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现状与社会化出路刍议
2015-07-02陈登祥
陈登祥
摘 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适应高校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后勤社会化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保障,特别是能让高校集中精力谋学校发展大局而不后勤琐事繁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高校后勤同行及社会各界热议和重点研究的课题。该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后勤现状,并提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建议,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高校发展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
关键词:高校 后勤 现状 社会化出路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44-0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维系环节,同时也是高校管理和教学的保障。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也逐渐提高。作为高校管理和高校教学的重要部分,高校后勤为学生学习、教师科研、高校正常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1]。
1 高校后勤现状
1.1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具有特殊性
相对于社会企业来说,高校后勤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的服务对象主要的高校的学生和教师。相对于社会消费群体来说,高校后勤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自主选择性和流动性不大,主要是在校园之内消费和生活。另外,高校后勤这个群体的特点是单一,也就是主要为高校的学生和教师而提供服务,这些学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均依靠家长进行生活,没有强大的经济承受能力。此外,高校后勤这个群体还体现出政治稳定性。在政治上,高校属于敏感地带,也属于思想最活跃的领域,对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作用较为明显,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具有自己的特殊性[2]。
1.2 高校后勤工作的属性
长久以来,人们对高校后勤工作的属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采用行政管理方法来约束和管理后勤,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还引起入不敷出等问题。实际上,高校后勤工作具有两大属性。
首先是经济属性。高校后勤工作的经济属性属于一般属性,取决于市场经济的规律。服务属于一种商品,因此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教师和学生都是消费者,这些人群需要为自己的消费而付款。也就说,高校后勤经营服务实体一定要追求经济利益,才能获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3]。
其次是教育属性。高校后勤工作的教育属性属于特殊属性,取决于高等教育的行业特征。高校属于教书育人的神圣的地方,因此要想改革,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必须要确保整个教育改革协调配套发展,遵守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坚决不能将其割裂开来,只有这样才可以逐步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后勤服务体系。
发展后勤产业,深化后勤改革,促使后勤产业走上社会化道路和企业化道路,就是要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引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经营管理中采取产业化的模式,最大程度地解放后勤生产力,从而发展后勤生产力,实现后勤资源的配置合理化配置;同时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当中纳入后勤服务,不断引入社会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后勤保障[4]。
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高校后勤通过改制、改组,并且引进社会服务组织,最终形成一种多元化后勤的局面。所以说,高校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必须要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要求,在遵循教育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将高校后勤服务职能和经营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为高校培养强大的后勤服务市场,通过解放后勤生产力,从而发展后勤生产力,逐渐实现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目的。高校后勤产业服务化市场的范围及经营实体发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功或者失败[5]。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条出路
2.1 管理理念的创新
处在新形势下,高校后勤要想进行社会化改革,必须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将维护高校稳定作为己任,正确处理高等教育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坚固兼顾稳定、发展与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服务与经营两者之间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两者之间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之间关系,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一切以大局利益为基础,将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加强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这样才能减轻学校发展的负担和压力,积极做好交流疏导工作,关注与教师、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各种的不稳定因素。后勤服务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要尽量减少后勤服务成本,尽可能地提高办学效益,尽量减少后勤服务不到位、后勤服务越位等问题,确保高校的稳健发展[6]。
2.2 管理体制的创新
创新后勤管理体制的关键步骤是,有效解决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这需要根据社会化运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明确高校后勤服务组织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社会化,最终采用社会化管理方法管理高校后勤服务组织。创新管理体制关键内容是明确后勤和学校两者之间关系,在后勤和学校之间,重新划分职权,最大程度的实现后勤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社会化。另外,可以利用和引进第三产业,从而为后勤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避免出现后勤服务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后勤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规范高校和后勤两者之间的关系。原来的后勤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是下级和上级的关系,后勤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确定了后勤市场化的核心问题[7]。
2.3 管理过程的创新
创新管理过程,就是将服务流程进行整合,从而走上数字化后勤道路。后勤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在逐渐实施数字化后勤工程的基础上,走上信息化管理后勤的道路。所谓信息化管理后勤,就是成立后勤一站式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将孤立的服务节点、分散的服务节点集合在一起,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信息管理链,最后优化重组后勤服务流程,把资金收益情况、使用情况、人员情况、资产情况、监督情况、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协同、共通、互联操作,最大程度地节约整体运行成本,减少运营风险,重组服务资源,最大程度实现效益最大化。后勤信息化平台能够共享信息,实现不同部门、不同校区之间的高效信息互动,促使后勤管理成为一个统一体[8]。
3 结语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出路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点是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后勤服务不仅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还要尽量减少后勤服务成本,尽可能地提高办学效益,切以整体利益为基础,将维护高校稳定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第二点是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明确后勤和学校两者之间关系,在后勤和学校之间,重新划分职权,最大程度的实现后勤资源配置合理化和社会化。第三点是对管理过程进行创新,将服务流程进行整合,从而走上数字化后勤道路,并成立后勤一站式服务平台,将孤立的服务节点、分散的服务节点集合在一起,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信息管理链。高校后勤只有针对现状,积极寻找社会化出路,才能提高办学质量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曹保英,程倩.论政府作为在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77-179.
[2] 郁隐梅.强化理论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2):106.
[3] 李金贵.略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必然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94-95.
[4] 胡其图,孙孝文.浅析高校后勤管理理念之重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00-102.
[5] 郭朝东.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视角探析转型时期高校后勤实体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市场,2006(49):38-39.
[6] 赵忠生,王晓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125.
[7] Jackson,S.E.,Schuler,R.S."Understanding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Contexe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Environments,"in Spence.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13,1(6):125-126.
[8] Ireland RD,Hitt MA.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The role of strategic leadership.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11(11):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