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技术与艺术
2015-07-02张璐
张璐
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好教师很难,做一名堂堂课都精彩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坚守自己对课堂的热爱与执着。
2014年11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迎来第十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这是北师大为青年教师打造的一个学习、交流、反思、成长的平台。来自全校20多个院系的优秀青年教师,如同参加盛会一般,靓丽着装,自信登台,展示教学成果,体现作为教师的那份自信与从容。对全校的青年教师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盛会。作为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在经历层层选拔与考验之后,我获得一等奖的荣誉。对此,除了喜悦与感谢,回想自己从教两年的教学经历,回想从接到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通知到取得佳绩的准备过程,我有很多话想说。
第一,从课堂的技术层面提升教学质量,重视课程设置的逻辑性,提升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清晰的逻辑思维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但在实际授课中,要想做到每节课条理清楚,滴水不漏,其实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初赛到决赛的过程中,我反复对内容进行调整,在课堂的清晰逻辑性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步。我将此次课堂定位为“纵横交错—民族器乐作品《金蛇狂舞》鉴赏”,即从《金蛇狂舞》的纵向深度作品分析与横向不同版本的比较欣赏入手,形成纵横交错、张弛有度的鉴赏模式,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思考与回味“应当如何鉴赏民族音乐”。
具体而言,从纵向角度,我将课程设置成为“视听阶段”—“体验阶段”—“思考阶段”三步。在每一阶段开始时,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欣赏。其一,视听阶段:“你认为这首曲目表现的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情绪?”随着《金蛇狂舞》锣鼓喧天的民族器乐的旋律,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不需要学生有过多的思考,只需要直观感受便可回答。其二,体验阶段:“你觉得全曲有哪些音乐特点?”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可能大部分学生会只言片语地说出节奏欢快、旋律突出等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此作为引领,从作品的旋律特点、节奏节拍样式、曲式结构特色等方面展开对作品本体的深度讲解。其三,思考阶段:“你认为此曲描写了什么场景?”提出这个问题,属于启发式教学,旨在引出对音乐背后文化语境的阐释,使学生能够“透过音乐关注文化背景”,将这种思维运用到生活、学习中。总体而言,引领学生层层递进地进入学习环节,将民族音乐作为一段旅程,带着听、感、想三字前行,是我对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着眼点。
从横向鉴赏来看,我选取当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全新演绎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是课堂的辅助部分,但由于较为新颖、直观,成为此节课的又一亮点。西方交响乐改编版本《金蛇狂舞》,在曲式结构方面有了较大的扩充,再加上管弦乐队的庞大阵容,赋予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器乐作品以新的味道与魅力。而由王力宏、李云迪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双钢琴演奏版本的《金蛇狂舞》则是当下年轻人较为喜爱的一种方式,流行歌手的加入,绚丽的舞台,靓丽的造型,给人耳目一新的冲击。因此,呈现方式的改变,传播途径的改变,流行音乐、古典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跨界混搭等方式重新诠释了当下民族音乐的新发展,这种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能够关注当下,活跃于当下,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理解。
第二,从艺术角度丰富课堂,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增强学生听课的趣味性,这虽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一堂课的互动性与趣味感可以用当下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语—体验式来概括。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有所改进,教师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提高互动的质量,让互动性变得更有意义。这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简而言之,即达到对方的心理满足度。因此,在课堂中,我逐渐学会“跳进跳出”,时而将自己当作教师,时而转换为学生。作为教师,我会想我面对的是谁?作为学生,我会问自己在课堂我想看见怎样的老师?欣赏《金蛇狂舞》,我想要听到什么,了解什么?经过几次的试验,我发现体验式的思维很容易产生良好的互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艺术趣味性。
此外,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课程充满回味与思考。妙趣横生的课程虽然十分受欢迎,但教学的回味与思考也是一节高质量课堂的标准。如果课程仅仅停留在幽默、风趣的阶段,对学生没有启示作用,再好的课堂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此节课的最后是“回味与思考”模块,就是希望学生不仅停留在回答如何鉴赏民族音乐作品阶段,而是要思考这一逻辑思维、鉴赏模式是否适用于其他的艺术门类,能否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要懂得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品味生活。这应该是艺术课堂的真正魅力与意义所在。
第三,就教学目标而言,力求课堂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无论是技术层面的设计,还是艺术角度的提升,目标都是一样的。教师对学生,学生于教师,双方的合作成就了一节完美的课堂。在我看来,这不仅是一节节课,而是我们人生的一个个缩影。在课程中体会人生、思考人生,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传授他们知识、理论,更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建立思维结构,传播正能量。教师则要不断修正,既包括知识体系的更新,也包括心态的调整,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正如参加这次比赛一般,我始终将其看作交流、学习、反思、成长的平台,参与其中,享受过程,带着课堂的技术与艺术的思维去欣赏其他优秀选手的教学。
当然,由于个人经验尚浅,虽然取得一等奖的殊荣,但我深知其中有太多的幸运成分,有很多的地方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我一定会汲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和点评,再接再厉,努力完善教学技能与教学艺术,不仅是为了比赛,更是为了今后的课堂。
做一名教师容易,做一名好教师很难,做一名堂堂课都精彩的教师更是难上加难。通过这次比赛,我收获了太多太多,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信念,坚守自己对课堂的热爱与执着。此次比赛只是一个开始,我将带着这份荣誉更加自信地前行,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更加努力地去做一名优秀的北师大教师!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讲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