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事

2015-07-01李有旺

回族文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爱巢呢喃燕子

鹊鸲的歌唱

作为自然界的精灵,鸟类似乎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说鸟类是自然界的歌唱家,一点儿不为过。因为鸟类的歌唱,对于咱们人类来讲,几乎都是那么地入耳入心,几乎都大受欢迎和百听不厌。但同是歌唱家,唱歌的艺术水准肯定是有差异的。而鹊鸲,必属鸟类中的顶级歌唱家,绝对称得上是鸟类歌唱家中的“大腕”。

鹊鸲在我生活的滇西乡村很常见。其个头儿如画眉般大小,浑身上下除颈部、羽翅、腹部有些许白色外,都是黑不溜秋的。而黑白相间的颜色,在我们这个地方被认为是黑花色。鹊鸲因为外表颜色之故,被乡亲们亲昵地称为“花鹊”。在我看来,鹊鸲是最亲近人类的鸟。在茂密的森林,在巍峨的高山,在偏远的山地,几乎很难见到鹊鸲的身影。而村庄内外,却常常可以听到鹊鸲的歌唱。鹊鸲的巢穴,一般也不会建在高山上、森林里;倒是乡村住宅的墙洞里,村庄内外的树洞、竹洞中,常常是其生儿育女和栖身之所。

鹊鸲的歌唱清亮、高亢、激越、悠扬。它歌唱的时候,把村庄当作舞台,把村民作为听众;始终精神抖擞,容光焕发,饱含深情,以最佳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鹊鸲唱歌的时候,为了方便人听,往往立在房前屋后的树上,或是直接飞到住宅的屋顶或墙头。它站稳身子,头尾成弧,张开嘴巴,放送天籁。在群众的意识里,鹊鸲不仅是益鸟,同时还是喜鸟。说其是益鸟,是它以害虫为食,从而保护了庄稼,维护了生态平衡;说其是喜鸟,是因为鹊鸲的歌唱好比是福音。乡亲们的传统观念认为,见到鹊鸲将有好事、喜事降临。自然,乡亲们皆举头闻鹊喜。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清晨鹊鸲的歌唱,就是我起床的闹铃。那时,夜晚我和爷爷同床而眠。家里没有手表,没有闹铃,没有手机。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是看看有没有曙光透进木窗,然后是听听有没有鹊鸲的歌唱。往往是东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鹊鸲的歌唱就响了起来。先是爷爷翻身下床,我紧随其后,穿好衣裤鞋子,洗过脸,正好是我背起书包上学堂的时候。

大清早就开始练歌,难怪乎鹊鸲会具有超凡脱俗的歌唱水平。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中足见鹊鸲是早起的鸟儿。早起,是勤快的代名词。在我的印象中,爷爷从来不兴睡懒觉,每天都是很早就起床。爷爷常常对我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勤劳的人不会饿肚子。起床很早的爷爷,勤劳的本性不仅影响了我的父辈们,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孙辈们。直到今天,我都保持着早起的习惯,这个习惯的形成,与爷爷的教育有关。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早上,听到鹊鸲的歌唱,先起床的爷爷喊我起床了,听从爷爷的吩咐,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尾随爷爷走出了寝屋。爷爷看到我一副极不情愿的模样,就笑着问我:“孙子,你听出来花鹊在唱什么吗?”

我如实回答爷爷“不知道”后,奇怪地看着爷爷,心里嘀咕着:“难道爷爷知道?”

爷爷说:“我当然知道花鹊在唱什么。它在唱‘天亮喽。起床喽。衣服穿起来。鞋子穿起来。出门洗个脸。学生去上学。要听老师话。书要好好读。干活的快干活。到井里挑水。到山上担柴。到地里背菜。都不要懒惰。天亮喽。起床喽……孙子,你好好听听,是不是这么回事!”

听爷爷如此说,我仔细听着鹊鸲的歌唱,越听越觉得它确实是这么唱的。

也就是当天午饭后,近在咫尺的鹊鸲的歌唱又响了起来,我饶有兴致地问爷爷:“爷爷,花鹊现在又唱什么?”

爷爷“呵呵呵呵”地笑了,笑过之后,爷爷告诉我说,花鹊是这样唱的:“午饭吃了,肚子饱饱。要有饭吃,必须勤劳。学习勤奋,成绩就好。做人勤劳,生活不焦……”

听爷爷说完,边念叨着爷爷说的内容,边听鹊鸲的歌唱,感觉爷爷所说,与鹊鸲的歌唱非常相像。我不禁对爷爷由衷地称赞:“爷爷真行!能听懂花鹊的歌唱。”

后来,每当清晨鹊鸲唱歌的时候,我就跟着鹊鸲一唱一和:“天亮喽。起床喽。衣服穿起来。鞋子穿起来。出门洗个脸。学生去上学。要听老师话。书要好好读。干活的快干活。到井里挑水。到山上担柴。到地里背菜。都不要懒惰。天亮喽。起床喽……”

而午饭后,每听到鹊鸲的歌唱,我也会跟着鹊鸲一唱一和:“午饭吃了,肚子饱饱。要有饭吃,必须勤劳。学习勤奋,成绩就好。做人勤劳,生活不焦……”

我越来越感觉鹊鸲真会唱,真能唱,唱得无与伦比。

可惜,后来,勤劳的爷爷永远地走了。爷爷走的前一天,还去地里劳作。而自从爷爷走后,每听到鹊鸲的歌唱,我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鹊鸲唱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那一贯早起的、勤劳的、慈祥的爷爷。我相信,远去天堂的爷爷,肯定还会常常早起,肯定还一如既往地保持勤劳,肯定还会有鹊鸲为他动情地歌唱。

燕语呢喃

美丽如画的滇西南,享有风调雨顺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拥有山清水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景致。在这里,插一根拐杖能发芽,种一株藤蔓能开花;四时山色青黛、水流淙淙、林木葱郁、鸟语花香。神话传说在这里铺天盖地,目之所及皆为神人仙客显现芳踪的圣地。和神人仙客平起平坐并安享“仙境”的滇西南人民,随时都能看到燕子矫健轻盈的身影,随处都能听到燕子清脆悦耳的歌唱。看彩云飞,望晚霞红,听燕语呢喃,极大地丰富了滇西南人民的精神世界。

燕子历来就很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乌黑光亮的精灵入诗入画入文,丰富着文艺作品的内涵,温暖着文艺作品的生命。燕子飞进《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杨白花》中,就有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的灵动诗韵;在宋代陈与义的《对酒》诗中翩翩起舞,就让诗人产生了“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怱怱燕子回”的幡然醒悟和感叹。在这些文采飞扬的诗句背后,透露出燕子具有候鸟特征的讯息。它秋去春还,来去匆匆,在一去一来里引发诗人的情思和感叹。然而,在滇西南,同样深爱着燕子这黑色精灵的人们,却无须为燕子的一来二去感伤犯愁。因为滇西南这块丰沛的热土,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也是燕子的洞天福地。很多很多的燕子,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飞翔,在这里呢喃,最终在这里化为尘埃。很多很多的燕子,从来没有飞离过山高水长的滇西南半步,是滇西南名副其实的世居土著,是滇西南不折不扣的主人,见证着这块土地的变迁,并与这里的人们不离不弃、共生共荣。

呢喃燕语,于滇西南人民而言,像欢快的鼓点轻敲心坎,似美妙的乐曲飘入耳鼓,既温心润肺,又悦耳动听。与燕为邻的人们,上一辈教导下一辈,老一辈叮嘱小一辈,世世代代视燕子为欢乐使者,待燕子为嘉宾贵友。对于燕语呢喃,他们就像知音一样,能洞察燕子的心思,能明白燕子的表达。不论晴雨天气,在蓝天中、在风雨中,上下、左右翻飞的燕子,都会把自己的心语及时表达和放送。此时的呢喃燕语,经滇西南人民破译开来,竟是“好玩好在”。“好玩”,指的是心情轻松愉快、无忧无虑;“好在”说的是丰衣足食、祥和安定。呢喃燕语,包含祝福,意喻美好,是滇西南人民胜似天籁的“福音”,他们喜欢燕子,喜欢听燕语呢喃且有余音绕梁之感就尽在情理中了。

燕子其实和人们的关系很近,近到可以让人接受彼此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事实。能接纳鸟类与人共居,除了燕子,也没有其他鸟类能享有如此殊遇了。很多很多成双成对的燕子,当它们密谋已久的爱情最终尘埃落定、既成事实之后,它们最迫不及待的事情就是建筑爱巢,在爱巢里享受爱情的甜蜜,让火红的爱情最终开花结果,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永续香火。成双配对的燕子们,通常喜欢把爱巢建在人们的房檐下,既防风避雨挡日,又温暖舒适安全。燕子们选择好了建巢地点后,并不忙于建巢,而是要等待房屋主人都在齐的机会,双双飞临主人的房檐下,在它们选中的建巢地点,两只亲密无间的燕子就对着房屋主人开始呢喃起来。这个时候,房屋的主人往往会放下手头活儿,叫拢家人,共同分享燕子即将在屋檐下建筑爱巢的喜悦,共同聆听即将建巢的燕子呢喃。常常见到燕子听到燕语呢喃的人们,自然明白此时呢喃燕语的意义。他们知道这是多礼的燕子对主人的一种尊重,是燕子向主人所作的事前禀报。而燕子的禀报词,听起来是多么地让人舒坦,也是多么让人乐于接受啊:“主人好!主人福!不吃你米,不吃你肉,在你房檐下建个窝,给你添欢乐,给你添幸福!”

每当燕子到房檐下呢喃建巢的时候,人们都高兴得奔走相告,互相传递着“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喜悦。一双双燕子,向主人呢喃过禀报词后,开始合理分工,紧锣密鼓地营造新房。燕子们在一阵埋头苦干之后,就会稍事休息,双双落到屋檐上,或者在就近的电线上、树上一番亲昵之后,又开始呢喃起新居即将落成的喜悦来。不过几天工夫,崭新结实暖和的爱巢就宣告建成了。一对对燕子高兴得在新居里飞出飞进,它们瞅着主人都在家的机会,又开始燕语呢喃起来:“主人好!主人福!在你房檐下建个窝,孵些小燕雏,给你添吉祥,给你送祝福!”主人们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燕子最新的建筑艺术,看着一双双亲密温存的黑色精灵,聆听着燕语呢喃,就眉开眼笑了。

■ 回族作家之窗

李有旺,笔名木才,1975年生,回族。出版有《秘境探踪》《古郡奇观》《乡村来客》等散文著作,在《散文选刊》《边疆文学》《时代风采》《云南日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发表近百万字文学作品。现为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沧市作家协会理事、永德县作家协会主席。

猜你喜欢

爱巢呢喃燕子
婚姻起死回生:塌方了那个网上“爱巢”
为学生筑造教育的爱巢
燕子
燕子叫
房价一飞冲天,送给情人的“爱巢”还能要回么
春燕呢喃
燕子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