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
2015-07-02薛浩
薛 浩
(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
薛 浩
(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进行探索。研究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开发与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形成符合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体育;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自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以来,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等问题一直成为社会体育专家争论不休的焦点。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仍旧不相吻合,课程设置仍旧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其毕业生不被社会和市场所认可。其核心职业技能远远达不到社会体育之要求,往往要进入体育培训机构“回炉加工”、上岗就业。针对当前社会体育办学现状,如何探索一条适销对路、德才兼备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课题。1993年10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把人才培养和合理使用结合起来,要制订各种执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根据职业资格标准,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突出职业资格考核内容,通过产学合作途径,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深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对缩小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缺口,优化社会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社会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彰显社会体育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双证融通”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双证书制度”是高等教育自身特征和培养目标决定的,落实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加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教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技能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双证书制度”也是高等院校今后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双证书制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制度。高校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并同时获得与其专业相衔接的职业资格证书。就社会体育专业来讲,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获取社会体育专业学位证书,同时获得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是学制系统内实施学历教育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双证融通”是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一种融合、沟通和互认,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4]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根据市场行情与岗位需求,与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输出,科研单位施以技术创新,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模式,实现三者共赢。产学研合作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研合作模式、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多向联合体合作模式、中介协调型合作模式。[5]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而且要掌握一整套社会体育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目前,社会体育毕业生远远未达到从事社会体育工作之要求,表现为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匮乏,核心技能和拓展职业技能不熟练,往往毕业后进行“回炉加工”再进行就业。该现状表明学历证书制度下的办学模式远未达到社会体育市场需求的人才标准。“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不是两种证书制度的简单拼凑,其实质在于“融会贯通”,把学历教育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技能标准结合起来,内化其培养目标和内容,形式上仍然是分离的。学历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适当融入职业资格培训内容,更突显了社会体育专业特色,又辅以学生及早掌握职业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避免毕业生就业“回炉加工”现象。同时,注重发挥“产学合作”功能,学校联合企业共同建筑培养职业人才为己任,从构建质量标准、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法、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师资队伍六个环节上来构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产学合作”贯穿于教育的输入、过程、输出的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体育专业走出一条“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重能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图1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
2 基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体育课程体系构建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构成。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关键是明确培养目标,依据市场需求,结合师资力量和教学现状,突出专业办学特色,设置专业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目前社会体育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与实际社会体育行业需求的人才标准要求相差甚远,这就要求社会体育专业转变培养思路,拓展专业培养路径,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对接。随着我国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逐渐完善,行业人员必须具备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方能就业。
社会体育“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模式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就是为了改变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薄弱、职业技能不足现象。因此,基于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模式,融入职业资格制度,是社会体育专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那么,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是什么?如何融通?
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的关键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和运行机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融为一体,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构建新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一批核心职业技能过硬、拓展职业技能宽泛并举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强化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重点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要求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四大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方法,依托教学资源,改革教学内容,走出一条具有实践意义的特色社会体育办学之路。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根据其职业能力要求,对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整合调整,使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考核目标相一致,使社会体育课程体系与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相一致。按照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落实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符合职业标准的“双证课程”。[6]
“双证课程”主要是指学历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为特色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标准。“双证课程”标准要充分体现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大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如图2)。
图2 社会体育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结构图
按照职业要求开发“双证课程”,整合社会体育教学内容,将学历课程内容与职业培训内容整合为专业课程内容,保证课程开发具有专业特色和行业标准。通过整合各大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结合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重组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四层次一体化的社会体育课程模块(如图3)。
“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考核并轨的一种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是新兴专业,仍旧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跟不上市场需求等问题,势必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带来困难。“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把二者关联起来,结合市场动态,找出二者融通的契合点,是一个动态修正的过程。而双证融通的实施,就是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素质为前提,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对社会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改革与整合,实现社会体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为社会培养急需型、实用性、惠民型和复合型高技能实用型体育人才。
3 社会体育专业实施“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3.1 构建质量标准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应该始终围绕“职业核心技能标准、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和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来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标准为准绳,以个体需要为前提,把适应与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突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真正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体育专业“双证融通”之路。构建双证融通的质量标准,离不开产学结合,同时,注重充分发挥产业界的作用,注重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与企业的作用,校企联合定位,进行职业分析,[2]确定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明确社会体育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
图3 社会体育专业知识、能力与课程结构图
3.2 重组课程结构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关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把职业资格考核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把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形成职业技能体现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内容,又突显了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真正实现双证书融通。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从整体出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突出岗位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构建课程体系。[7]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以社会化和职业化的思路决定课程的增加与删减。注重与地方体育特色相互结合,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选修课与必修课的结合,在培养模式的空间范畴内拓展专业培养模式的涵盖性,增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同时,针对市场需求与职业特点,把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课程集中化与强化,从而使新课程组合得以保证,改变学校原有的不适合学校、学生、企业发展的课程设置瓶颈,真正做到校、企、生“三赢”。
3.3 创新评价方式
社会体育专业实施“双证融通、产学结合”的精髓是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并重和融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资格技能,其实质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科导向向职业导向的转变。社会体育课程教学以体育行业特有工种和岗位能力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立足社会体育市场需求,将学历证书要求和资格证书要求统一起来。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实训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其方法宜采用订单式、PBL教学模式等,切实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岗位职业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将校内技能考核与岗位实践能力考核并轨,实行 “以考促学”、“以证代考”,将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作为课程考核标准,积极探索课堂与实训一体化,实现教学和岗位零距离。
3.4 强化实践环节
根据课程设置的要点与课程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难点与热点问题构建动态管理体系,促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模式更加科学、规范。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重创新”为基础,确立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社会体育人才”。课程设置上突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模块,实现与职业基本技能对接,增加社会实践比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互交替,实践性教学通过“见习实习、专项实习、顶岗实习”为一体的递进式实习实训。[8]
3.5 加强基地建设
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要立足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建设一批现代科技含量高、教学科研功能齐全,专科特色突出的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构建“双证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紧紧围绕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的需要,校外实训基地切实加强产学合作,使学生的专业实践实习与顶岗实习有效连接,通过岗前培训、顶岗实习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真正实现社会体育专业零距离就业的培养目标。
3.6 提升师资队伍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以体育行业职业资格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贯穿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是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保证。学校按照“稳定、培养、引进、借用”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优先配置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资源,重点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加强自身资源的培养,输出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学习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来完成从专业教师向职业资格培训师的转型,或选聘行业内专家、技师或体育行业培训师,以期为社会体育专业实施“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奠定坚实的师资力量。
4 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按照《职业教育法》把学历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必须通过产学合作的途径,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制度,按照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的理念,根据社会市场实际岗位需求,结合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层面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社会体育专业实施“双证融通”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产学合作”在“双证融通”中的纽带作用,构建四层次一体化六环节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1]解读《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EB/OL].( 2011-10-17)[2014-07-10].http://www.docin.com/p-269080837.html.
[2]李建国.“双证融通”高职院校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本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24):26-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EB/OL].(2014-05-26)[2014-7-10].http://baike.so.com/doc/5743142.html.
[4]杨劲松.“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0(11):26-27.
[5]才巴图.旅游高校开展旅游产学研建设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2009(5):73-74.
[6]杨劲松.关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1(11):15-18.
[7]郦丽华.“双证融通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J].职教通讯,2011(2):15-18.
[8]薛浩.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下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10):88-90.
[责任编辑 江国平]
“Double Certifications”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Social Sports Specialty
XUE Hao
(PE Dept of Xuzhou Engineer Institute, Xuzhou 221008, China)
This article utiliz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reasoning method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curriculum. Studies suggest that: Social sports professional degree certificate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tandards, development consistent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 make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content and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content together, 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double certificate courses” to buil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level social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social sports; double certificat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2014-07-18
2013年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YGJ1314);2014江苏省体育局局管课题(ST14301232)
薛浩(1982—),男,江苏徐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文化。
G807.01
A
1007-7413(2015)01-0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