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怕离开“圈子”

2015-07-02

留学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抱团圈子外国

我们在国内的学校里是不是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学生们经常抱团,尤其是女生,三五成群,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一起,这种“抱团”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国外。

中国留学生出国后,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一直存在。身处不同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融入问题,由此社交圈也相应出现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圈子”内“抱团取暖”的现象——中国留学生内部有一个社交圈,不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

“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很多国际学生,都更乐于与来自国内的同胞交流,中国留学生也一样。这种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同样存在于大多数国际学生中,但中国留学生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的数量,导致“中国圈子”现象的突出。

过分的“抱团”确实会减少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而且抱出来的小团体会让“外人”感觉被排斥。反过来,因为孤独而抱团的小团体也会更孤立。另外,缺乏交流还会引起各种误会,如认为中国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对而言,西方国家来的学生比较独立,喜欢去体验新事物。所以他们常参与各种活动,结交不同的朋友,但也有一个前提,他们交朋友比来自亚洲的学生容易。

“抱团”申请

“抱团”申请的想法已经逐渐被国内的家长认同,一些留学机构也开展了相应的留学活动。其实家长的想法都是从为了孩子的角度出发,在家长看来与其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还不如和一些拥有相同背景,相同语言的学生一同申请,起码这样孩子一个人在国外也不会太孤单,遇到事情也不会束手无策。

身在异国,与讲着相同语言、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可以消除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这种感觉是任何人都会有的,特别对一些小留学生而言“抱团取暖”确实会有一些效果。学生不会在陌生的国家里感到孤单,遇到问题也有朋友一起商量,特别对申请同一地区、同一学校的学生而言,这种温暖感、踏实感更是体现得尤其明显。这就是抱团带来的好处——陪伴。

语言文化障碍

由于语言和文化障碍的问题,加之离开了中国原本的人际圈,大多数留学生都会有一种孤独感的出现。“中国圈子”的背后是语言、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与不适造成的。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很多的移民群体初期,为了适应一个新的社会环境,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

很多留学生的年龄普遍处在20岁左右,社交需求明显,加之语言问题、文化差异,以及较弱的社会适应问题,在“中国圈子”内“抱团取暖”现象的出现理所当然。身在异乡,与讲着相同语言、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团聚,可以消除陌生环境带来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语言交流的限制。虽然不少中国留学生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基本交流没问题,但深入交流还是有一定障碍,这在初期会限制很多人融入留学国文化。深层次原因是生活习惯、文化以及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再加上一些外国朋友对中国也会有偏见,这虽然不妨碍沟通、交流,但是阻碍了融入。

积累人脉资源

“中国圈子”本身无所谓好坏,主要在于留学生如何看待它。

“同根文化”的学生交流,心理上能获得支持和认同。留学生到一个新的环境,同国人在一起更容易互相理解,构建友谊,能够有效地缓解留学生的孤独感,也能帮助他们提高适应性能力。留学期间,在融入外国社会生活、文化风俗的情况下,适当与其他中国留学生接触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变化,回国后不至于水土不服。对于准备回国的留学生来说,在留学期间适当接触中国留学生,还能为回国就业、创业积累人脉资源。

但一些留学生是为了逃避与外国人和外国文化的接触,而将自己的社交圈子局限在中国人当中,显然不可取。如果留学生抱着逃避的态度将自己限制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中,劣势会明显大于优势。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影响留学生的外语能力,进而导致无法融入外国文化、生活交流有困难,严重的甚至可能荒废学业。这在心理上对留学生也有很大打击,越不敢与外界交流越不想走出“圈子”,越不走出“圈子”就越难以跟外界交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除了学习,出国留学还是感受不同文化、体验大千世界的好机会,限于“中国圈子”,往往会让中国留学生丧失这个良机,眼界、思想、创造力等方面,往往不如那些能够融入外国社会的留学生开阔。

不能简单地贴“利弊”标签

在国外留学扎堆“中国圈子”的现象,利弊因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认为利大还是弊大。

“中国圈子”的背后存在语言、文化、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利也有弊,主要看中国学生如何去看待它。最理想的状态是,不是完全脱离本国文化社交圈,而是既能保持对原有文化背景的认同和自豪感,又不抗拒学习新的语言和文化。但如果因为沟通障碍或适应新环境时的不适应而选择逃避,那一定是弊大于利。

有个别中国学生在与人交流上也存在一种心理,就是不管是否“抱团”,心里多少把“和自己人交流”与“和外国人交流”分开计算。交朋友主要看爱好和品质,气息相投是为友,这个浅显的道理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应适用,把国籍看做社交的促进剂和阻碍因素都不对。既然留学生到异国学习,还是应该多了解留学目的国的文化,多进行多元化的文化交流。

留学生要改变身份观念,要把我们是“留学生”身份的这个观念,改变成我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观念。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常常会有留学生的错误的自我定位。建议留学生首先要敞开心扉,主动地去接受和融入,转变观念,认同自己是团队的一员,走出中国留学生的“小团体”,保持多元化思想,推动自己,融入当地学生的交流圈。

留学生无须刻意地回避“中国圈子”。初到国外,中国学生没有朋友或其他可信赖的人,“中国圈子”可以说是一种本能行为,当他们慢慢找到可信赖的人时,往往会选择扩大社交面,与不同国家的人接触,部分留学生可以自己克服“中国圈子”的劣势。留学生们要正确看待“中国圈子”,在留学初期适当与中国学生接触,但切勿产生依赖,同时尽快结交外国朋友,融入真正的留学生活。学生在出国前着重培养独立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应对留学期间的困难做好准备。

留学生在入学时,可留意观察国外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心理辅导、语言中心、课程辅导等。绝大多数大学都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当学生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既能解决问题,又是融入外国学习生活的有效途径。

同学之谊是很多外国人不能理解的。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应该去尊重。留学生之间只要不产生过度依赖,在海外建立的友谊可以为回中国以后提供更多便利。

猜你喜欢

抱团圈子外国
主持人语
如何应对机构抱团的估值泡沫
路旁紫薇
“抱团”(双语加油站)
朋友无圈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