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2015-07-01王金婷

检察风云 2015年12期
关键词:早教豆豆陪伴

王金婷

早教不早教 童年的烦恼

最近豆豆和豆豆妈妈都很烦恼,因为明年九月豆豆就要上小学了,而豆豆现在还在上幼儿园小班,也就是一年半的时间,豆豆要从小班水平达到小学入学水平。大家看电视剧“虎妈猫爸”觉得很有趣,但豆豆妈说,拍得太真实了,这就是她现在的困境。每天逼着孩子学习算数,认字,讲故事等等,豆豆不开心,甚至哭闹,妈妈又何尝不是,豆豆妈说:我是又急又气又心疼孩子啊。不教吧,也行,也不是上不了学,但就是担心啊,上小学了,别人的小孩都会,他不会怎么办,跟不上怎么办,刚起步就落下,后面怎么追也追不上。孩子现在辛苦一点,都是为了他以后能轻松。他现在很烦,很讨厌我,等他长大就明白了。

这样的情况在有宝贝的家庭中很常见,更广泛一点讲,是对孩子要不要早教的问题。早教,已经成为市场上新兴起来的朝阳产业,一方面说明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社会需求所推动的产物。那么到底该不该早教,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有些家长认为该早教,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也有些家长认为,不该早教,童年就是要自然快乐地成长,顺其自然,给孩子最大的快乐。

对于早教问题,每一个孩子是不同的,每一个家庭更是不同的,但共同点是每一位父母都在尽其所能地爱孩子,都在用自己认为对孩子有益的方式在给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早教。儿童早教理论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最为科学,主要目标是提炼出孩子的九大成长目标:安全感、意志力、目标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平衡、力量、速度。如果向前延伸,可延伸至出生前的胎教,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中影响最大的。

其次,要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的智力或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早期教育能促进大脑的发育。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伤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根据敏感期和大脑发育理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年,这个时期是人一生中独特和重要的发展阶段。

最后,早期教育中需要注意的规律和原则。在该不该早教的两个阵营里,很大的分歧是过早地接受教育会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早教是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激活儿童潜能的前提是他们喜欢,觉得有乐趣。比如,一个四岁的男孩子喜欢火车,而他对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以及城市名字的认识都是来源于此,比如“D5601/D5604上海到杭州”,他记起来毫不费力,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文字的认知教育。三岁左右是语言发展期,孩子会重复家长的话,这个时候辅助文字的介入会同时激活识字的潜质。比如,可以拿着他吃过的糖纸读给他听:大白兔奶糖。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六岁以前不仅是智力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道德感逐渐形成的时期。这个阶段,儿童会通过观察学习、尝试模仿,建立社会道德感以及自我道德感。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比如,垃圾箱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把垃圾丢入垃圾箱;红绿灯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走斑马线等等,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有你陪伴的童年不孤单

葶爸是管理咨询公司的老总,每天的工作是按分钟来计算的,工作很有成就也很赚钱,自然陪伴女儿葶葶的时间就少了。有一天葶葶突然问葶爸:“我们家是不是很有钱?我是不是富二代?”葶爸有点惊讶,也有点担心,担心孩子小小年纪就物质虚荣,他回答:“我们家不算很有钱,爸爸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赚钱。”葶葶接着问:“你的钱都会给我吗?我很有钱吗?”葶爸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回答,葶葶接着说:“爸爸,如果你的钱都给我,我就有钱了,我有钱了可不可以买你一天啊?”

也许这样的对话并没有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但葶葶却表达出了小朋友们的心声,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的陪伴是最有意义和最珍贵的事情。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作为童年玩伴,一起长大,他们成长世界里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父母要完成孩子内心对亲密的渴求。童年的愿望很简单,只是一个睡前故事,或者一次周末远足,只是和他们在一起。

童年时,父母良好的陪伴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要影响。人生中大多数重要的人格特征都是在童年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童年阶段心理发展

婴儿期(信赖-不信赖),所有生理需要都仰赖成人,如果与成人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将产生不安全感和情绪问题。婴儿必须依赖父母才能存活,对婴儿来讲外在世界充满恐惧,因为他们是脆弱的,父母是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强者。对于小婴儿最好的陪伴就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并满足他们,让婴儿觉得外在世界是可以信赖的,是安全的。有一些妈妈、爸爸在婴儿啼哭的时候可以不去安抚,期待给孩子建立一些规矩,但对于两岁以前的婴儿来说,这太早了,而且很恐怖,婴儿接收到的不是成人世界里认为的规矩,而是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我的需求是没有回应的,我的哭泣、害怕、恐惧是没用的,这使得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建立安全感变得很困难。

幼儿期(自主-怀疑),开始有自理能力,学会言语,产生自主性,但仍需依赖成人,故依赖性和违拗性行为交替出现。两岁左右的幼儿最常见的反应就是说不,此时幼儿自我意识正在萌芽,总希望尝试自己来独立完成任务,但在实际能力上仍然需要父母的照顾。这个阶段的小小人儿,总会推开家长的帮助,嘴里念念有词,“不要”“宝宝”来等等。对于他们执拗的想要独立和实际又需要父母的现状,家长要格外小心处理,一方面要满足孩子的自主性,不能挫败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在实际层面给予他们帮助,难点在于,既帮助、鼓励幼儿,又要满足他们做自己的需要。此阶段幼儿会发展出对自我能力肯定的信心,在以后的成长中自我认识会更加稳定。

学龄前期(主动-内疚),自理能力提高,有主动行为,但经常因失败而产生失望和内疚。六岁以前的儿童已经在认知、行为等方面有较高的功能,但某些复杂动作或者运算仍不能进行,儿童会在尝试中失败,受到挫折,进而会产生对自我的失望。会在不断的尝试、错误中体验到“我可以”“我不行”,这样的反复过程让儿童不断地在失败中成长。此阶段中父母经常会发现孩子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小男孩会不断重新摆放玩具火车轨道,让小火车变幻轨道,有时那个轨道是可以顺畅的,但有时就是无法正常运行。父母不要急着去给予帮助甚至纠正错误,而要耐心地陪伴和鼓励,相信孩子自己可以完成得更好。这个时候对父母最大的考验是忍耐和等待,因为在成人的眼里,孩子世界的小失败可能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帮他们搞定了,但如果这样就剥夺了孩子尝试的机会和在挫折中历练的能力。儿童以后面对挫折和打击时的内心承受能力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

学龄期(满足-自卑),因学习能力提高和某些行为得到认可而满足,又因经常失败而产生自卑。儿童在小学阶段,开始受到学校规范的限制,在班集体和小伙伴中逐渐有了比较意识。他们会发现某些方面别人比自己好,而其他方面自己比别人好。自己的优秀被肯定时会感到满足,而被比较下去时又会觉得自卑。小学阶段,孩子因为发了成绩单而回家哭鼻子是很常见的,对他们来讲这样的比较是自己不够好的证据,会增加内心的自卑感。此时父母要呵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他们在某些能力上落后时,不要指责,给他们更多的陪伴,同时也要让孩子看到,他是独特的存在,也许这次数学不好,但语文一直很好,帮助孩子全面地看到自己,在自信和自卑间找到平衡。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一位父母的心愿,童年是一生中最纯真和美好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父母的牵手陪伴胜过所有的理论知识和物质供给。在父母的温暖怀抱里婴儿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在父母鼓励的目光里幼儿看到了自我的样子;在父母耐心的等待中儿童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在父母的相信和关爱中他们慢慢长大。

栏目主持人::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猜你喜欢

早教豆豆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自由自在的豆豆
陪伴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豆豆过夏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