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视窗化导读的编辑策略

2015-07-03何涛

新闻界 2015年2期

何涛

摘要 与都市报流行头版封面化导读不同,党报更侧重于主流新闻的直接送达,因此视窗化导读广泛应用在党报一版。本文以《四川日报》一版采用的视窗化导读为例,分析了其采用的“组合式”方式的主要优势:灵活、兼容和流动性,在要求主流新闻“必须有”的前提下,多形式地实现了“更好看”。其中,篇版联动、报网同频共振模式,更是适应了多媒体融合与信息需求多元化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 视窗化导读;可装卸组合导读;篇版联动;报网共振;信息扩容;版面夺目

厚报时代,导读已是一版重要的新闻元素。除索引导航、直观呈现、丰富信息量外,精巧的导读还有装饰版面、先声夺人的作用。

当下,都市报流行头版封面化导读,弱化一版报道新闻的功能,以杂志封面为蓝本进行导读设计,强势推介后面版的重点深度新闻。其中强调的视觉冲击。

而党报更侧重于主流新闻的直接送达,因此视窗化导读广泛应用在党报一版上。在信息扎堆的一版上,视窗化导读如何做出彩、做出吸引力?成为众多党报探索的课题。《四川日报》采用“组合式”导读、“1+1”篇版联动、报网同频共振等模式,实现了信息扩容和版面夺目。

一、“组合式”导读之优势:灵活、兼容和流动性

《四川日报》的一版视窗导读的最大特点是“组合式”导读:设计了固定模版,可快速实现流程化操作,但也留足了弹性空间,可根据当日情况进行个性化安装、卸载和组合,包装出更适合当日新闻、版面气质的导读。“组合式”的最大特点是灵活、兼容和流动性,在要求主流新闻“必须有”的前提下,多形式多手法地实现了“更好看”。

(一)区块“可组合”

基本模式是多条新闻可组合成导读区,但对一条重要新闻,同样可单独导读;基本位置是相对固定区域进行导读,但在版面需要的情况下,导读区可流动布局。

《四川日报》“今日导读”区一般固定在右边栏下角或报尾位置,以多条目形式呈现。但遇重要新闻事件等特殊情况时,导读位置常进行流动布局:从边栏顶端,到报纸中部,甚至在报眼位置,都出现过“今日导读”的身影。

舍得将位置够重、大小够量的报眼位置拿出做导读,足见《四川日报》对导读个性化包装给予的足够空间。能上报眼区进行导读的,一般都是具有重要分量的新闻,强势导读体现了浓墨重彩推荐的态度,也能给新闻留够空间,在后面版面呈现,减少转版造成的阅读困难。如今年1月12日国内发生两个重要科技新闻:嫦娥三号成功唤醒、中国首次深海300米饱和潜水作业成功。《四川日报》除在四版全面呈现外,在一版将两条新闻组合导读,让它们比肩出现在报眼位置。两条导读标题对仗呼应:《卧月宫:嫦娥一觉自然醒》《探龙宫:300米深海任我行》,并各配拟人化的核心提示:“玉兔”先醒,嫦娥三号故意晚“起床”等。不仅抢眼,而且品位与趣味兼备。

采样2014年9月1日至15日的《四川日报》,可以看到这种报眼导读达到5次,具有相当频率。而且提炼后的导读在报眼位置显得通透疏朗,起到版面点睛的作用。

(二)格式“可装卸组合”

《四川日报》的导读格式相对固定为标题导读模式,以多条菜单形式呈现。但在新闻事件复杂、有更多信息需要体现时,导读格式则多元素自由组合。标题、图、核心提示、观点等元素自由组合,在极其有限的空间中组合翻新,千方百计实现吸引力和信息量的最大化。

在一版头条位置进行导读,其实是借鉴都市报封面化导读的做法。这种模式一般用于重大事件和重要政策,因此所占空间具有无限可能,以此强调新闻事件。如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失联,《四川日报》一版用头条位置配发近半个版的组合导读。除中国领导人就此事作出重要指示的稿件外,旁配的组合导读包括了“标题+图+核心提示”,本报制作的飞机航线示意图清晰呈现了MH370航线情况,再就外交部、交通运输部、海警反应做了3个核心提示导读,让重大新闻在一版重点突显、脉络清晰,与3版整版报道前后呼应,层次清楚。

即便不在重要位置,《四川日报》存导读格式的组装上也强调匠心独具。如,白酒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针对川酒发展问题策划了系列报道《四川日报》每期均采用“标题+观点”模式进行导读。如《白酒要不要降价?怎么降价?》报道,提炼了专家、厂家、消费者3个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点击式导读,仿佛一个多面镜,照出市场众生相。

(三)风格“可拆卸组合”

制作导读时,鼓励不受新闻原题所限,而是提炼新闻的精彩看点做导读题,在准确的前提下,力求鲜明生动抢眼。比如,2014年8月7日,《四川日报》17版刊登了攀枝花推出网络定制芒果的消息,一版则制作了拟人化的标题导读《和芒果谈场网恋》。这种突破原题的导读,占了《四川日报》一版导读量的70%以上。

《四川日报》大胆使用网络语言、日语、悬疑式提问等制作导读题,如《邓文迪和布莱尔!什么情况?》《大数据时代来临(引题)猜兴趣消隐私都是大买卖(主题)》等,增强了趣味性和亲切感,刺激阅读欲。

二、适应时代需求:在“融合”与“多元化”上找突破

在新媒体融合,信息需求多元化时代,报业发展面临立体、多变格局。作为新闻橱窗的一版导读,虽然区块不大,但也不能自满于文字雕琢和线块美化,必须“融合”与“多元化”上找突破

为此,《四川日报》在一版导读上升级了两个表现方式。一是“l+l”篇版联动,一是报网同频共振

“1+1”篇版联动常用于重量级报道、纵深报道。这是一版“组合式”导读的升级版。在一版刊登短消息,在后面版面上推出延伸报道或专题报道,既方便有兴趣的读者的深度阅读,又拓展了一版的报道空间。这种方式,一版重在精准,内版重在完整好读,突出了前重后深联手出击的报道节奏,适应了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如2013年11月9日一版,新华社播发重要稿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述评》,全文7600多字,我们在一版头条精编了一条830字的导读式稿件,将主要内容包装成四大看点,有论据,有声音,有数字,更有谋发展的气概和奔未来的信心。全文则完整刊发三版。

在芦山“4.20”地震一周年,《四川日报》两组记者沿地震带一南一北进行采访。前方分别发回的报道,以灾后重建中诸多鲜活的小故事为主,总篇幅4000多字,且故事组合较散,在一版上不方便铺展。因此,我们在一版精编了一条七百多字的消息,提纲挈领进行纵览式报道,让读者在一版显著位置,快速明白“灾区现在怎样”了,而涉及细节与情感的人与事等深度报道放到二版铺开,全景展示。

互联网时代,报纸不能再固守传统战场。《四川日报》近年来在全媒体融合上下功夫,力图让党报动起来,实现立体传播。除在一版刊登二维码外,更与网络联动策划推出各种专题、栏目等,实现同频共振。

2014年8月4日-6日,国家“十二五”规划支持西藏的重大建设项目——川藏联网工程实现联线五跨金沙江。《四川日报》发挥全媒体集群优势,以“聚焦川藏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为栏题,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在《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官方微信微博上,立体、全景呈现五跨金沙江建设场景。《四川日报》3日在一版刊登《今起,川藏联网工程“五跨金沙江”》消息,将整个工程的重大意义简明展现,配“直播亮点提前看”提醒读者看难度、看跨江、看美景等,并链接两个二维码指向四川在线上的直播专区,实现了报纸与网络的同频共振。

2014年,《四川日报》隆重推出手机客户端产品“四川日报观察”,围绕四川改革发展的重大话题,提供独家政经分析和深度思想类产品,在移动网络空问探索主流舆论新表达。《四川日报》一版导读区高频率推出扫描二维码下载方式,对产品推广助力。目前“四川日报观察”运行得非常出彩,推出了系列独家深度报道,广获好评,而“四川日报观察”也及时反哺《四川日报》,将众多独家报道提供给《四川日报》使用,实现了两种媒体的互补与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