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布局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5-07-02张红艳
张红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布局的区域差异研究
张红艳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01)
对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因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高校该专业的分布受到区域高校数量、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影响;超过1/2的省市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领先,约1/3的省市区该专业发展滞后,仅约1/8的省市区基本上匹配。建议:教育部门应该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合理布局进行指导性规划;建立专业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体育需求;区域分布;匹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愿望日益增长。为了发挥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社会责任,从1994年始教育部批准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服务于大众的体育需求。据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我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已达249所,是仅次于“体育教育”专业规模(306所)的第二大体育类专业[1]。回顾这一阶段性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该专业发展较快,在增加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分布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体育需求日渐旺盛,人才需求缺口加大。据石岩推测,21世纪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500万以上[2]。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部在1998、2012年分别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修订,其中“社会体育”专业在第三次修订中得以进入国家认定的专业目录,并于第四次专业目录修订中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面对这一有利时机,全国许多本科、专科高校适时地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以图扩大办学规模。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从1994年天津体育学院1所,发展到2000年的30所,再到2014年的249所(以上数据不含高职大专的119个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由此规模不断扩大且区域分布愈加广泛,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1 186所)的20.99 %。各高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依据社会体育领域中的不同需求,从不同就业方向设置了该专业,涵盖了体育、医学、建筑、民族、理工、师范、农业、林业、综合等类型,其中12所高校属于211国家级重点高校,其它均为省属一般高校,具体见图1。
图1 2014年全国各省本科高校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图
从图1可以看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整体来看,全国本科高校数为1 186所,各省市区平均高校数为38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省域分布平均数是8所(实际平均数是8.03,这里考虑实际取整数8),达到或高于8所高校的省份是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17个省市自治区,占比54.84 %;没有达到平均数的省份分别是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海南、重庆、西藏、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占比45.16 %;其中,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校最多的省份是广东和四川,达到17所;仅青海为0。
为了进一步说明该专业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现象,研究参照国家统计局划分的三大经济带,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东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3个区域[3],分别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分布情况。东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比重为55.4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1.48 %,本科高校数占全国本科高校数的比重为46.29 %,83所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占全国33.33 %;中部地区GDP总量占全国24.55 %,人口占全国的31.49%,本科高校数占全国本科高校数的比重为29.51 %,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有95所,占38.16 %;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20 %,人口占全国的27.03 %,本科高校数占全国本科高校数的比重为24.2 %,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有71所,占全国的28.51%。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等人口众、高校多、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图2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设置
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测度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并没有严格遵循教育资源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经济学规律,而出现了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实际上,针对教育资源区域布局的研究,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前期研究工作。如邱均平、温芳芳(2010)研究认为,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人口等多因素综合造成,其中历史、经济、人口是主要因素[4]。赵宏斌(2007)等人通过对比美国高校的区域分布认为,高校的区域分布主要受到人口和GDP的影响[5]。岳昌君(2003)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教育资源分布有显著影响[6]。鲍威、刘艳辉(2009)利用1993—2005省级面板数据,认为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受财政投入、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7]。
具体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来看,石岩、舒宗礼(2008)指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设置要适应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的需求[2]。庹权(2010)通过分析《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要与人才需求接轨[8]。李如喜(2014)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适应健身市场需求[9]。
此外,从表1和图2似乎也可以看出区域拥有的高校数也会影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分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历史地看待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分布。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已有200多所大学,主要分布在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全国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新中国建立后,这些高校虽然校名、规模和性质几经更替,但大多数地理位置没有变。与此同时,政府也按“六大行政区”调整了我国高校的区域布局,形成了6大高教集中区——华北京津、东北沈阳、中南武汉、西北西安、西南成渝、华东沪宁。虽然后来几经调整,但基本格局没变。这种布局造成了今天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4]。自然,高校在为了扩大办学规模,迎合社会体育需求的时候,就会在某些地区出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集中的现象。
上述教育学界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主要采用高校数量、人口、经济等指标来反映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认为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也符合教育经济学规律[10]。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具体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设置不仅受到高校数量、人口、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自身行业发展的影响,即学者们所指的——与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相适应。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四类指标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我们将这四类指标与设置该专业高校的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两者的相关系数来验证这些指标是否可以作为该专业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本研究主要选取本科高校数量、人口、经济、社会需求四类指标来考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差异。
为此,我们将人口以“常住人口”为衡量指标、经济以“GDP”作为衡量指标、社会需求以“居民消费支出、晨晚练站(点)每天相对稳定的活动人数”作为衡量指标。并将对区域的研究范围限定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数据来源于体育事业统计年鉴(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2013)。其后,将指标数据导入SPSS11.5进行相关分析,经检验各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对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31省市区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高校数与影响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在 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性;*结果在 0.01 水平上具有显著性。
由表1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是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是相符的。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与GDP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559,与常住人口数的相关系数为0.812,且P<0.01,这说明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与人口、GDP指标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验证了学者们——高等教育资源布局受人口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的结论,说明在整体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分布是相对匹配的。有意思的是,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与所在省份的本科高校总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637,且P<0.01,这说明在本科高校集中的地区设置该专业的高校较多。但这很容易造成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所在省份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数量众多,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多就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在后发省份,有着巨大社会体育需求的省份却难以得到有效供给。
从社会需求来看,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与居民消费支出相关系数为-0.154,P=0.409>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设置该专业的高校数与晨晚练站(点)每天相对稳定的活动人数相关系数为0.219,P=0.237>0.05,在统计学上无意义。这表明指标间并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
究其原因,三个指标中某些指标存在许多异常值,即在某些省份经济仍欠发达,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多,社会体育消费还未达到一定水平,设置该专业高校的数量过多。见图1,如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也是我国高校集中地,开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却只有3所,而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河南等经济发展一般的省份开设该专业的高校数分别为17、15、16,西部地区的四川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达到17所。显然,这不是合理的布局,局部地区存在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失配的现象。所以,该专业的布局与数量多少另有其它原因。
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情况
教育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教育资源的失配则会造成资源浪费,社会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设置来说,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的直接后果就是该专业的发展规模供大于求,造成学生就业难。这是为扩大办学规模的短视行为,是一种无序竞争,对体育事业及专业自身的发展一定程度产生了消极影响。
前文已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的区域差异性,但这仅仅是从整体上作了论证,尚未判别具体省份匹配情况。为此,我们还需做进一步讨论。
参照陈希、樊治平(2013)多指标双边匹配决策方法[11]和王贤文、刘则渊、姜熙华(2007)关于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指数方法[12],考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情况,采用地理联系率来进行评价。地理联系率反映了两个要素在地理分布上的联系情况,一般被用来衡量产业集群与地理集中情况。如果两个要素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匹配,地理联系率就高,反之则相反。其计算公式为:
Mi=pi/P-qi/Q=Pi-Qi
式中,Mi为匹配指数(Matching Value),Qi为i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占全国比重;Pi为设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占全国比重。鉴于本科高校数量、人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需求两个方面来考察匹配情况。Mi越小,说明二者之间的匹配程度越高,反之,说明匹配程度越低。理想值是Mi趋于0,表明二者匹配程度最高。Mi为正表明高校设置专业领先型,Mi为负表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领先型。Mi反映到坐标轴上,横坐标表示专业数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情况,纵坐标表示专业数与社会体育需求的匹配情况。根据中位数原则,重新设置了匹配指数散点图的原坐标,表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校数匹配与否的临界点。经计算坐标原点为(0.002 7,0.005 9),结合Mi的坐标点,将31个省市区划分为以下四种匹配类型,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
1)在“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广西、四川、河南、云南、黑龙江、陕西、吉林、山西、辽宁、新疆、西藏、宁夏、海南”等17个省市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体育需求相对滞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显得领先。从高等教育资源集约利用和提高效率的角度,该专业在这些地区需要缩减专业规模,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2)在“上海、内蒙古、天津、安徽”等4个省市区,经济发展相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领先,但社会体育需求现阶段不够旺盛,该专业的发展能满足现有需求。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人们消费需求结构的改变和体育健身观念的增强,在未来社会体育需求出现增长,需要增加该专业的供给;
3)在“河北、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北京、福建、青海、甘肃、重庆”等10个省市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体育需求都领先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在这些地区亟需扩大该专业的规模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表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类型
4 结论与建议
我国本科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20年的发展,在区域分布上基本上符合教育经济学规律,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从单个区域来看存在着两者失配的问题,超过1/2的省市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领先,约1/3的省市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滞后,仅约1/8的省市区基本上匹配。
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统筹规划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区域布局,使专业的发展能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专业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对于专业领先的省市区,需要控制规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省市区,要努力扩大专业发展规模。
[1]阳光高考.全国普通高校之高校名单[EB/OL].(2014-05-06)[2014-05-06].http://gaokao.chsi.com.cn.
[2]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7):38-41.
[3]国家统计局.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3[EB/OL].(2014-01-25)[2014-05-06].http://www.stats.gov.cn/tjsj/.
[4]邱均平,温芳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问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改革,2010(7):17-21.
[5]赵宏斌,刘念才,梁妮,等.我国高校的区域分布研究:基于人口、GDP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43-49.
[6]岳昌君.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J].教育与经济,2003(1):35-41.
[7]鲍威,刘艳辉.公平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异[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37-43.
[8]庹权.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J].体育学刊,2010,17(7):32-35.
[9]李如喜.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4,27(3):88-90.
[10]范先佐.教育经济学(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1]陈希,樊治平.多指标双边匹配决策方法研究[J].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2]王贤文,刘则渊,姜熙华.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演变过程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23-28.
[责任编辑 魏 宁]
Research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Management among Provinces
ZHANG Hong-yan
(Xiamen City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men 361001, China)
This paper tried to expand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xplored the matching value between the major and region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ross-sectional data of 2013.This article considered that the size of population, the level of econom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port need affected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Exceeding 1/2 provinces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outrun the rest, approximately 1/3 provinces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major developed lag and only four provinces situation were matching. At last,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education authorities stated should plan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among provinces; meanwhile, establishing dynamic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exit mechanism.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ocial sport need; regional distribution; matching
2014-09-02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青年课题(KYQS2014-12)
张红艳(1985—),陕西西安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G80-05
A
1007-7413(2015)01-0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