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的分析讨论
2015-07-02刘玉华
刘玉华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在会计的具体工作中,谨慎性原则已经在会计工作中根深蒂固。在会计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遵循谨慎性原则。该文首先论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其次简要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具体工作中的应用和如何正确应用,最后对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如何应用谨慎性原则解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 会计 谨慎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55-02
谨慎性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无法估量,该文对其概念、运用以及它的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着重指出了会计业务中如何使用谨慎性原则,以及在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使用谨慎性原则。
1 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具体内容值得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采取最优的方案、最有益于所有者的方案以及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在选择方案的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应该非常谨慎。谨慎性原则,从字面意思可知,处理经济事务要慎重,不可盲目。所以采用谨慎性原则所要遵循的是要维护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利益,采取最有益于所有者利益的最优方案。
谨慎性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1)它可以使债权人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在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尽量选择对所有者影响最小的、可靠的,避免经营过程产生的风险。(2)它能使会计部门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虚假的会计信息也随之而增加,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应用谨慎性原则刚好可以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利润操作受到限制,能够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具备一定的客观性。(3)它可以使风险损失得到有效避免。在进行会计核算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时,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的损失,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遏制,这样能让经营管理者处于一个清晰明了的状态,从而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提取坏账准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就是赊销,为此引发的一部分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是客观存在的,坏账也因此而产生了。坏账损失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种是备抵法,另一种是直接转销法。虽要对应收账款中可能的坏账损失风险进行考虑,但通过计损坏账准备,避免了虚增利润、虚增资产,符合谨慎性原则。
2.2 加速折旧
总体来看,我国仍有不少折旧率水平相当低的企事业,对技术更新无法适应,对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其原因就在于:(1)很多固定资产初期使用时效率较高,为使成本和收入能很好地配比,就应使这些资产在早期有最大经济效用时多计提折旧;(2)由于技术进步而造成的无形损耗,导致短期限内就要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等。对此,根据一些企事业的实际情况,完全有必要允许他们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中选定一种方法。
3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使用
(1)要从根本上认识谨慎性原则,不能盲目使用,更不能过度使用,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首要前提条件。会计从业工作者,无非是和金钱打交道,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和人群,诱惑随时可能发生,但是会计人员手中的权利又归属于企业,所以会计人员是否可以得当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关乎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从会计人员本身应该注意得当的应用谨慎性原则,从管理者的校对,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谨慎性原则的培训和培养,正确认识并能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是可操作的。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一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加速折旧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不过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储备数额、存货起决定作用的“可变现净值”则很难确定,这就使会计人员实施谨慎性原则的难度增加了。为此,可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性具体标准来确定“可变现净值”问题,以对会计人员的实践行为进行指导。
(3)提高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的具体过程中,会计的主体,即会计人员,本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才可以胜任会计这一神圣的职业。所以企事业管理层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之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理性果断,公正公平的解决问题。一个好的会计工作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会计职业技能外,更要具備较高的职业操守,这些条件为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提供了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点,才能够恰当地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只有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才能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恰当的运用,才能够在遇到不确定的经济事务时,做出理性的判断。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将从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决策者起到帮助,从而使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发展。
(4)加强审计监督。应加强企事业的外部审计监督,才可以从根本上防范谨慎性原则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运用不当。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放置不用或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事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制度,内外兼并,联合监督,才能确保谨慎性原则合理有效地在企事业单位中使用。
(5)有机地结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之所以在企事业运用,是因为在遇到不确定的经济事务时,所采取的公平公正,客观的解决对策,所以谨慎性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运用谨慎性原则,确定问题的方案,才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会计解决方法。谨慎性原则所确定的不同的方案,所发生的会计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财务出状况或者经营出状况等,最终导致企事业管理层由此会计信息得出不同的决策。由此可见,在会计工作中采取谨慎性原则,要将所采取的任何方案在财务报表中都一一陈述,对该方案所产生的若干会计信息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等都要一一进行陈述。
4 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
由于谨慎性在或有事项确认、计量中与可靠性相冲突,所以在经济活动中,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使冲突得到缓解。首先,应明确二者的使用顺序。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必须在維护可靠性的基础上,贯彻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其次,要适度地运用谨慎性。“适度”的把握要依靠工作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需要其对谨慎性原则的制约因素和精神实质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4.2 提高或有事项确认的客观性、合理性
在具体的会计经济业务过程中,首先要对或有事项的条件进行明确化和清晰化,这样可以在具体的选择谨慎性方案时能够把握得更加准确,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其次,对会计估计要谨慎地使用。
4.3 增强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在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不仅要披露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经营活动,还要对具体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揭示。针对没有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反映出来的风险,按照谨慎性原则,应该充分披露在会计报告中。
加强内部管理。其一,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但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还要对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和培训。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要本着公正公平的态度,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其二,加强管理层对或有事项披露意识。首先,应完整并及时地披露或有负债,树立危机意识,不能有丝毫的回避心理。其次,充分披露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及形成原因。最后,谨慎对待或有资产的披露。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的资产,资产确认的条件不符合的,不予确认。其三,必要时可采用网络化的会计管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或有事项所对应的可以核算按照企事业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网络自动的操作,从而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会计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在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上还有所欠缺,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企事业单位势必会将其作为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该从多方面对谨慎性原则在各项事务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Z].2012.
[2] 刘海云,杨蔚,王庆秀.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确认与披露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6(2):79.
[3] 张益民.或有事项披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27):261.
[4] 邹红霞.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210.
[5] 孙宝成.对稳健原则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1995(3):13-15.
[6] 黄凯红.稳健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实际应用[J].会计研究,1999(7):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