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定量评价的临床指导意义
2015-07-02赵少岚陈创鑫简惠娜
赵少岚 陈创鑫 简惠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颅B超灰度定量测定对早期发现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院NICU收治100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运用头颅B超联合医学图像分析软件于生后72 h内对脑室周围白质进行灰度值测定,治疗组对早期白质灰度值>130者采用早期营养脑神经及康复治疗,并随访跟踪生后3个月、6个月神经生长发育。 结果 治疗组早产低体重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跟踪3个月、6个月神经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颅B超灰度定量分析对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早期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 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及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关键词] 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头颅B超;灰度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040-03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cerebral white matter injury,CWMJ)是早产儿脑病[1]特征性脑损伤[2]形式之一,与头颅局部脑血管发育不完善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易感性高有直接关系,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其最终表现形式;也是引起早产低体重儿[3]远期智力运动发育异常、视听障碍等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影像学检查作为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确诊金标准,床边头颅B超其不可替代的便捷性,正逐渐地被广泛地应用于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临床诊断中。本研究应用床边头颅B超与医学图像分析软件相结合, 通过早期针对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值的定量测定,对早产低体重儿早期脑室周围白质损伤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早期干预,以达到有效降低早产低体重儿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的目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3年1月~2014 年8月在本院NICU收治的100名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 例,排除新生儿胆红素脑病[4]等因素所导致的脑损伤。两组早产低体重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低体重儿治疗前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床边头颅B超灰度值测定参考标准 采用索诺声床边B超机采集早产低体重儿头颅B超结果,麦克奥迪数码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otic Med 6.0,北京麦克奥迪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软件作为本次研究后期处理软件。采用床边头颅B超(系统参数设置:扇形小突阵扫描探头频率为5.5~7.5 mHz,增益条件为 100 dB)。针对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NICU收治的100名早产低体重儿,于生后 72 h内根据情况早期及时进行床边检查,并于生后定期每周进行床边复查,生后1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定期床边复查;并应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对100例早产低体重儿头颅B超图像进行后期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定量分析处理。感兴趣区(ROI)以半径为 0.1~0.25 cm的圆形进行选取区域,避开异常的强回声区,用“手动分析方法”测得该区域白质的平均灰度值,并以同胎龄的正常新生儿大脑左右半球相同部位白质的平均灰度值作为回声强度的量化指标。
1.2.2 治疗方法 根据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期特有的追赶性生长[5]以及早期早产儿脑损伤可能引起后期病理变化的特殊性,针对本次治疗组早期灰度值>130的早产低体重儿采取神经节苷脂[6]GM1早期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的方针措施[7];并根据本院专科医院的辅助科室的临床特色,对床边头颅B超早期诊断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早产低体重儿进行脑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手法联合器械进行康复治疗,以达到在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生存率[8]的同时,以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
1.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三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标准化率进行描述,各组比较采用行×列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早产低体重儿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比较
经纠正胎龄40周后,采用鲍秀兰[9]制定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20项评分评估1次,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低体重儿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比较
注:χ2=5.00,P<0.05
2.2两组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发育评定结果比较
两组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发育评估随访至3个月及6个月,两组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发育评定结果比较见表3。结果显示,3个月时治疗组MDI和PDI>90的例数分别为34例(68%)和32例(64%),而对照组MDI和PDI>90的例数分别为22例(44%)和17例(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智力组MDI和PDI>90的例数明显多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早产低体重儿智能发育评定结果比较[n(%)]
注:“*”表示3个月时治疗组发育指数>90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6个月时治疗组发育指数>90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就是一个凋亡启动的应答过程,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表现通常无明显特异性,仅表现为与早产低体重儿相关的抑制状态、对外界反应淡漠、全身肌张力明显低下等临床表现, 以抽搐作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更为少见,甚至仅出现影像学改变而临床无表现;而且根据发生病变的部位的不同, 后期出现的后遗症也随之不同。
周丛乐教授[10]认为, 7~10 d内完全恢复的脑室旁白质回声增强通常可以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该变化属于一过性轻度轴突水肿;但10 d以上的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达到7周后约20%的脑室周围白质强回声会则出现囊腔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1];因此生后3~4周才是头颅超声诊断2 mm以上的早产低体重儿脑室旁白质软化灶的最佳时间,这就更彰显了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值早期测定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临床提示作用。随着床边头颅超声临床技术的不断改进,一方面既结合头颅核磁共振的后期图像计算机处理技术,使得图像后期处理更为清晰;另一方面又将床边头颅超声灰度值测定应用于临床;目前许多超声诊断仪都有灰度值测定分析功能,随着许多多媒体视学数码图像分析软件的问世,已经能够对医学图像进行后期灰度值分析测定。国内外将这一临床技术应用于身体各个系统,而我们则致力于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这一难题的开发研究。
早期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值越大, 说明早产低体重儿脑神经细胞水平功能异常较严重, 亦意味着脑神经细胞内各种离子泵功能的失代偿导致的脑神经细胞肿胀的状态仍在持续进展中,进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序贯反应,引起脑神经细胞坏死、凋亡[12]。神经胶质细胞后续填充,从而发生软化灶及钙化灶,后期神经系统功能生长发育的异常几率明显增高,临床症状也将逐渐显现;这一研究结果充分显示,利用床边头颅超声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早期发现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值异常,早期进行针对性营养脑神经细胞及手法康复治疗可以明显降低造成早产低体重儿后期神经系统损伤的几率。床边头颅超声灰度值定量分析对于早期诊断早产低体重儿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操作者主观判断造成的误差,且对于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预后判断具有提示性,对于临床早期干预、减少后期残疾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对于早产低体重儿强调常规床边头颅超声检查应于生后72 h内进行,并同时进行脑室周围白质灰度值定量测定,以达到早期发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并进行早期营养脑神经细胞及手法康复治疗; 对于脑室周围白质持续回声异常的早产低体重儿,于生后每周一次至生后1个月后每个月一次进行随访复查,特别是脑室周围白质强回声不容易恢复的早产低体重儿,后期随访中应当强调肢体大运动生长发育的情况,以进行神经节苷脂GM1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以及应用手法联合器械进行康复治疗的早期干预,达到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生存率的同时,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志恒,孙轶,陈超. 早产儿脑病的研究现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0):771-775.
[2] 鲍珊,陈大鹏,杨晓燕,等. 我国早产儿脑损伤研究现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6:10-14.
[3]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J]. 实用新生儿学,2011,4:59-64.
[4] 徐瑞峰,吴珠明,高红霞,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3例临床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6:37-40.
[5] 武华红,李辉. 追赶生长研究与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2:63-65.
[6] 李涛,蓝美锐,黄文芳,等. 神经节苷脂GM1联合纳美芬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业,2014,3:17-18.
[7] 岑丽婷,刘振寰.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神经发育影响的新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2013, 3(7):32.
[8] 汪晓霞,肖绪武. 早产低体重儿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7:54-56.
[9] 鲍秀兰. 新生儿行为和0~3岁教育[M].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68-70.
[10] 周丛乐,陈惠金,虞人杰. 早产儿脑室旁白质损伤的超声诊断[J].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2007:110-121.
[11] Yamamoto N,Utsu M,Serizawa M,et al. Neonatal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receded by fetal periventricularechodensity[J]. Fetal Diagn Ther,2000,15(4):198-208.
[12] 宋修云,胡金凤,陈乃宏. 神经细胞凋亡与脑缺血疾病.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3:20-23.
(收稿日期:201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