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兴趣入手,坚持“厚积”引导“薄发”
2015-07-04唐致香
唐致香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作为一名乡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最初执教语文的几年里,我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辛苦:指导学生作文煞费苦心,从审题、立意到构思,甚至下水作文,不能说不勤勉;批改学生作文更让人耗尽心血,无论是精批细改还是学生互改互评,更是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尽管付出这么多,学生的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每逢作文,孩子们或抓耳挠腮,挖空心思,或胡编乱造,应付差事。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千篇一律,语言乏味,要么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文笔流畅,立意清新者寥寥。怎么办?身心俱疲的我陷入了极大的困惑: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于是一边摸索,一边积极尝试改革。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
春去秋来,迎来送往,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工作依旧辛苦,但我渐渐走出了作文教学的困境。回顾这些年的教学,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得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其次,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技能。它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生活积累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经过长期积累,反复训练,跟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一样,作文也须“厚积”才有“薄发”。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改变了以往条分缕析的授课方式,尽量压缩教学时间,把写作训练渗透到每堂课里。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要求學生续写;学完《春》《济南的冬天》等,要求学生仿写;学完《孔乙己》《范进中举》等,要求学生改写。这种训练,没有字数要求,长的二三百字,短的也可几十个字,但必须要有新意。具体做法是,每堂课的前10分钟,抽查几名学生当堂读出自己的“创作”。作为老师,我尽量对学生的想象或描述加以肯定,哪怕是其中用了一个好词。一开始,学生有些勉强,我就耐心地鼓励和引导,慢慢地,他们爱上了这种训练。有些学生为了在课堂上能赢得大家的掌声,往往反复琢磨,不断修改,思想的火花不时闪现。有个毕业了的学生回忆说,那时他很怕作文,但没办法,老师天天要查,只好硬着头皮写,没想到每次都受到表扬,后来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天当中最期待的,就是课前老师让自己读作文,不让读反而很失落。“滴水穿石,绳锯木断”,多少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从未懈怠,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夯实学生的写作功底
学生的写作光有兴趣不成,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所谓“厚积”才能“薄发”。为此,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为了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我费了不少心思:不督促检查,学生不自觉,天天检查又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怎么办呢?我开始与学生交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愿意的,自己把日记交给老师批阅。刚开始,愿意交日记的不多,但经过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让我批阅他们的日记。这是多大的信任啊,作为老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份信任?一篇篇地检查并指导,日复一日,不厌其烦,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一年下来,班上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初中三年下来,有的同学记了厚厚几大本,其中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功不可没。
三、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课本上的文章,只是学习的“例子”而已。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会“例子”,学到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为此,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书目,从童话到名著,要求学生广泛涉猎。除了平时的课余时间,寒暑假是学生阅读的最好时段。一个假期下来,好一点的学生要读十来本书。新学期开始,我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展示阅读的成果。《我爱上了×××作品中的一个人》《读完×××后想到的》《如果我是×××作品中的×××》等类题目,学生自己拟定,不拘形式,学生自主展示他们的所读所感,并乐此不疲。有了这些广泛的阅读,学生的眼界打开了,素养提高了,以读促写的目的渐渐达到了,他们写作文不再那么抓耳挠腮了。
四、让学生的作文走向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处处皆作文:课堂上的小插曲,家里的小风波,自然的四季更迭,社会的新闻事实……我要求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引导他们读报刊杂志,看电视新闻,品中外名著,赏自然风光,勤写生活随笔,抒写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让作文与生活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在作文命题方面,我大都采用了开放式的题目,如《妈妈,我错怪了您》、《老师,我想对您说》、《这里的风景独好》、《非典,我们不怕》、《汶川,汶川》、《环保,我要说》等,对于这类题目,学生不再无话可写,他们觉得写作跟说话一样,非常自然。
五、积累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学校、家庭、社会中观察、积累作文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
1.关注学校生活
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触或亲身经历一些事,心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这些均可成为习作的素材。
2.关注家庭生活
学生相当一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所以教师也应引导学生留心,不失时机地撷取习作素材。如每年的除夕夜、做小厨师、接电话、电脑上网等。
3.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学生都乐意参与,它是学生积累素材最主要的渠道。如通过平时春游、秋游,千姿百态的大自然引发学生的奇思怪想;通过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建设的热情。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印象特别深刻,无形中充实了学生习作素材。
六、让学生有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创作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不就是那荷叶上的露珠吗?哪怕是再差的作文,其中都有一两点值得肯定的闪光点。教师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闪光点,如对待露珠般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明白了这一点,我开始反省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有必要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吗?教师的修改那么多,学生一下子能接受吗?于是我渐渐把自己从繁重的精批细改中解放了出来,着力去发现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从立意、构思、谋篇布局到用词、修辞、标点符号、书写,尽量让大部分的学生都得到表扬、勉励,而在指出不足时尽量委婉、含蓄。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你是才女”、“你的文笔犹如一股清新的小溪奔流而下”、“文如其人,你的文字是那么机灵睿智”,学生们对这些评价视为珍宝,多年保存,有的可能激励一生。每次习作发下来,学生最关注的就是分数和评语。因此,我们决不可吝惜手中的分数与评语。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搭平台,竖梯子,唤起学生作文兴奋点,让其秀出自我。或张贴习作,或让学生登台朗读;或创建班刊,或每年编自己的文集;或参加征文投稿活动。经努力学生成功了,他们会很愉悦,这又会使学生去创新,然后会产生更大的成功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