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阳:怎一个“勤”字了得
2015-07-01费米
费米
杨晓阳,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了5年京剧,主攻青衣,2016年毕业,准备再读本科。说起京剧,她是一脸的喜欢。
记者:感觉你们学生上学前都有京剧的学习和实践,你大概也不例外吧。
杨晓阳:是的。我进入京剧艺术殿堂多少有些偶然。5岁那年,我陪姐姐去学小提琴,隔壁就是京胡教室,京胡老师出来逗我,说要不要进来看看啊?很好玩儿的。出于好奇我就进去了,从此我就喜欢并开始学习京胡,后来渐渐接触京剧,便开始学唱京剧。一开始只是觉得京剧好看,那些头饰、服装,都很漂亮。等到后来考到北戏,真正地学习京剧这门艺术,才深深地爱上了它。现在想想,小时候还是很幼稚的,玩心太重了。
记者:当京剧真正成为自己的专业,会不会感觉枯燥?
杨晓阳:一点也不枯燥,说起来,我还越来越喜欢京剧了。我学的是程派青衣,越学就越觉得难,但也觉着越来越好听了。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越学,就越觉得自己欠缺的知识还很多。那么,有什么办法弥补呢?只有勤学苦练,勤能补拙。要学好京剧,就要耐得住寂寞。除了平时的学习,每到六日就进练功房练功。有一次,练功练得太忘我了,等练完一看,整个练功房里就我一人了。
记者:真的很不容易了。我一直以为现在的学生不肯吃苦。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大人溺爱得厉害,一点苦都吃不了。
杨晓阳:我父母对我学京剧就是顺其自然的态度。我家在山东,离北京不算很远,但我13岁时,一个女孩子离家来京求学,不想家那是假的。我就给我妈打电话,说我想家。我妈说,那你就多练练功,这样你就没时间想家了。我的主教老师,李海青老师,她对我要求非常严格。入学第二年,我感觉自己有了很大进步,稍有些浮躁,李老师把我的情绪都看在眼里,她很认真地教育我,她说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你学的只是一点皮毛,不能因为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她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我顿时觉悟。是啊,我骄傲什么呢?比起那些京剧大家,我差得太远了。自此以后,我便再没有浮躁,脚踏实地的继续学习。
记者:李老师是否非常严厉?
杨晓阳:李老师对我非常好!从她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言传身教,她拿出全部精力来教我,恨不得把一身的本事都传授给我。去年暑假,我参加第二届艺术院校文华奖大赛,参赛前老师给我加大了训练的力度。那段时间李老师的腿有伤,本来是要去医院做手术的,但为了比赛能够取得成绩,她拖延了自己的手术时间,全身心投入,辅导我练习,一招一式认真示范。本来她的腿不好,可以只是口头指导我。但她咬着牙,忍着痛,整段戏都认真地教了下来。自然,我也没辜负李老师的期望,获得了少年乙组优秀表演奖。我还获得2015年北京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大赛艺术赛项京昆组三等奖,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奖学金。
李海青:教孩子学艺要全力以赴
杨晓阳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段小视频:“跑了50圈,才知道什么叫汗如雨下。”李海青老师看后点了赞,还竖起了好几根大拇指。对这个学生,李老师还是很满意的。
旦角这个行当,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她的个头、扮相和嗓子,三方面缺一不可。青衣主要以唱为主,具备一副好嗓子很重要。好演员要文武兼备,条件不足,难以成才。杨晓阳的嗓子不错,嗓音比较宽厚。她的基本功也不错,包括毯子功、腿功,在基功课上也是拔尖儿的。学生当中唱文戏的会比较重视专业课,而杨晓阳各方面发展都很全面,包括文化课,在班上成绩也是第一。这次的技能大赛就是从每一个学生的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来考核整体的专业素质和水平。
她刚入学的时候,只会唱两段,由于是自学,唱得并不规范。进校后从零开始,一招一式、每一个字、一个腔、一个气口,都有严格的要求,从一开始就要打下规范的基础。杨晓阳很用功,也很有个性,有不明白的地方她就直接向我提问。如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对我的教学也是个考验,我也很注意方式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她多听程砚秋大师的录音,多去比较与辨别。
杨晓阳进步最明显的还是在去年的“文华艺术院校奖”戏曲比赛开始。“文华艺术院校奖”戏曲大赛是全国艺术院校的一个重要比赛,院领导很重视,系里安排了一系列的加工、排练、彩排、演出,不断打磨。我们老师更是全力以赴,假期中,集中训练。利用这样的机会,我把我的老师,著名程派教育家李文敏也请到了学院,几次为杨晓阳作深入细致的指导;又把京胡名家燕守平老师请来为学生的演唱和乐队的伴奏给予全面的辅导。大赛结束后,杨晓阳获得了专家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夸奖她唱得规范,将人物形象表演得淋漓尽致。
杨晓阳是个难得的学习程派艺术的人才,作为她的主教老师,我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积极刻苦的学习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并且希望她学有所成。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