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介入中职学生管理实践研究

2015-07-03邓小兰

当代旅游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

邓小兰

摘 要:中职学校的两大任务之一是学生管理,而学生管理的重难点则是心理疏导。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心理疏导是攻克学生管理难题的一个新方向。

关键词:中职学生管理;积极心理学;心理疏导

一、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背景

“积极心理学”流派是Siligm an 和Csikszentm ihalyi在2000年《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中正式提出的,很快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并延伸到其他相关领域,也给教育界带来了学生管理的新启示和新视角。 “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的优秀品质,搭建起具有三层含义的“心理健康模型”:①就主观体验而言,它关心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满足感、幸福感、快乐感,强调人要满足于过去,幸福地体验现在,乐观地畅想未来;②个人成长而言,它关注积极情绪,包括宽容、爱的能力、激情等,探索培养人的积极的人格特征的途径;③就社会而言,它关注公众的品质,包括社会公德、宽容心、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等。

二、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学生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管理工作方法简单、生硬,滥用惩罚措施,学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占主体

在很多人眼中,中职学生智商不高、行为习惯差劲、品行恶劣,以至于难以管理,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圈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杀鸡儆猴”。一旦学生出现管理的问题,第一想法“隔离”,找家长带回去反省或者采取责备、批评的方式,更有甚者,一些学校采取军事化管理来杜绝问题的出现。这样做虽然赢得了表面的太平,却忽视了平静背后的隐患。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学生应主要关注他们的优点,抱着欣赏的态度,那么优点和整个人都会增值。中职生都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错误和缺点的过分关注会使他们忽略体验积极地主观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很难让他们感受到现在的幸福、乐观地建构未来。

(二)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公众品质,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以达到企业、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但是,在现实中,中职学校多关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技能培养。因此,很多学校但担心的是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在“防患于未来”的思想指导下,学校都希望培养出遵守纪律、顺从的学生。虽然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名称有变,但实质依旧是“老三好”,即“学习好”是评价学生的首要标准,“品德好”被理解为人缘好、老实顺从,“体育好”被曲解为运动技术好。

(三)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老师,混淆心理咨询和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在告别少年步入青年的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被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期,他们通常会遇到一些不愿对家长言语的烦恼,而渴望得到专业的心理方面的疏导和解惑,但是一般的中职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或者把心理咨询混淆为谈心、排解情绪、或者等同于一般的学生行为的规范管理。有的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沿袭传统的“疾病模式”,关注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探究问题、困惑的根源,把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问题、困惑作为目的。这样做,对学生的实际帮助并不大,“治标不治本”,反而强化了学生已经存在的消极面,忽略学生自身具备的调节能力和优点。积极心理学认为,解决了困惑不一定会快乐,停止了抱怨不一定会行动,心理咨询和教育的目的是要把一个人从“被动的受害者”变成“主动的调解者”。

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学生管理实践研究

(一)引入积极心理学,树立积极的意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健康模型”,它认为在教育学生的各个阶段,应关注学生的优点,从而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这需要学校领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消除传统的“疾病模型”观念。与此同时,应建立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视发展性评价,以动态的、积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确定“有用即人才”的评价标准,特别是中职学生,使他们在多元评价中获得自尊、自信,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存在感。

(二)开设系统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需要在活动中完成,把积极心理学教育课程引入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探索学生管理新途径。

1.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学课程。选择以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幸福能力观”为课程主题,同时配套心理训练题,如体验交流的快乐,做情绪的主人等,以巩固积极心理教育学课程的相关知识,把心理知识通过运用变成学生个体的心理品质。

2.在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积极心理教育。在班级活动、体育活动、学生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用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论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人格素质。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积极心态,尽量在课堂上使用积极的词汇,如体验、分享、尊重、快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心理来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成长氛围。

2.教学内容积极向上。积极心理学注重对积极情绪的体验、积极人格特征、积极心理过程的研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体现“积极”特质,尽可能迎合学生的积极心理需求,让他们体验积极向上的力量。

(四)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心理学

“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说明班主任不仅是学生发展的总体设计者,而且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影响者。班主任宜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创造一个积极的文化氛围,如制定积极向上的班级规章制度;优化班级管理方式,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使不同学习层次上的学生能超越自己,不断进取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表现出愉快、乐观、积极进取、自尊自爱,用正确的冬季、稳定的情绪、高尚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去影响学生。

(五)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的第三层次是公告品质的培养。学生的公共品质的培养,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保持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要保持一致性,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并合理吸收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总之,学校要尽可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完善积极心理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心理潜能得以有效开发,个性得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乾润梅.积极心理学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周娟娟.论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心理学.2011(4)

[3]文书锋.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积极心理学
关于积极心理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的探索
浅析艺术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