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城教育:奔跑在新的起点上
2015-06-30奂文俊
奂文俊
三省交界、州府驻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西蜀与安多藏区连接的枢纽,是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著名商贸集散地。藏语音译为“黑错”,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故称“羚城”。这里就是甘南州合作市,合作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和多宗教并存区,近几年来,合作市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民心工程来实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全面推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人民满意的教育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五月中旬,记者到合作市四小采访。温暖的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校园里,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等建筑墙上藏汉两文的校训、教风、学风、名人名言等标语格外醒目,各花坛和绿化带内百花争艳,绿草茸茸,操场上的人造草坪和塑胶跑道一尘不染,树木、喷泉、亭台、雕塑、宣传栏等相互映衬,十分和谐。置身于花园般的校园中,孩子们的读书声伴着徐徐微风拂过耳畔。
合作市四小的前身是那吾乡藏族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2008年更名为合作市四小成为市直学校,但许多人继续叫“那吾藏小”。由于合作市农牧民居住分散,孩子们到乡中心小学上学,有的要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山路。跟全市各乡村寄宿制学校一样,这所学校以前基础设施很差,家长把在校园空闲地方自己搭建的简易窝棚当宿舍,低矮潮湿,很不安全,冬天靠烧煤炉或烧牛粪取暖。那时候更没有学生食堂,多半学生在学校周围租房子,自己做饭或由家长陪读。
为了2011年“两基”迎国检,合作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三年时间内教育投入超过1.1亿元,全部用于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重建、扩建学校9所,总建筑面积24102.65平方米;翻修、维修校舍4441平方米;拆除危房10958平方米,新建起了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餐厅,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7.21平方米,D级危房全部消除;投资430多万元更新了全市中小学课桌凳、图书、电脑等教学设备;投资300万元,建成27个计算机室、18个多媒体室、9个校园网,各学校实现了宽带接入;为各学校配备了校警和校医,安装了电子监控器;市直中小学都有标准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及其他教学辅助用房。通过一大批学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改善。全市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住上了公寓楼,吃上了免费营养餐,还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学生每周都能洗一次热水澡。合作市四小成为合作市乃至甘南州最具规模的寄宿制小学。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民生面孔。去年以来,合作市把“全面改薄”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2014年教育投资3342万元,新建校舍1.50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543万平方米,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分别达到9.58平方米、7.6平方米;完成7所幼儿园教学楼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2个藏区专项“双语”幼儿园的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同时,积极争取市政府对农牧村自主供暖学校取暖缺口给予每年6万元的财政补助,给全市各寄宿制学校拨付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264.91万元,惠及全市4890名农牧民学生和学前幼儿。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宿舍、健康放心的餐厅成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固基石。每个新学期到来时,家长和孩子们欣喜地看到,学校又有了新的变化。
合作市教育局副局长苟晓明在接收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教育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合作市的校园面貌在当地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牧村学校校园环境可与城市学校相媲美,校园漂亮,校舍安全,饭菜可口,学生幸福,家长放心。2015年,合作市还要完成市第一小学的迁建和合作市初级中学新建项目的前期工作,确保合作市藏族小学等4所学校的教学楼、运动场等硬件设施的开工建设任务。这些建设项目竣工之后,合作市的基础教育设施将变得更硬、更强。”
落实教育民生项目,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无论学生是啥民族,来自哪里,都有机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向教育公平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合作市认真落实教育民生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合作市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列入政府重点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强化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纪检、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教育事业经费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2011—2013年市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分别为178万元、186万元和276万元, 2013—2014年为441名农村学前幼儿拨付营养改善补助资金53.9万元。2014年学前教育幼儿园藏区专项下达18所“双语”幼儿园,省政府民生实事下达2所幼儿园,共下达20所“双语”幼儿园,总建筑面积19471.34平方米,总投资5092.73万元。这些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全市适龄幼儿入园率进一步提高,为每一个农牧民群众的孩子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
积极开展助学帮扶活动。近年来,合作市坚持不懈地抓控辍保学工作,依法保障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接收教育的权利,将义务教育范围逐步向学期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巩固提高高中免费教育成果的同时,积极开展助学扶贫活动。2014年,拨付高中免费教育专项资金73.7万元,惠及市中学737名学生;给高校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475人次,发放总额为248.34万元;将2012年度、2013年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奖补资金共计16 万元特设为“合作市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助学金”,按每生1000元的标准资助100名本市籍贫困大学生,按每生200元的标准资助300名本市籍贫困中小学生;通过国家助学金、“万名计划”、“励耕计划”、“滋蕙计划”项目,共资助家庭贫困学生276人次,资助中小学、幼儿园贫困教师11人次,资助总额达到54.2万元。这一举措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关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合作市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合作市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合作市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全市各学校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加收任何费用;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合作市一小形成了师生结对帮扶模式,每位教师结对帮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学习后进者、家庭困难者给予照顾,有的老师还自费给孩子购买书包、校服、学习用品等,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合作市二小积极倡导全校女教师每人“承包”一名本校学生中的留守儿童,与他们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担当起“临时妈妈”的责任……这些教师为孩子们付出了很多。
想方设法提高教师待遇。近几年,合作市积极争取和认真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藏区基层工作生活补助、农村教师以奖代补等各类优惠政策。2014年以来,已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藏区基层工作生活补助48.24万元;在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积极争取市政府落实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两件民生实事,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012年,将全市21名代课教师全面转为基层学校正式工作人员,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工龄从任代课教师之日起连续计算,至此,合作市历史遗留的代课教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2014年,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勒秀乡中心小学、加茂贡中心小学的教师周转房项目已开工建设,确保这些教师安有所居,安心从教。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受到老百姓的欢迎,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注重教师培训工作。近年来,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中小学生生源持续增长,但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乡村学校汉语文、汉数学教师过剩,藏语文、英语、音体美、计算机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幼儿教师短缺。为加快解决紧缺学科和学前师资短缺难题,市教育局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2014年,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多渠道培训教师360多人次,通过“校本培训”、“市级培训” 教师820多人次,促进了全市中小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新分配23名教师进行了岗前培训;对15名乡村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培训后分配到新建成的市第二幼儿园任教;2013—2014年,利用寒暑假对全市教师进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集中培训,教育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合作市中学在探索民普合校办学模式中对教师队伍适应藏区的教育环境作出了新要求,提倡普通班任课教师学说藏语,要求双语类教师在参加学校各类活动和集体会议时间讲普通话。实行校级领导包级制度、中层领导包班制度、任课教师包生制度,让全体教师参与学生管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让老师们充分走进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让师生零距离接触,不管是晨读、查夜,还是学生放假回家车辆联系,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暖。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012年初,《合作市关于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问题,造就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市教育局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启动了“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新形象工程”,跟各学校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严格执行师德师风建设基本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同教育改革发展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的全面转变。
针对个别学校存在的乱收费、乱办班、乱补课、滥发教辅材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师德师风等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合作市严格执行《合作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2014年,通报违反师德规范教师2人,表彰优秀教师71人,表彰奖励优秀校长5人,先进集体7个;市二小董凌青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市中学桑吉扎西荣获“甘肃省园丁奖”称号,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全市教师队伍的阳光形象进一步提升。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为巩固《合作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成果,合作市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高信息化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上来。同时,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示范先导作用,统筹市级、学校、一线教师三级教研力量,紧盯高效课堂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薄弱学科教师研训一体化教学实践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抓教学提质量的能力和水平,着力破解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困境和难题,努力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盼。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积极参加“一师一优科,一课一名师”活动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了全市中小学藏汉双语优质课竞赛、多媒体课件大赛、送教下乡、城乡互动等教研教改活动。2014年,申报省级课题14项,已立项4项,创造了全市近几年课题申报、立项数量之最,为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搭建坚实的成长平台。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在推动督政、督教、督学工作方面,合作市着眼全市教育发展大局,主动适应教育督导全覆盖的新要求,认真开展综合性教育督导和专项督导,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切实落实教育发展责任,督促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促进学校精细管理、规范办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实现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多措并举,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教风学风明显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合作市中等职业学校录取率94.94%;高考录取率89.19%,均高出省、州平均水平,创造了高中教育新成绩。
“今年是合作市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升年,重点工作是紧紧抓住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服务能力四大任务,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提高质量效益,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大美羚城、高原明珠,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合作市教育局局长赵志刚告诉记者,“合作市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造就了今日之辉煌,也有信心成就明天之辉煌。”
?笙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