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红楼梦》的新时代青春解读
2015-07-04陈晨
陈晨
【摘要】好的作品,它的内容思想是可以跨越时代超越时代的,站在当今社会角度,人们当会反思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个性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一个被困在封建枷锁中的宝玉注定会成为封建家族的牺牲品,而那个深陷泥淖中的宝玉一次次挣扎终也逃脱不了黑暗的魔爪。
【关键词】红楼梦;宝玉;黄梅戏;戏曲发展
遁入空门的宝玉慢慢推开了那扇沉重的记忆之门,剧目自此拉开,时间又回到了林妹妹初入贾府的那年。曹雪芹呕心沥血的《红楼梦》上及官宦贵胄下及平民名优,又对清朝诗词曲赋、馔饮药膳的文化研究颇有价值,而由此形成的红学流派更是不胜枚举,如此浩瀚的研究体系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解读起来实在煞费苦功。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的编演独辟蹊径,让观众简明的看到了适应现代人观看且发人深省的黄梅戏《红楼梦》,此剧单独抽取宝黛爱情为主要线索,用宝玉出家之后倒叙回忆的形式,通过对宝黛爱情“木石前盟”与宝玉宝钗“金玉良缘”斗争的表现,撷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段落重新组编而成,让观众在两小时有余的时间中浓缩精华观演,体会到了现代化青春化的人生况味。
本剧虽未提到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更替,但通过宝黛爱情悲欢离合的经过也可见一斑了。通过“送花神”部分的演绎,台上众多演员倾力演出,将富家生活极尽奢靡的场景展露无遗,贾政只许儿子读四书五经,将《西厢记》等书目看作禁书,将宝玉的个性思想牢牢禁锢,后又因王府丢失戏子的事痛打宝玉,严苛的父亲丝毫没流露出爱子的一面,酷刑拷打,以“奴才”称呼宝玉。在宝玉被打这一节中,急促危急的音乐预示了宝玉即将有难,灯光照在受打的宝玉一人身上,那一段程式性的舞蹈动作形象表现出了当时宝玉身受煎熬,然而周围却是一片漆黑,将无边的黑暗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感受那个时代背景下权贵家族的黑暗,思考人情冷暖,进行更有广度的反思。好的作品,它的内容思想是可以跨越时代超越时代的,站在当今社会角度,人们当会反思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引导问题,个性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一个被困在封建枷锁中的宝玉注定会成为封建家族的牺牲品,而那个深陷泥淖中的宝玉一次次挣扎终也逃脱不了黑暗的魔爪。
宝钗与宝玉二人谈话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功名利禄的时代价值观令宝玉厌恶,这注定了二人的性格特点不可能结合。在选亲一节中权贵家族的黑暗更显现出来,凤姐一段打背躬的程式性表演,用戏曲的高超技巧辅助观众的理解,史太君平素最爱林黛玉、贾宝玉,又深知宝黛二人相爱,但却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进行政治联姻,无论贾政还是史太君,在他们眼中家族政权才是头等要紧之事,宝黛爱情则是家族存活下去的必要牺牲品。黛玉死后众人哭黛玉的那场戏中,王熙凤和史太君用了大段的唱词,宝钗也用哭声吊唁,而宝玉的行为动作以及此段的表演节奏上都恰好与前几个人形成鲜明的對比,表现出完美的艺术张力,他的痛无法用言语与泪水表达,这才是真真切切的痛彻心扉;奢靡的生活、禁锢的思想、权权相扣都是这个家族消亡的原因,虽实写宝黛爱情,但反复研读便可得知,他们的爱情与那个时代背景下封建家族的伦理思想是格格不入的,这正是造成他们悲剧爱情的成因。这样的结局着实如一响亮耳光拍醒每一个观众,反问爱情与金钱权利哪个更重要,对于“门当户对”这样横贯古今的思想发出呼声,用一个耳熟能详的悲剧爱情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爱情是一切的基础。让那些为了执着爱情的人坚定不移,敲响警钟于太过现实的当代人、年轻人。
剧中人物虽多,剧集虽短,但对原著中人物性格的表现十分细致,宝玉是下人口中的菩萨公子哥儿,他从不注重封建社会的尊卑有别,观戏结识了地位低下的戏子琪官,竟还结为知己好友,这对旧社会的思想无疑是一个巨大冲击;黛玉在众人送花神选花王之时,因众人与宝玉一齐将花王封与薛宝钗,黛玉暗自神伤唱到自己是“可怜人”,将黛玉敏感的性格描写的细化入微到表情言语动作中,黛玉赏读《西厢记》让观众明晓了她与宝玉的志同道合;凤姐聪明狡黠的性格表现得也十分巧妙,林黛玉初入贾府,凤姐的喜嗔表情收放自如,察言观色高人一等;为宝玉选亲,深知贾母所属意之人却怕权势落入他人之手故意岔开贾母思路。“将角色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可视的美的形象,是戏曲的一大艺术擅长,也是戏曲抒情的一大艺术特征(周爱华著:《戏曲美学导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183页)”。黄梅戏《红楼梦》恰是用诗化的戏曲表演表现了青春的主题。剧作者在设置人物矛盾冲突上十分巧妙,将人物贯穿起来,送花神中黛玉与宝玉因选花王的冲突,搜戏子王府奴才与贾家父子的冲突,遭毒打贾政与宝玉冲突,选亲中贾母、王夫人与王熙凤的权益冲突等等,环环相扣,有了矛盾冲突剧情才得以发展。
宝黛爱情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一个家族的悲剧,他们的价值观爱情观与当时时代、家族相悖,不能相依相守是必然结果,剧集虽短,但编剧却能浓缩精华,完美的表现出来。通过黄梅戏《红楼梦》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戏曲发展问题,新时代也应当有适合人们的新戏曲,戏曲的第二春该如何去倡导,“戏曲要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创作上还要打破线性结构样式。过于严格的程式难于表现现代生活,缺乏人物个性的表现和对复杂心理的刻画,脸谱化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对当代观众已失去了吸引力(周爱华著:《戏曲美学导论》,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43页)。”无论在内容主题还是表演艺术上,黄梅戏《红楼梦》当是戏曲发展改革的典范之作,打破固有模式,追求人物性格多样性,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戏曲的发展进步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周爱华.戏曲美学导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2]王文清.戏曲基础知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