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编规划主动推转型

2015-07-02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编制工作定位转型

如何改进规划编制程序?如何使规划内容更科学?如何更好地借助外脑?如何让规划更好落实?这不仅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在“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中时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结合自身工作及以往经验所明确的转型方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面建成小康任务艰巨,这些都对发展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规划司作为国家发展改革重大规划编制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者,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

必须转,加快转,务实学

组织学习、明确分工、横纵走访、专题讨论,最近,规划司多了一项新工作——“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对这个现在只有21名工作人员且工作任务繁重的司局来说,如何做到业务与学习讨论活动两不误、两促进,是最为现实的问题。了解到,规划司围绕《中共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关于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进度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学习讨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3月4日,规划司司长徐林主持召开全司会议,传达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在全委各直属机关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学习《活动方案》,并对规划司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在统一全司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主要任务、进度安排,并将每个阶段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同时,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全司的学习讨论活动由司党支部统筹组织协调,强调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徐林要求,各处处长坚持业务和学习讨论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讨论活动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并在业务工作中切实落实好定位转型的具体要求。规划司还提出多做创新性工作、多提原创性建议,推动发展规划工作定位转型、创新发展。

“关键在于把学习讨论活动同自身业务相结合,使两者互相促进。”规划司副司长周南表示。

从规划司综合处了解到,规划司不仅有专人定期跟踪、整理、编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和指示,及时分发学习,还在《活动方案》明确的范围之外,有针对性地增加发展规划历史脉络、发展沿革方面的内容,引导大家对照新时期新要求,思考发展规划工作的新定位新方向。

“说起转变,首先就是我们对‘推进机关定位转型思考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周南说,“活动开始时,我们还有一些‘活思想——我们不批项目,不管钱管物,规划司从来就是带有研究性质的部门,而且规划工作一定是要加强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改革方向,难道我们还需要转变吗?但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讨论,大家多次交流碰撞以后,感觉确实需要转变”。大家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前期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腐倡廉集中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提高前期各项活动成果,也将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更好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指明方向、找对方法、找准路径。

听群言,纳良策,切实转

各方意见建议是更好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的源头活水。在“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中,规划司党支部同志先后走访委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厅、政研室、法规司、人事司等委活动办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并重点向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赵艾、副书记王凤玲汇报了全司学习讨论活动情况,认真听取委活动办对规划司的意见建议。通过走访,规划司认识到前期学习讨论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学习了先进司局的经验做法,也开拓了下一阶段学习讨论活动的思路。

“这样的方式,效果很明显。在主要业务工作中我们也经常横纵联系、互相交流。”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的说法在规划司经济结构处得到了印证。“我们成立了‘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一共有55名专家。从前期研究阶段,就请各位专家介入到规划编制中,使他们的意见和专业的观点,更好指导规划编制。这些专家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法律以及科技等方方面面的领域。我们在起草过程中,形成文稿之后,包括报送国务院之前,都会多次通过多种方式,比如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咨询会,使他们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规划司经济结构处有关同志说,“今后,我们将不仅限于开会交流,而是在遇到问题后直接上门请教。”

据介绍,规划司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中,扩大了全委“十三五”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成员范围,充分发挥委属单位作用,集全委之力、汇全委之智;建立“十三五”规划目标指标研究工作部际联络机制,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研究论证工作机制和地方参与“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机制。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听取地方、高校、社会研究力量和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各方参与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积极性。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司目前已经确定了一批定点联系单位。其中包括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规划处等。今后,规划司将与这些单位就“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等深入交换意见。

敢创新,善创新,再创新

去年6月,规划司创新性地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尝试借助新媒体渠道请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到目前为止,已收到6000多条建议。”规划司综合处有关同志表示,“与此同时,我们也增加了信息发布渠道。现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上有一个‘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专栏,我们定期将‘十三五相关工作的信息和动态通过网站反映出来。”

创新工作方式,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规划司还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中,首次与国内知名企业和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阿里巴巴、复星集团、香港恒生银行、亚洲开发银行、OECD、UNDP等均在合作伙伴之列。

把总体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地,避免出现“规划规划,墙上挂挂”,需要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规划司在开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同时,同步启动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聚焦“后规划”问题,使专项规划真正成为总体规划的重要支柱。据规划司专项规划处有关同志介绍,“我们创新规划立项方式,改变编一个规划、报一个工作方案、立一次项的做法,通过拟订编制预案实施统一立项,进一步提高规划立项的效率;密切部门联系,加强横向交流,3月份以来,已与科技、交通、质检等多个部门开展了10多次座谈,充分交流思想,统一工作认识,促进规划衔接、形成合力。”

规划司还加快推进《发展规划法》立法进程。“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致力推动发展规划立法,前期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将继续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和国务院法制办做好相关工作。按照完善发展规划体系,规范发展规划编制程序,保障发展规划实施,充分发挥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指导作用的要求,提高发展规划工作法制化水平。”规划司规划评估处有关同志表示。

规划司注重转变工作方式,通过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评估等新手段,推动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战略更好落实。“比如,在制定重点生态功能区限制和禁止发展的产业清单方面,充分考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区位和发展方向差异,不是从国家层面提出一个统一的清单,而是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一个市县制定、省级统筹、国家备案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工作机制。”规划司主体功能区和地方规划处有关同志说。

“规划也好,政策也罢,落地才最重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部门出台了上百个关于改革的文件,为什么社会没有充分感觉到这些改革措施的力度?说明穿透力还不够,也就是没有更好落地,所以我们仍要不断转变。通过‘推进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大家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认识。”规划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明确推进机关定位转型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存在差距以及今后需要抓好的重点工作和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同时,根据定位转型的有关要求,坚持边学习边转、边讨论边转,加强制度建设,使活动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制度安排上,并得到更好释放与展现。

猜你喜欢

编制工作定位转型
黄骅市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云南省首部《勘察设计常见问题典型案例》编制工作启动
转型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