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课堂回答积极性的调查研究
2015-07-04丁娅婷
丁娅婷
【摘要】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晋中市和顺县东关示范小学四(2)班和六(4)班学生们的课堂回答情况,基于这些调查数据,得出结论: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是否积极,不仅与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知程度、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紧密相连,同时也与教师的提问技巧、教学态度等因素相关。除此之外,一些客观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生 课堂 积极性
一、调查问题
本研究随机抽取东关小学四(2)班和六(4)班的学生们作为调查对象,四(2) 班45人,六(4)班32人,共收取77份问卷。此问卷主要着眼于研究学生课堂回答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并寻求改进方法。
本问卷1-7题从学生出发,依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将数据分为三类。调查数据分析如下:
1.外向型学生。外向型问卷共28份。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这类人格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比较积极。75%的学生更倾向于独立思考并完成问题。他们认为独立思考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同时可以让自己记忆深刻。25%的学生则认为集体回答可以聚集大家的思想,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这类学生大多能够在老师提问后迅速反应并积极思考。在第7题中,所有学生普遍认为课堂提问对学习有益。
2.内向型学生。内向型问卷总共16份。调查中发现,这类学生上课时回答积极性较低,只在课上偶尔回答。同时,67%的学生更喜欢思考后单独回答,他们认为,单独思考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给自己较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集体回答容易误导学生,而且比较麻烦。除此之外,58%的学生在老师提问之后,能够迅速反应并积极发言,而42%的学生看见别人举手才敢举手发言。在第7题中,50%的认为课堂提问有益,其余学生觉得提问无关紧要。
3.中间型学生。在所有问卷中,此类型人格的学生最多,共35人。这类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较高。54%的学生认为独立思考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性,同时会让自己有成就感。而46%的学生则认为集体回答可以集思广益,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同时,不容易出错,会让自己的心理压力小一点。除此之外,在老师提出问题后,80%的学生看见别人举手后才敢举手发言。在第7题中,他们普遍认为提问有益。
本问卷的8-22 题从教师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提问技巧以及自身魅力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由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教师的奖励与赞扬很重要。在回答问题后,90%的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更喜欢赞扬并点评的方式。不管对错与否,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肯定正确的地方,并对错误的地方给出引导性的提示。
(2)教师的问题设计与提问技巧至关重要。75%的学生更倾向于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在老师提问比较深奥的问题时,他们更希望老师给予引导性的提示,然后小组讨论解决。
(3)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关注、欣赏、信任。95%的学生更喜欢幽默风趣型的老师。
本问卷的23-31题主要研究外部因素对学生积极性的影响。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更喜欢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他们认为,这种轻松的氛围更利于自己学习,有助于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研究还发现,影响课堂积极性的外部因素还包含对老师、对学科的好感程度等。
二、改进办法
1.学生角度。作为学生来说,改变回答问题的态度是首要的。回答问题其实就是从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过程,不管是发言还是倾听,都应该努力做到积极而礼貌。在对待学习上,必须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对待错误,要及时认识并改正。
2.教师角度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有趣的情境创设要求教师准备多样化的材料,不仅包括文字性的,还应包括音频、视频、图像等。
(2)重视学生的反应与回答。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一旦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性会明显增加,思维也会更加开放。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反应与回答。
(3)用心设计和展示问题。老师的提问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样化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会交流。
(4)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突破难点。
(5)改变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以表扬、激励为主。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首先要给与充分的肯定与积极的评价,然后视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作不同的处理。
3.课外因素。影响课堂积极性的外部因素包含课堂氛围、对老师、学科的好感程度以及表达的限制等。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营造轻松、合作的课堂氛围,避免给学生压力。同时,教师还应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鼓励学生主动表达。
参考文献:
[1]秦卫星.打开学生“答”的天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陆晴.点燃孩子心中的火花—谈谈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
[3]孙菊如,陈春荣,谢云,邹花香.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