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民族钢琴音乐走出去思考

2015-07-04陈思慧

北方音乐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乐器钢琴

陈思慧

【摘要】随着中国钢琴学习者越来越多,水平不断提高,钢琴演奏者屡屡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不仅是为了向西方传递中国钢琴教学的成果与钢琴艺术,也向西方传递中华民族最为古老、正宗的音乐,更深层次激发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族钢琴;音乐思考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影响世界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音乐和历史一起见证着人类的发展,因此音乐方面我国的先民们同样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例如: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制造出骨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出土在河南舞阳贾湖村的骨哨,其中一只保存完整的骨哨就能够吹奏完整的河北民歌《小白菜》,这说明我们的祖先那时候便有了音乐审美意识,而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在这类意识一点一点的融合渗透中形成,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素有“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是西方乐器的一种,与声乐相比,它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在1709年的意大利弗拉伦萨才产生了世界上第一架现代钢琴,直到浪漫时代钢琴音乐艺术可以说发展到了巅峰,此时钢琴音乐广泛的征服了西方民众。如今,在西方国家钢琴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相对我国而言,钢琴进入中国的时间更是短暂。钢琴最初场所在教堂,是教堂课程的一门,在此普及了我国钢琴教育,但真正使钢琴走向教学的是查哈罗夫,他任教国立音专,培养出像李献敏、丁善祖等早期的钢琴演奏家与钢琴教育家,从此钢琴教育家与钢琴演奏家一起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为我国钢琴音乐普及与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一代又一代的钢琴教育家和钢琴演奏家活跃在世界钢琴音乐舞台上例如周广仁、朗朗等。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物质生活满足的人们对于精神追求越来越高,钢琴学习者人数也在飞速的增长,促使钢琴走进了普通中国人的家庭。钢琴作为西方的乐器与中国本土音乐相融合,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交往的另一种方式。

我国的音乐是以五声、七声音阶为主,但地域辽阔、文化差异、气候等特点使各民族音乐又各具特色,可以说在中华大地上蕴藏了丰富的音乐资源。音乐是人们劳动与生活的真实再现和艺术加工结合体,是民族的文化的浓缩精华。而素有“乐器之王”之称的钢琴具有独特表现力,不仅能够做出强弱变化还能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例如,早在李斯特时就将小提琴帕格尼尼改编为钢琴练习曲等。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让西方民众所接受,假如民族器乐曲与民歌改编成为钢琴曲,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广不仅是一个好的平台又能丰富世界音乐宝库。

从钢琴创作方向来看,在钢琴刚刚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时,钢琴工作者就开始了中国钢琴作品的探索,最为成功的当属贺绿汀《牧童短笛》,这部作品成功的将五声音阶与复调艺术相结合开创了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新纪元。自此大量的中国钢琴作品相继涌出,他们当中有改编歌曲,如《小河淌水》、民乐合奏,如《金蛇狂舞》、民间小调、新创作的钢琴作品等,这些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改编为钢琴曲,对于他们来说无疑能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中国曲调,了解他们所不知道的中华民族历史与文明,这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推出国门呈现给他们。

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走出国门并非易事,这是由于钢琴早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但当时民不聊生以及国破家亡的国情,即使当时有部分致力于发展中国钢琴艺术的先驱也难以在这片大地上传播这神秘的西方来客。随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民族解放独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钢琴的琴童越来越多,大多数都是为了跟风并没有深刻的明白学习钢琴的目的,而且随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入侵,导致不少人尤其是青年人认为中国的一切都是落后、西方的是先进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崇洋媚外。

对于艺术而言,来源于生活也反映生活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在钢琴作为艺术的分支上也是如此,最为常见的是:很多中国琴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弹奏的大部分是西方作品,例如经常练习的车尔尼练习曲、肖邦、贝多芬奏鸣曲等作品,对于中国作品的练习与演奏却很少,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甚至说“这样老掉牙的音乐有什么可练的,听着都烦”。其实这是一个可悲的现象,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本民族的音乐都不能听下去这个民族就很难继续走下去,终有一天会完全忘记老祖宗创造的文化。因此在面对西方价值观体系的逐渐侵蚀,对我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加强中国传统音乐曲调的学习,吸取两千多年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沉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华从而加强对本土音乐的理解力。而在琴童越来越多的今天,在我们钢琴教学过程与表演中应该多一些本民族音乐,只有自己能够很好欣赏本国的音乐才能促进国外听众的欣赏能力,这是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中国本民族钢琴音乐要想走出国门,除了在思想转换和文化沉淀还需要培养作曲家改编创新能力。纵观我国现有的钢琴作品,不论是和声织体还是弹奏技术大部分比较简单,这也是一部分老师或者演奏者不选择中国作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创作方面,作曲家应该更多的运用民族曲调、和声织体等来创作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作品或者是一些适合我国学琴者心理身体结构特点练习曲,我认为这些练习曲的一次次编写与修改不仅让学琴者技术有所提高而且也可以从听觉上训练雪琴者对中国曲调感觉。就目前而言,随着我国现阶段虽然本土钢琴作品在逐渐增多。但总体上看,钢琴表演者对于作品传播力度并不是很多,许多比赛、考试、演出、音乐会的准备中弹奏相对较少,练习的动力就减少了,所以无论是在平常的练习中还是正式的音乐会中,应该重视优秀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与传播,促进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

现在,西方广为接受了钢琴这件乐器,在钢琴上,不仅可以演奏小鸟的叫声、模仿风声、雨滴声等一切大自然声音与感觉,而且声音也可以表现人类心情以及各种场面,例如婚礼场面、舞会的场面等。可以说钢琴能够模仿自然、生活中的一切声音。对于中国民族音乐而言,一般可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些音乐更多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自然,体现了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先民们在征服自然时所创造的辉煌,这些不仅是人类音乐的根源所在,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改编为钢琴曲,通过演奏人员演奏并带出国门,这无疑能够直接的让异国的人们直接领略到中国民族本土音乐进而带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为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供桥梁的作用。

由此可知,我国本民族音乐要想通传向世界,需要加强自身的民族音乐传播意识,更重要的是在国际舞台的呈现形式和传播媒介,钢琴作为西方乐器之王当之无愧可以做好这个传播媒介,即以用钢琴音乐的形式表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中國传统音乐,通过向西方听众演奏使他们直接感受中国音乐所带来中华民族本来面貌和深处的魅力。

音乐没有国界是这个时代发展的事实,而一个民族音乐要想继续发展,经久不衰就要吸取一切有利于本民族音乐发展的元素,所以不止走出去才能使我们钢琴音乐更直接的接触西方音乐的精华,还要拿进来能够从中吸取有利于本民族音乐继续发展的养料,提升本民族音乐先进性,钢琴—目前中西方广为普及的乐器,进行交流时能够通过对改编钢琴作品演绎,可直接与西方音乐进行对话,丰富原有音乐内容与形式,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升华。不仅如此,随着中国钢琴学习者越来越多,水平不断提高,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地钢琴演奏者站在世界的舞台,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为了向西方传递中国钢琴教学的成果与钢琴艺术,也向西方传递中华民族最为古老、正宗的音乐,更深层次激发他们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杨树.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民族化进程和对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J].乐器,2009(06).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乐器钢琴
学乐器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乐器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