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降息深意
2015-06-30
直接面向市场的基准利率调控工具很快将会寿终正寝。理由是,假如今年再按照降息与扩大浮动比例并重调控两次的话,存款基准利率浮动上限比例最少扩大到2倍,那么一年期存款利率浮动两倍后将高达年息4%以上,基本与市场理财产品回报率看齐
与上次降准一样,又是星期日傍晚。不过,这次从时点上更有意义的是,央妈把母亲节诠释得淋漓尽致,将怀中的乳汁再次挤出来哺育“众生”。当央妈在其网站发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后,本该过个安逸舒适周末的各路“好事者们”放弃周末的清静,沸腾起来了。兴奋度最高的是股民们,誓言永远不忘央妈的“恩情”和“乳汁”。
各路专家更是放弃周日最后的休闲时光,纷纷对央行本次降息发表“高见”。对股市、楼市重大利好的声音不绝于耳,降息释放的流动性进入股市是必然的观点甚嚣尘上;预言央行将再次降息降准的声音开始出现。当然,也有认为降息对股市楼市利好有限,释放的流动性没有预想的大,央行不存在放水的声音。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前者兴奋、高亢。
这些声音都是央行降息消息发布后情绪达到兴奋点而发出的,也许没有经过周密、深入思考,也许存在一丝不理性、不冷静。经过一个晚上或者更长时间对央行本次降息的深入思考,也许发出的声音和观点会更加理性、客观,更重要的是能够窥视本次降息的真正目的和直接与间接、眼前和深远的重大意义。
无论本次降息后股市、楼市如何走,所谓的利好非常有限,包括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融资难的作用都不会太大。直接原因是,如果仔细计算这次降息0.25个百分点和浮动扩大至1.5倍后,就会发现如果银行等金融机构一浮到顶的话,竟然出现利率不降反升的情况。而商业银行一浮到顶的概率非常之大。这样的话,谈不上对股市楼市以及实体经济构成所谓的利好。
央行在这次降息的技巧和策略上可谓做足了功课。首先,本次降息0.25个百分点,小于此前市场预期的0.5个百分点,在基准利率上上浮扩大到1.5倍又大于市场预期。这“一小一大”彰显央行不愿意“放水货币”的真实意图。
那么,央行此次降息的真实意图何在?历练通过基准利率调控引导市场利率走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其中之一。更主要的意图是趁降息之机,大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攻克最后一座堡垒——存款利率上限限制。
央行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回答了四个问题,其中三个问题都是谈论利率市场化的,且明确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实际上已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从中可以看出,央行认为利率市场化的时间窗口已经到来。当然,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实施,目前物价又处在历史低位,都为利率完全市场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
如果不出意料,直接面向市场的基准利率调控工具很快将会寿终正寝。理由是,假如今年再按照降息与扩大浮动比例并重调控两次的话,存款基准利率浮动上限比例最少扩大到2倍,那么一年期存款利率浮动两倍后将高达年息4%以上,基本与市场理财产品回报率看齐。这个“上限”设置已经完全接近市场化资金价格了,还不如干脆彻底放开上限,实行彻底的利率市场化。因此,基准利率调控工具最多再使用两次,利率市场化就将完成,这一调控工具也该“马放南山”了。
利率市场化后,央行引导市场利率走势的责任更大了。采取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将会成为引导市场利率的重要工具,如美联储一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降息是把“双刃剑”。从直接的、表面的作用看,似乎对股市、楼市构成利好,似乎能够促使人民币贬值。但从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来看,似乎又是相反的影响。因为,按照已经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几年里,市场利率普遍走高的概率大于走低。
与其说本次是降息,还不如说本次是利率市场化的预演和前奏。要说影响最大的,非各种理财产品市场莫属。利率市场化后将大大压缩各路理财产品包括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套利空间,理财产品市场的真正考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