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藏建设研究
2015-07-04刘华董辉芦晓伟任鹤飞
刘华+董辉+芦晓伟+任鹤飞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字文献信息在高校图书馆馆藏中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且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数字图书馆的建立也成为各大高校中的一种风尚,作为一种全新的文献存在形式,数字信息文献有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有自身特有的一些问题。本文将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找出造成问题的原因,进一步寻求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使数字图书技术在我国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藏建设
数字图书又称为电子图书,是指将文字、图片等讯息内容的出版物植入或下载到集存储和显示终端于一体的阅读器中,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是一种在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新型出版方式。读者通过互联网电子货币的支付,可将电子书籍下载到电脑上进行离线阅读。由于省去了排版、印刷等传统的出版流程,与传统的纸质书籍相比较数字图书具备便于存储和携带、成本低廉、易于传播、节能环保等多种优势。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数字图书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然而,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的发展却并非尽善尽美,伴随着数字图书的高速发展,也暴露出了相当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对数字图书实施知识产权的保护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然而仍有诸多的不足,譬如作为高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数字图书应当如何保护其知识产权就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校内广大师生提供文献信息参考,数字图书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复制速度和传播速度与传统的纸质书籍相比都成几何级数的增长,电子图书的大范围传播必将对著作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相当大的侵害,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对原作品的复制权和传播权该如何进行保护?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迅猛的环境下,由于传播方式发生改变固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情况,关于作者与高校图书馆的著作权纠纷已屡见不鲜。
(二)数字图书发展水平不均衡缺乏统一管理
自从1997年“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立项开始以来到现在,我国的图书馆图书数字化工作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风雨历程,20年的发展历程中,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却仍存在一些隐忧,例如图书馆的馆藏数字图书与相关网络建设缺少整体性规划,造成了数字图书馆藏工作的整体性严重不足,地域间的发展不均衡、学科间的发展不均衡,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的现象。
同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标准,各个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管理软件各不相同,千差万别,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难以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字图书的网络化管理和资源共享。
(三)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服务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专业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工作人员,专业性水平有待提升。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结构日趋老龄化,管理方法和知识结构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科技环境下读者的需要。再次,电子图书的发展一定要依托于相关的电脑网络知识,这是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极少涉猎的领域,对于这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四)数字信息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安全存在问题
数字信息往往处于相互连接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息信号比以往更容易被破译、篡改,随着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不断增长,受众面积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保障数字信息的信息质量和数字信息安全也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解决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图书建设问题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著作者的法律权益
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已日趋完善,然而在个别区域仍然存在着不足,特别是数字图书管理这一全新的领域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盲点。诸如关于数字图书作品复制权、传播权的界定,关于著作者作品发表权及其相关连带权益的保护,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界定。这需要我国的立法机构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另外,可以采用一些相关的技术手段对著作者的知识产权予以保护,诸如使用客户认证技术、软件加密技术、对于电子图书进行水印加载等都能够对数字图书的非法复制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校内的师生,相比于公共图书馆具有较强的定向性,高校图书馆自身也要加强对校内广大师生关于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在广大的读者群中树立起对著作者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
(二)统一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建立高校数字图书发展联盟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数字图书管理工作大都是各自为政的局面,一方面各个高校的图书馆管理软件各不相同因此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是缺乏关于图书馆数字图书建设统一规划,缺乏合作意识的体现。然而从长远看来,各大高校间走向合作,走向联合,建立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是大势所趋。以为这不但可以使各高校图书馆丰富自身馆藏,博采众家之长,体现规模优势,更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而建议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第一步就需要各个高校图书馆对自身的数字图书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统一化。
(三)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服务意识
在网络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对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提出来全新的要求,不仅仅要具备图书管理学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够对数字信息文献进行有效地分析、整理以及传输。这就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应当树立相应的内部考核激励机制,增强服务意识,以适应新时期网络科技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防护意识
首先,要挑选优质的数字图书存储、传输设备,防止因设备的老化、侵蚀等因素造成的数据安全威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定期进行维护。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藏进行有效的保护,定期对数字信息进行整理归档等,在每一个环节上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一定层面上肩负着大学生的教育职能,在知识信息的传播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期的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就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不侵害著作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运用技术手段对数字文献的传播和复制加以规范化的管理;其次,应担建立地域间、学科间的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已达到最大规模的资源共享,能够使数字图书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最后,要提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以适应新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潘婷.数字图书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科技创业月刊,2006(9).
[2] 闫观忠.论地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4).
[3] 张厚生,王启云.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 李冬梅.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与时俱进[J].科技信息,2012(21).
[5] 王哲.浅谈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