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7-04刘春丽
刘春丽
【摘 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通过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做到会“想”,能“想”,善“想”;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等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发展就不可想象。”新课标也指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则是一门极富情感、极易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课程。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巧设问题疑点,树立创新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通过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树立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小学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温暖、宽容的气氛,交流互动,使小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在情绪上却是放松的,无所畏惧,积极思考,这样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活跃,心灵手巧,灵感丰富,富有创造性。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从文章中找出阮恒献血前和献血时神态和动作的句字,让他们去思考:阮恒输血时为什么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反思、创新,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同时,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新见解要给予赞许和信任、支持和鼓励,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启发诱导学生,激活创新想象
丰富的想象能促使学生冲破已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发现新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在让学生自随意发挥想象力的时候,往往是一堂课最活跃的阶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积极创设浓厚的想象氛围,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做到会“想”,能“想”,善“想”。例如:在教学《画风》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想怎样画风?然后启发想象:声音和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如果由你来画声音和气味,你会画什么?学生说:“我画一个小朋友手捂着鼻子”“我画一个孩子在弹钢琴”……由此可见,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表象,启发想象,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三、鼓励质疑辩论,培育创新萌芽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提问就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例如:我在教学《木兰诗》时,我鼓励学生提问,一个学生的提问很独特:“诗中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道木兰12年没洗脚吗?古代女子是裹脚的呀!”我表扬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花了一周的时间,我终于在《陔余丛杂》中查到:躬足“條目”:躬足,始于南唐宫中,有一窈娘,喜欢打斜足,宫女学她,到了宋朝才流行民间。而木兰生于南北朝,距北宋有370多年的历史,显然不裹脚。学生听了这解答,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讨论中,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联系文本知识,拓展创新精神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培养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源头活水。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为学生的认知、语言、思维、情感等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例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学生在本节课达标后,我则对学生设计了一道拓展性的作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广西,也有很多好地方,有很多有名的游览胜地,吸引了不少的中外游客到我们家乡观光游览,你知道多少?你到过什么地方?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你打算向游客介绍哪里?这时,学生兴趣很高,不仅渗透了思想教育,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总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大胆想象,主动探索,还要巧设问题,善设疑点,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开放的天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G].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