中学物理教师。他平时讲起课来一套一套的,可遇到认死理的父母,根本没辙。

老王的父母都七十多了,十分迷信保健品的养生功效。对此,老王非常苦恼,几次三番与二老摆事实、讲道理,甚至大声争执,都未能找到解决之道,二老为数不多的养老金还是像流水一样花在了保健品上。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上了年纪的父母,真是难以沟通。其实,有的老人之所以迷恋保健品的功效,就是因为害怕自己变得虚弱,拖累了子女,被子女嫌弃。他们害怕较早离开人世,看不到儿孙满堂。所以,与其认为他们荒唐、“老糊涂”了,不如顺着他们的思路想想,也许可以理解他们的苦衷。

起初,老王深陷与父母沟通的烦恼中。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换个思路,坐下来和父母好好地谈谈。

老王先是回忆了父母曾经对自己的教诲和关爱,缓和了连日来的矛盾;接着,他转述了经营保健品生意的同学对保健品市场乱象的告诫;最后他拿出自己的医保卡,恳请父母认准正规厂家进行购买,并保证以后绝不干涉。

听了老王一番肺腑之言,父母也许是有感于他的孝心,也许是心疼孩子的医保钱,自那以后,父母对保健品还真没以前那么迷恋了。

对孩子适当惯着

这天,老张发现儿子在阳台上呆呆地看手机,悄悄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漂亮女同学的照片!

老张气不打一处来——好小子,难怪学习不长进,原来是早恋了呀!

老张立马把儿子叫到客厅里,义正词严地对他进行了一番批评教育。没想到,儿子一撇嘴,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你又不是我,你懂什么?”就把自己锁进了卧室。

十几岁的孩子正在建立自我世界,对自己的认同感很高,如果这时迎头告诉他“你小子还嫩呢”,无疑会导致他直接“起义”——跟你对着干。

冷战几天之后,眼见儿子根本不买账,老张只得求助身为心理专家的老同学。在老同学那儿“取完经”后,老张笑眯眯地敲开了儿子的门。

扯了一会儿闲谈后,老张便讲了个半杜撰、半真实的故事——他以前喜欢某个女同学的经历。最后,他话锋一转,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儿子:还是要加强自身的素养,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才能给女孩一个美好的未来。听到这里,儿子又傻又认真地点了头。老张也决定以后做儿子的“哥们老爸”。

本质上来说,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需要关心和“哄”的,之所以“不听话”,根本原因还是家长对他们的心灵照顾不够。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不仅需要牛奶,更需要滋补心灵的乳汁。

对伴侣常常夸着

陈大姐今年47岁,是一位气质极佳、事业有成的白领。就是这么一位成功的女性,在家庭却遭受了冷遇。

因为孩子常年寄宿于学校,家里只剩下自己和丈夫这对老夫老妻。按理说,多年的夫妻彼此的依赖感应该更深,可是,两人现在彼此十分厌烦,甚至连话都懒得说,觉也不在一起睡。闺密聚会时,有一位聊起了中年性爱的话题,陈大姐不免一声长叹:自己和老公已经很久说不上话了,还提什么性爱。

时过境迁,当年彼此倾慕的金童玉女如今也都成了老男人和黄脸婆。这就是所谓的审美疲劳,它并不玄乎,就是俗称的“看腻了”而已。

腻了归腻了,但日子还得过下去。多年的夫妻之间除了感情还有责任,不可能说分就分。对于陈大姐来说,她和老公年轻时的记忆毕竟不可取代。正当她一筹莫展之际,老公倒是率先出击了:又是法国餐,又是看电影,又是咖啡馆小情调……陈大姐一开始怀疑老公只不过是一时心血来潮,但随着他带陈大姐故地重游,她渐渐明白了他的真心——他也在纠结怎么让两人重归于好。原来他也舍不得她。

其实,他俩重归于好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放下人到中年的矜持与麻木,踏出沟通感情的第一步。勇敢地为爱低头,为婚姻付出,小年轻能做,中年人同样能做,还可以表现得更优雅。

对名利尽量撂着

(一)忧虑的老同学

老杨今年45岁,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事业不高不低,收入不多不少,老婆孩子各一,一房一车温饱。

前几日,老杨在爬山时碰见了多年未曾聚会的老同学。老同学如今已是某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聊天中,他还笑称自己20年没爬过山了,真是凄惨。

老杨觉得很感慨,这还真是有钱的人没时间,有时间的人没钱,各有各的苦恼啊。

在山顶上,老同学和老杨谈了很多,包括对钱、幸福感和人生的看法。老杨发现,老同学虽然是个“钱多多”,但没有丝毫的架子,言谈举止之间,依然是当年和老杨一起吃夜宵、追女孩的毛头小子。只言片语中,阅历丰富的老杨能感觉到他对自己的真诚与羡慕。

因为个人境遇和性格的不同,人到中年,所有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往前走,似乎还可以冲一把,但也不可能有大的建树;往后退,那是不负责任——都老大不小了,怎么能撂挑子不管一家人的死活呢?

说到底,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身份、地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只是你不自知。

老同学跟老杨说,几年前,自己一时糊涂,仗着有钱,“任性”了一把——找了个小三。结果东窗事发,老婆对自己冷眼相看,女儿也瞧不起他,下属和同事经常在背后讥讽、嘲笑,再没人愿意和他“走心”交往。小三就更别提了,在老同学事业陷入低谷时,她果断另投怀抱。后来,为了好好补偿家人,他没少下功夫。原本以为找个小三能风流快活一把,不曾想,付出的时间成本和心灵成本如此巨大。

(二)闲人命长

五十多岁的老金最近得知,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战友患癌症去世了!

震惊、惋惜之余,老金回想起来,战友当年转业后就到了政府部门,经过多年酒桌“鏖战”和宦海沉浮,终于爬到了省里担任要职,可谓位高权重。去年聚会时,他还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可不到一年,他就得了绝症,匆匆驾鹤归西。真不知他这么多年打拼图的到底是个啥。

相反,老金退伍后,一直在清闲的事业单位,与世无争,无病无痛。体检的时候,医生告诉他,就他这身板、心态,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活个百八十岁不成问题。

世事就是如此:有人功成名就、位高权重,却不一定就能永享富足。有人籍籍无名、不入上流,但凭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也能看尽世间百态、人生精彩。

也许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潇洒走一回”才是真理。换个角度思考,“潇洒”了一回的老金的同学又如何?不过是取得了泡影一般的成就,并用生命为荣华富贵埋了单,这又算得上什么潇洒呢?说到底,还是老金这样最好——钱不多,但够花,家庭和睦、老人健康、孩子平安。钱当然要赚,“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不能蛮干,不能让钱来掌控你的生活。

中西方中年人的差异

中国的中年人活得辛苦,西方的中年人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他们处理日常事务的方式有时还是很值得忙忙碌碌的中国中年人借鉴的。下面一组图就介绍了中西方中年人的差异。(注:左边西方,右边中国)

(一)提出意见时:

点评:西方人直来直去,也许节省时间,但也容易产生直接对立。中国人提出观念喜欢“起承转合”,更容易让人接受。孰优孰劣,见仁见智。

(二)生活方式

点评:中国人喜欢抱团取暖,西方人喜欢独处。中国人称社交为“江湖”,西方人称独处为“冥想”。

(三)人际关系

点评:西方小组式的人际关系使得工作更有效率,而中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际关系会使得工作关系日趋复杂,增大中年人的工作压力。

(四)对待孩子

点评:西方人的孩子是家中平等的一员,有举手表决的权力。而中国人的孩子常常是一个家庭为之团团转的中心,却难有自己选择的权力。

(五)晚年生活

点评:从晚年生活来说,中国人还是比较幸福的。

(六)星期日的街景

点评:看来,中国的中年人不仅在工作场所累,在家里也是很累的,以至于他们都涌上了街头“休息”。

猜你喜欢

老金老同学中年人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老金
跨过“中年危机”——陕西中年人群就业状况调查
姜 末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脱发 养“老金”
老同学
防不胜防
广场上有什么(短篇小说)
看了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