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改革创新培育经济稳定增长动力源

2015-07-02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活力城镇化试点

本刊评论员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在合理区间。农业、服务业、就业、消费、居民收入等总体稳定,结构优化亮点纷呈,调整转型起步较早的地区、行业和企业走势向好,简政放权有效释放了微观主体活力。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当前的困难和挑战比去年更大,任务比去年更艰巨,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必须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紧迫感,稳增长、调结构要充分利用和依靠改革,深化改革也必须切实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来进行。

5月份,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8个方面39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召开专门会议,对下一步改革发展进行部署。如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关键就是把《意见》落实好,改革方向要坚持“六个围绕”。

一是围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投融资、价格等改革。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再下放一批投资审批权限,再减少一批审批环节。二是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深化国企国资、重点行业、非公经济等改革。要按照中央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分类推进国企改革,把握好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围绕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落实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加快营改增、资源税等税制改革,研究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四是围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科技、生态文明等改革。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为着力点,建立健全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户籍制度、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五是围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对外开放。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深化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改革。六是围绕保基本、兜底线,深化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体制改革。把改善民生与增强经济动力、社会活力结合起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把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打造成稳增长的新引擎,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引领思想认识和工作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风,以改革带动全局,做到五个注重:要更加注重以发展为导向推进改革,加强政策工具整合,做到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协调配合。要更加注重以改革任务落实与否判定改革工作的成效,明确改革突破口,做好改革实施跟踪协调,强化督办问责,避免“形式化”、“任务化”倾向。要更加注重调动地方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各地认识和适应新常态,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寻求发展的新动力新需求。要更加注重改革试点出成果出经验,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试点,做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妥善处理试点突破与依法行政的关系,切实发挥好改革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要更加注重形成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协作、发展改革系统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推改革的良好局面,共同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改革任务完成好。

猜你喜欢

活力城镇化试点
活力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改制增添活力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