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科学伦理存较大分歧

2015-07-01

环球时报 2015-07-01
关键词:伦理学胚胎伦理

美国《纽约时报》6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和西方在科学伦理上产生分歧 为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中国正斥巨资建造许多实验室并培养成千上万的科学家。但一些专家担心,在中国医学研究人员匆忙奔向科技最前沿之际,或许正在越过已被西方长期接受的科学伦理边界。

今年4月当中山大学的黄俊就博士领导的团队发表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实验结果时,全世界科学家都感到震惊。这项技术或将在某一天被用于根除遗传疾病。但在理论上,它也能被用于改变眼睛颜色或智力,并确保这些变化被传递给后代。鉴于此类研究或将用于人类基因工程,西方科学家普遍对此退避三舍。在全球科技界许多人看来,这仍是一条不应被逾越的界线。香港中文大学生物伦理学中心研究主任李湖树说,“(国际)科学界的共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但中国科学家似乎已迫不及待,“人们都说已无法阻挡中国内地的基因(研究)列车,因为它行驶得太快。”

2013年中国斥资1.18万亿元用于科研和实验,相当于其GDP的2%以上。中国生命伦理学专家翟晓梅教授说,“中国新的生物科技与西方的差距正日益接近。”但医学伦理学家邓睿表示,西方和中国的“红线”并非很相近,“伦理学事关文化、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人出生后才成为一个人。这与美欧或其他受基督教影响的国家不同,后者或许认为不能对胚胎进行研究。”有专家认为,为规范科学实验,应设立由世卫组织等掌管的全球性医学伦理机构。但中国的基因研究学者们“并不希望被西方人主导。”▲

(作者狄雨霏,王会聪译)

猜你喜欢

伦理学胚胎伦理
阅读理解两篇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胚胎师”是什么
一出生就有16岁的“冰宝宝”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计算机伦理学的历史与逻辑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