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人的学历为何不断贬值

2015-07-01

新传奇 2015年31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顶尖小班

大学教育的“饼子”越摊越大,毕业生越来越多,但许多用人单位指出,当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形成了“今天的博士不如5年前的硕士,5年前的硕士不如10年前的本科”的贬值链。

正值高考录取季,各大学的生源挣夺战打得十分热闹。与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激动不已的高中毕业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已经进入大学的学生,却在抱怨大学教学内容陈旧刻板、学不到实用知识,称“一流的进去,三流的出来”。

学生问:大学究竟能教给我们什么?

许多大学生对大学的失望,往往在上大学不久之后就开始了。不少人指责大学生进大学后失去目标和动力,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某些大学老师的平庸和大学课堂教学的乏味、低水平。

7月上旬,大学考试季,一个本属于收获的季节,但对北京一所211高校的学生杨柯来说,她所收获的却是一个大问号——大学究竟能教给我们什么?

回顾过去一个学期的学习,杨柯感到“十分失望”。专业课上,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授课内容乏味,提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课下师生也基本没什么交流,等等。近日,她将这些失望写了出来,并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编辑部。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随着大学教育的“饼”越摊越大,大学教育质量下滑问题日益突出。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现实是,部分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杨柯告诉记者,其所学的传媒专业,公共关系是一门必修课,上课时老师颇有兴致地播放起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电视剧《公关小姐》,而这部所谓的教学视频,却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闻专业学子的“教材”。杨柯问,这样一门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课程,为何让学生来看一部几乎和自己同龄的老片子?

“这都是扩招害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副教授说,大学的迅速膨胀,让“身体”走在了灵魂的前面,高校的硬件设施可能搭建了起来,但包括师资、专业课程等在内的软功夫尚没有练好,在这种情况下,盲目的招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他曾经听到一些说法,认为这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在他看来,扩招后的新专业,总要有学生来上,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准入门槛”,这些学生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试验品,回过头砸的依然是高等教育的牌子。

专家言:大学不该只是“论文中的大学”

内地的顶尖高校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大学排行榜中,都有不错的表现,但这往往是靠学术研究的数量来获得的。大学也因此成了论文中的大学,而不是学生的大学。更令人忧虑的是,很多大学领导满足于学术研究的“丰硕成果”,对社会舆论要求大学重视本科教育的呼声置若罔闻,只做些应付的表面文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部门就意识到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出现下滑的趋势,推出了本科教育质量建设工程,可它对于很多大学来说,依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快速扩招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被迅速稀释,有的大学还没摆脱“规模办学”的路径。比如,为擴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加学校的学科点,把学校办成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不少大学在扩大原有学科专业招生规模的同时,不断新增学科专业。一些根本无法保障教育质量、无法办出特色的专业,就这样出笼了,等到具体开办时,才发现师资缺乏,有的连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也开不齐。

另外,虽然教育部强调,要根据就业率情况,对大学专业实行停招或减招,但具体执行中,真要让已上马开办的专业减招或停招,将直接牵涉很多教师的饭碗,而为了避免停招或减招,有的学校开始在就业率统计上弄虚作假。

二是有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导致教师对教育教学不重视、不投入。过去10多年来,我国的985、211院校,大都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在学校办学者看来,要办成研究型大学,必须增大研究生教育体量,必须重视学术研究,于是很多大学制订的考核教师的指标,都强调学术研究指标,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课题经费等,本科教学工作只是工作量的要求,而且,如果科研突出,有无这一工作量,都无伤大雅;反之,如果一名教师重视教学,在学术研究中投入精力不够,发布论文数不多,哪怕他的教学再受学生欢迎,也很难在考核、评价尤其是职称评审中获得有利的结果。

高校的这些弊病不除,对于本科生的发展是极大的限制。不把本科教育办成批量化生产的“工厂式教育”,还需高校深挖问题根源,找准病灶,对症下药。

他山之石: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去年对美国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分析,值得我国大学管理者、教育者参考。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

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尽管美国顶尖大学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截然不同,但在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问题上还是呈现出一系列共性的特征:

首先,从招生阶段开始,严把入门关。几乎每一所顶尖大学都对招生极为重视。招生过程极为复杂甚至烦琐,每一个最终录取的学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都会经过几轮测试和评估。

其次,从文化和经济两方面确保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科生教学上。在麻省理工,重视本科生教学本身就是大学最核心的文化。教授不但必须要上课,而且他们也喜欢上课。美国顶尖大学通过强有力的经济手段引导和制约着教师对于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教授的工资通常只发放9个月,剩下3个月的收入必须要通过自己寻找研究课题和经费来解决。教授所拿到的9个月工资,指的就是上课——特别是给本科生上课——的报酬。如果教授不上课,收入就会锐减,甚至没有薪水;如果课程质量不高,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教学是美国顶尖大学保证本科教育质量的核心手段。而且,越是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越强调小班教学的重要性。为什么小班教学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呢?原因在于,它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教师和学生的偷懒行为。上几百人的大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偷懒——学生可以睡觉,教师可以念教材——但在十几个人的小班讨论课上无论如何偷不了懒。

(《半月谈》 2015.7.23)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顶尖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夜登牧师塔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圆珠笔上的“顶尖”技术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2016年美国公立学校排名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