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那么远去看一个湖(散文)
2015-06-30郑亚洪
郑亚洪
离上次看喀纳斯湖整七年时间了,离最近的一次看洱海也有五年时间了。七年时间里我只看过两个远方的湖,一个在新疆,一个在云南。实际上我还看过一次洞庭湖、两次太湖、数次西湖,它们算不上真正的远方的湖泊。这次,我要去青海湖,再次走到中国的西北部。比起北疆的喀纳斯湖,青海湖是离得比较近的,从地图上看湖,它像一只长尾巴的松鼠安静地伏歇在青海省,脑袋朝着西宁。它是一个高原咸水湖,因为它高,与青藏高原的湖泊等同,因为它咸,就有了海洋的脾气。我从南方炎热的夏季来想象青海湖的寒冷,关于青海湖听闻到最多的是七月盛开的油菜花,其次是环青海湖自行车赛,然后是青海国际诗歌节,它们代替了广阔的草原和牧场。去青海前,那边的朋友说,你现在来的不是时候,油菜花开败了,鸟岛上的鸟都南飞了,——湖还在的吧?我心
里这样说。在青海湖即使看不成油菜花和鸟,只要水在,湖在,青海就在了。
从上海到银川
凌晨五点,窗外的一声鸟叫将我从睡眠中唤醒,我只是躺着,一架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的飞机从外面飞过,低沉的引擎声与鸟鸣声混杂在一起,鸟鸣声没有成为一种野外的体验。墙壁上出现月白色的光,推开窗,草地上太阳正冉冉上升,平时我想看日出都没有看成,无意中竟然在上海看到了。太阳决定了人间的一切。昨天夜里下过雨,有人说,可地面看不出潮湿的痕迹。七点二十五分我将乘坐一架飞机飞往银川。六点零五分从酒店出发,六点十二分到达机场,春秋航空公司办理登记手续的人非常多,这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大多在早时段起飞,三十多分钟后才轮到我办理。安检后,拿着登机牌乘坐机场大巴赶到飞机上,离飞机起飞的时间只剩下了十多分钟。旅客陆续进来,他们很安静,他们在我前面和后面的位置上坐好,只剩下前面几排空着,没过多久,空着的座位也坐满了人。由于受航空管制,到起飞时间飞机仍停在原位置上,等待起飞指令,空姐在广播里解释飞机不能起飞的原因并向大家道歉,旅客很安静,似乎都能接受,其实他们心里有种紧张感,这种紧张感被安静压抑着,大家的不出声反而制造出更大的不安来。我希望有点声音出来,哪怕小孩的哭闹声也好,以表达所有人的情绪。飞机在跑道上等了三十多分钟后开始滑行,速度很慢,感觉不出机身在动,经过长时间的滑行,突然加速,机头朝上,一股向后的力量将人往座椅靠背上推去,这是一段令人窒息的时间,我的心提了起来,飞机继续加速,像一个起跳的人一头冲上了天空,平稳地行驶在高空,机舱里才发出声音,大家开始掏东西吃、喝水。飞机朝西北方向飞去。从上海到银川一千六百公里,飞行三个小时,整个飞行过程太安静了,飞机临行降落的时候,从窗口看下去,地下是西北延绵不断的荒凉地,少数田野点缀其中,飞机飞过几列山脉,这些山脉从高空中看起来,几乎与从 Google地图里搜索出来的卫星地形一模一样,光秃秃的山起伏,看不见绿树绿草。飞机下方出现了一个弧线的大河湾,黄河!浑浊的、赤铜颜色的黄河!黄河两边出现了良田,“塞上江南”银川近了。
清真寺
鼓楼街。鼓楼北街,鼓楼南街,两条南北走向的大街,中央一块是鼓楼,正用网纱围起来在维修,于是去了东面的玉皇阁。下飞机进银川市区看见的第一座建筑是南关清真寺,然后是玉皇阁,再是鼓楼,而现在的路线倒过来,从鼓楼北街出来,见鼓楼、玉皇阁,再是清真寺。我与银川告别的那个早晨,特意起了个大早,与它们一一作别,拍下晨阳中的玉皇阁和清真寺,才离去。我之与穆斯林的清真寺有好感,缘起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区所见的清真寺,我拍完了在乌市所能见到的大大小小几十座大寺,又去了维吾尔人居住地,回家后我把一张非常漂亮的白大清真寺照片挂在书房里,可以这么说,新疆是我写作的总起源,一个是清真寺,另一个是喀纳斯湖。这次来银川,首先找清真寺。在玉皇阁南街上有一座新华清真寺,绿顶、天穹式建筑,每个顶从上到下排列三个圆球,顶端是一轮新月,象征伊斯兰教。清真寺外围墙开出了吴忠羊杂碎专卖店、穆斯林用品店、牛肉拉面店。正值晌礼完毕,从清真寺里出来戴白帽的穆斯林信徒,有人跨上自行车,有人骑着电瓶车,脸上一副放松的模样,他们互相之间很少说话闲聊,礼毕之后,各自回去,等待下一个礼拜时辰脯礼。南关清真寺在新华清真寺隔壁,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大寺,所以我们有机会进入寺内,蓝色地毯,垂直门窗,正午的光从外面射入,照在寺里的地毯上,一位跛脚的穆斯林老者在打扫,一位穿红衣服的青年人跪在地毯上做礼拜。我向老者打听宁夏清真寺,我原本想去同心县的同心寺,他却告诉我一座叫纳家户的清真寺,他的回族口音普通话听起来有点难懂,他指着地图上叫永宁县的地方说,纳(nǎ)家户,纳家户,跛脚老人踮起了的脚,斜着身子朝我手里的地图看过来,他说得非常坚决。一个叫纳家户的清真寺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里。在离银川市区二十多公里的永宁县,有一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清真寺,距今有四百七十年的历史,它的主人姓纳,源于元初一门贵族。清真寺最有代表性的邦克楼,非常汉化的建筑风格,扎实的拱形大门,讲究雕梁画栋,屋檐上翘,典型的皇宫式建筑,只不过使用穆斯林喜爱的绿颜色琉璃瓦和蓝颜色陪衬,准确地说应该是绿颜色压着蓝颜色,而在他们的经文里则全部用金黄色以示庄严、神圣。在礼拜大殿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两本《古兰经》,其中一本是汉译本,一本是伊斯兰语,汉译本为红颜色,伊斯兰语本为绿颜色,在一个宗教极其严厉的国度里,颜色就有其象征意味。《古兰经》就这样放在桌子上,与外面盛大的正午阳光比起来,桌子是昏暗的,低沉的,有人在旁边低语道,不能碰!在他们看来,《古兰经》是神圣的,它在做礼拜的时候尤其神圣,礼毕后依然神圣,不容得他人用手去碰触,他们在礼拜前要净身,洗净双手。“清真寺内不得供奉任何雕像、画像和供品,只有围绕的柱廊,中心一个大拱顶,主要的墙要向着麦加的方向……指示穆斯林礼拜方向的。”圣城麦加的方向便是太阳西落的方向,所有的清真寺都朝东,当我走进大寺的时候,我是朝着太阳的方向,当我离开时,太阳落在了我身后。对单反者来说,拍清真寺最好的时间在早晨,下午时间则在太阳的折磨之下,尤其是西北高纬度地区,太阳照得你无处躲藏,身上所有的污垢被阳光照出,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膜拜的念头。一位穿白长袖、白裤子的青年人引导我们走入寺里的文化学习室,学习室外墙上无不例外地贴着“计划生育、男孩女孩都一样”这样的汉式标语,所不同的是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一定年龄要行割礼,男人尊重女人在经期不行房事——这些都指向他们爱干净的习俗,成为了宗教的出发点。学习室在大寺里相当于一个文化补习班,青年人给穆斯林上课,在教室前面的一块黑板上用伊斯兰文写着“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佑助,求你引导我们上正路”,小伙子用阿拉伯语念着,阿拉伯语听起来多鼻音和塞擦音,羞涩、不自信,不像拉丁语,往前冲。在大寺里我多碰到刚做完礼拜或坐在回廊上等待礼拜的教徒,脸上没有什么愿望,他们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在有生之年到麦加朝觐,但是这样的宗教到了中东地区就很极端,搞汽车爆炸、核反应堆。他们将愿望压抑着,像一株树,善于隐藏阴影?八月十九日是穆斯林的开斋节,在青海一带是过年的节日,这一天(农历初三)他们见到一弯新月升上空,我们已经在青海湖边了。我在西宁的最后一晚九点去了玉带桥清真寺,清真寺在白天过度的宏大使它看起来像位伸开双臂的金刚巨人,夜晚清真寺点上灯后小巧玲珑了,显得典雅赋有气质。宣礼塔里传来呼唤教民来做礼拜,是一位妇人的声音,有点含混,妇女宣礼声让整座清真寺
神秘起来,白袍子伊斯兰徒纷纷朝寺里走去。离玉带桥百余米的另一座西宁最大的东关清真寺也在召唤着它的信徒,它的绿色穹顶模仿了天堂的本质,让人安心、宁静。因为你的一日被一件事物所驱策着,去朝拜,一生。
西夏王陵
1044年西夏王元昊在河曲打败辽军。这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对西夏王朝记录的一句话,这是三十多年前我学历史时记住的一个时间。一周前我抵达了西夏王陵,站在贺兰山之东,3号陵墓前。正午的太阳将人逼得无处躲藏,前方五百多米远,金字塔形状(顶被削平)的陵墓被一长圈黄土坯所包围,我每走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肌肤被高纬度的太阳紫外线所灼伤,地表冒出的热气直逼人脸。3号陵是 7级浮屠,在佛教里,浮屠的级数代表功德等级,塔身往上收缩,黏土上有多个洞窟,许多飞虫进进出出,它们不知道这是千多年皇帝的陵墓。我也不知道飞虫在陵墓上生活了多长时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继续存活。我索性转到陵塔的后部,艾蒿生长,一条小路弯弯曲曲通向陵墓外头,说明有人经常从这里走到外面去,到其它几个陵墓。陵墓附近装有铁栅栏、摄像头,现代仪器和古代陵墓荒谬地合为一体。西夏王陵上空是西北空军某部战斗机的必经之路,每隔数分钟就有一架战斗机低飞而过,巨大的轰鸣声像炸弹一样抛向陵墓,令我们躲闪不及。一个静态的千年王陵,一个极具杀伤力的现代军飞机,两者在西北部短兵相接,博尔赫斯有诗歌:“巴勒莫下面。监狱 \黄色的断垣岸然俯瞰着 \郊野和荒漠。”这句诗放在西夏王陵极合适。回望西夏王陵西面的贺兰山,群山浩荡延绵数十公里,陵墓占尽王者之气。西夏王朝只存在了一百八十九年,却创造了奇迹般的文明,元昊仿造汉字创制了西夏文字,夏文形式异常芜杂、笔画繁多,每个字看上去像大地上长出来的一堆盛草,在王朝存在的一百八十九年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夏王陵的博物馆里看见了石雕的元昊上半身像,面相如鬼(他小名嵬理),狰狞可怕,在一千多年前,这个崛起于草原上的少有的冷酷又冷静的国王,建立了强大的西夏王国,而我看的则是他曾经统治过的土地(兴庆府,即现在的银川)和安息的陵墓。元昊沉湎女色,夺子之妻,愤怒的儿子削去了父亲的鼻子后元昊流血过度而死,元昊的儿子惊诈与儿媳暗渡陈仓,草原上的枭雄被他的性欲所吞灭;他和他的后代帝王在大漠上留下来直指苍穹的九座陵墓,何尝不是男根的隐喻呢?“我曾是那么多不同的人,但从来不是那个 \环抱着倒下的玛蒂尔德·乌尔巴赫的人。”(博尔赫斯《赫拉克利特的悔恨》)
夜火车
我要去坐夜火车。我将从黄河北岸一个叫中卫的市出发,去往青海。你听说过中卫吗?那你一定听说过宁夏枸杞吧。天下枸杞宁夏有名,而中卫枸杞著称宁夏。八月秋风起,中卫满大街卖枸杞,红颜色的枸杞装进箩筐里,像是取自秋天的小火把。我买的火车票在中卫火车站上车。一个设立不久的地级市,火车站位于在鼓楼北街的正北方向,中卫就像是缩小版的银川,有鼓楼,有高庙,有香山公园,周末人们在公园里听戏、喂鸽子,他们丝毫不在意有人从南方千里迢迢来到中卫,除了看黄河、腾格里沙漠外,乘夜火车是一次重大的经历。火车,是一种容易进入诗歌里的事物。1994年我头一次坐上火车,2008年第一次坐动车,2010年在动车上朗诵过它,直到有一天两列动车相撞,朗诵便慢了下来,火车也跟着把速度一降再降。每年我坐两三趟火车,均来往于上海和乐清之间,我没有坐过一趟其它的火车,我甚至不知道乘坐绿皮火车 \红黄相间火车是怎么一种体验,它们有时在我乘坐的动车对面慢腾腾地驶离月台,或者停在火车站不走。但我依然歌唱火车,我歌唱夜火车,一节从黑夜里开出、一路西行后到达另一座陌生城市的火车。T175次列车。从北京西开出,终点站西宁。中卫到西宁共有五百三十四公里,火车一点十九分从中卫开出,九点十分到达西宁。夜晚十一点我们来到中卫火车站,离火车开出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候车大厅里稀稀拉拉坐了旅客,比白天来的时候少了许多,也安静了许多,有人躺在座椅上睡着了。检票口挂出开往成都的火车,挂出开往兰州的火车,还没有看见开往西宁西的公告。十二点多,一行小字从电子公告栏上爬出:T175次列车晚点一百分钟。我们在中卫要等到凌晨三时许才可以上车,这个时间不定准确,公告没有说火车何时到站,有可能超过一百分钟!一列夜火车,它已经很慢了,晚点了多个时辰,到达下一个车站只有更慢。夜深,火车候车大厅里奇冷,翻开带在身边的《瓦尔登湖》,读了几页,想着再过几十个小时就可以见到青海湖了。一行小字再次爬出:T175次列车将在三点二十五分到达中卫。我在中卫将多停留两个小时,大厅里没人抱怨,好像大家都习惯了,在西北乘夜火车跟南方人白天坐大巴一样,半夜里火车站依然人群涌动,喇叭里渐次响起播音员的声音,每到一列火车进站时,检票口塞满了人。去成都方向的人最多,他们扛着大袋小袋的包裹,通过闸机口,走掉。候车室里少了许多,剩下一批去兰州和西宁。三点十分,广播通知去西宁西的火车将到站,我们排队在检票口等候。火车三点半光景到达,过地下通道,再翻到路面上来,拖着沉重的行李,走在漆黑寒冷的月台上,朝十一号车厢走去。夜火车真长啊!我走在夜的深水区里,迟迟找不到十一号车厢。从八号车厢翻了上来,这是一节硬卧铺车厢,里面黑咕隆咚的,每列卧铺分上、中、下三层,每层睡满了人,我找到自己的卧铺,对面已经有人了,我不知道是男是女,我与谁同在一节车厢里,妻和孩子在另外的车厢。黑暗中一位中年男子坐起来说话,他操着广东口音,对晚点火车很有意见。在西北,地域广阔,时间也拉长了,晚点两个小时不算什么。我与香港仁兄聊了一会儿,睡着了。醒来时,他已不知去向。我是在对面一位早起的人吃方便面声音中醒来的,闭着眼,他们的说话声一一从耳朵里传过来,浓重的北方口音,大约
是几位结对游玩的大学生,他们睡在一个卧铺里,我是他们的陌生人,他们不知道同一个卧铺里的陌生人是谁,他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摆在大学生面前有点可笑,他们只顾着聊天、刷牙、吃饭。我继续躺着,说话声低了下去,火车向前跑,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塔尔寺
我不能接近塔尔寺。塔尔寺拥挤的游客隔绝了我去大金瓦殿的路。来塔尔寺之前对它有诸多期待,朋友告诉我青海有座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在一张青海省地图上我找到了位于西宁南面的金黄色寺院,在它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座有名字的寺院,我在青海的三天时间里只能去向一座,塔尔寺。那天去湟源的路上看见了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寺,金黄色的大屋顶,红色墙壁,雨水削弱了屋顶的金黄色,如果天晴,黄金的本质显露无遗。我是在一个天阴的午后到达塔尔寺,从一长溜转经筒进入寺院,这是个出口的方向,游客从寺里出来用手推动着转经筒,转经筒往前转,他们也缓慢移动脚步,我逆着行人的方向,从结束的地方开始。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我的不能接近塔尔寺从我进入的那一刻起就发生了。我走到广场上,八个白色如意塔成一字形排开,这是最具有藏传佛教意味的建筑,工人们站在如意塔上重新给它们一一油漆上,八个如意塔有一个油漆完工了,塔格外的新,可我不喜欢新,我喜欢暗的、旧的,焕然一新的塔给人假的印象,但是人们多么渴望新,塔尔寺也不例外。穿过叠满砖块的广场(这里是个大工地,说明塔尔寺原先多么陈旧,游客来得太多了,把老的广场踏得沉陷下去了),出了城门,再重新从大门入。这番颇费周折的进入,使得我对塔尔寺失去了耐心,无疑,城墙以及城墙上的雕刻完全是新的,塔尔寺经过全新包装后向游人推出。无数游客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里进进出出,他们进去的时候里面闹哄哄的,一个或更多个导游在讲解,有时一个导游刚开口,另一个导游带领一群游客冲进来,同样的讲解从他的嘴巴里出来。“你们看,这是弥勒殿。”女导游往往这样开始,然后人往后一站。游客们到了一个殿里,先拜佛,往捐款箱里投币,有人干脆将硬币贴在了石碑上。我亲眼看见几名寺庙里的僧人拿了一条麻袋来收钱,他们当着游客的面,将箱子里的钱款往麻袋里倒,神情漠然。见佛,拜佛,点酥油灯,贴金,人们对佛的虔诚就这样荒谬地被僧人的举止瓦解掉。塔尔寺里的长寿殿和大金瓦殿是最拥挤的两个殿,长寿殿为念长寿经而建,大金瓦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巴喀宗大师的诞生地,整个建筑为黄金和白银砌成,用了黄金一千三百余两,白银万两,裹以数十层哈达,可是我根本接近不了,因为建筑被厚玻璃所笼罩,我只能从玻璃上一个很小的开口看过去,见到如书本大小的金顶。这就是高潮上的高潮——它用遮掩法掐断了不该有的愿望,让上面的那座神灵葆有神秘。从大金瓦殿里走出,一个宽敞的院子,“功德圆满”四个字,对着它,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其实我什么也没有看见,也没有做过什么。从寺院里出来,我碰到一位磕长头的中年男子,他个子很高,膝盖上绑着护套,双手戴着手套,先伸手转动三个转经筒,人跪下,脸贴到地面,再站起来,向前移动迅速摸到剩下一组里的三个筒,他时时往后面看有没有人过来,有人来时他停下磕长头让路,他目光警惕,使得马一样的削瘦长脸疲惫不堪。
青海湖
西宁。北大街。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同样有座鼓楼位于街心,早上的天色异常阴沉,下起雨来,起先雨不大,气温下降得很快,让人猝不及防,一个从气温高达三十五度南方地区来的人到了气温只有十多度的西北,对他来说,温度的变化、海拔的升高影响思维,不能顺畅地思考问题。车出西宁市,往湟源方向行驶,西南面四十公里路的日月山,海拔四千八百七十七米,日月亭海拔三千五百米,日月山和日月亭纪念文成公主,在亭子里有一块石头,称回望石。外面太冷了,我们到亭里避避。上来了一批日本少女,她们穿得很少,叽叽咕咕地说着日语,一位日本少女张开好看的嘴巴对旁边的另外一位说话,她说的日语极好听,极温柔,让人联想到日本女优,她们大约是说这天气,说这寒冷的吧。在这么一个极冷的八月的秋天,在日月亭我碰到了日本少女,冷风到了她们嘴边上成了一个性感的词。风从山顶上吹来,冷!风是朝着山顶上的一个经幡吹起来的,将缠绕成金字塔形状的经幡吹得呼啦直响,地面落满了黑白纸符,这些纸符类似佛教中的冥纸。两位穿红衣袍的藏族僧人登上了一个小型祭坛,他们点燃火焰,日月山上的风好像着了魔一样,将他们手中的火吹灭,经过多次熄灭和点燃,火烧起来了,烟从泥巴里冒出来,整个祭台就有了宗教味,凶猛的风被驱赶走,寒冷的温度也得到了缓解。一位僧人吹起了号,卜呜——卜呜——卜呜,呜——呜——呜。离开日月山,汽车沿着倒淌河边的国道 109往西北方向行驶,路边出现了油菜花地,在南方油菜花很常见,基本上清明后就凋谢了,而青海的油菜花刚过了高潮(七月中旬),湖南岸的油菜花还在盛开,多达几十公顷,沿着国道线一路开过,绚烂之极,与天边的蓝衔接在一起。油菜花金黄色消失了,头顶上厚重的云团渐渐成为飘泊的浮云,天边的那一抹蓝就是青海湖的蓝!
汽车离开 109国道,沿着一条通往湖边的沙路开下去,一座经幡塔搭建在砂石上,经幡的高度就是风的高度。经幡模仿了天空,红、黄、白、绿、蓝,五种颜色,中空,风和阳光从外到里通过,搭在大地的相对高度,经幡接通了大地和天际,它是寺院尖顶塔的临时建筑,一群早来的游客沿着湖边行走,有人干脆脱掉鞋子在湖里涉水。朝人少的地方走去,沿着湖边一路走下去,不必回头,不必问路,这样一路的走,一路的看湖看水,蓝绿的水舔着你裸露的脚丫,细黄的沙子摩擦着脚板,将身体交出去,给它们。一对母女在溪地上行走,她们穿着颜色相同的牛仔裤,戴着帽子,脖子里围着围巾,母女此刻经过我的眼前,必然走下去,沿着湖岸,她们又将行走的倒影投在了水里,一对真实和一对虚幻。大溪地堤岸上停着一辆丰田越野车,后备箱打开,一男一女站在车厢后面,女的踮脚搂住男人,头靠在他身上,中国人平时矜持,到了陌生的地方,像青海湖,诱人的蓝,诱人的水,他们做出亲密的动作来。骑马成为了一项常规的旅游项目,一位男骑手打马向你奔来,停在你面前,问要不要骑。骑,成为青海湖畔的一个动词,骑马,骑自行车,使人与湖水贴近,与草原贴近,与天边贴近。一个从来没有骑过马的汉人,骑上去慌手慌脚的,骑只能成为行走。放牧人骑上马才自然,马奔驰着,在辽阔的草地上。二郎剑,青海湖到这里成为蓝色的延伸,蓝变成蓝绿,海面上空浮云飘散殆尽,只在天际堆积,天空看起来更加的蓝,越接近青海湖,海水颜色越真实。湖中央建有中国海军鱼雷发射基地,二郎剑风景区围绕着基地发展起来,其人工味就浓烈了,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西母像周围游客熙攘,他们把青海湖当成了一个水上游乐场。我们离开二郎剑,汽车重新驶入 G109国道,一路沿青海湖边开过去,这时候我不如刚见到青海湖那一刻的激动,一路的油菜花,似乎比来时更热烈,云层在湖对岸的山头聚集,宁静得纹丝不动。我经常在家乡台风来时看到好云团,在青海湖只要天晴,就能看到。我一再地告诫自己不再下去了,但看见湖边近水处有一所土坯房我忍不住叫司机停下,端着相机往湖边跑,这段看上去短短的路,实际上足有一里远,在海拔三千六百米的青海湖奔走更是要命,日头正猛烈,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从路中央一摊水迹中踩过去,离土坯房似乎近了许多,离青海湖也近了,土坯房里根本不住人,连只吃草的牛羊也看不见。土坯房是建在岸上的,从岸上到湖边还有段高坡距离,我只得放弃近水计划。我在青海湖边过度地奔跑,为二十号在拉鸡山高原反应埋下了伏笔。那天从西宁出发,经湟中往南面,开上了一条漫长的盘旋山路,地势渐渐升高,中途,一个山坡上安扎着白色帐篷,黑色牦牛在吃草,旁边一条下切的河流,河里没有一滴水,这是干枯季节,从河流下切的形状可以想象河水暴涨后形成的巨大冲击力。可是我对它们已经不感兴趣了,我的不感兴趣是来自剧烈的高压反应,人变得迟钝,连相机也懒得拿起来了。我慢慢地走,慢慢地从山坡上走回来。一位戴着鸭舌帽的牧羊女坐在山坡的阴暗处,她的衣服与山坡颜色相似,除了雪白的绵羊,几乎看不见牧羊女。路边停下一辆汽车,一位小女孩兴奋地往山坡上跑,去追赶绵羊。她的红色的裤子耀眼地映入我的眼帘,而我只能站在下面看,小女孩的肺比我好,她为了追到绵羊而吸进更少的氧气。一只鹰飞起,从绵羊上空掠过,它的起飞为了抓吃到一只绵羊,它的肺依然比我的好。我羡慕起小女孩和老鹰的肺来。汽车继续往山上盘旋,在一个通往贵德县的三岔口停下来不走了,山谷对面是海拔四千四百六十九米的拉鸡山。路旁摆着小摊,藏人在卖牦牛奶,我买了一碗,在冰冷的牦牛奶加了点白糖喝下去,仍旧寒冷。我带着不适身体下了山,在路边一个小店里歇脚。喝上一小杯青稞酒,吃下带辣的菜,整个身体才活了过来。我们在路边小吃店足足吃了一个小时,店主人家做菜做得很慢,十几分钟才端出一盘菜来,在这十几分钟里我的身体从高原回到了平地,如同这下到胃里的青稞酒。
第二日,八月十九日,在西海镇吃过中饭,车往湖西北开,过金银滩草原,绵羊成群,在草地上安静地吃草,在沙岛停留。青海西北部多沙化,在南面往北方眺望,湖水上部露出的黄沙部分就是沙岛。沙岛的青海湖成为游人戏水的一个世俗的湖泊,许多越野车停在沙山上,一家人涉水到湖泊中央的一个干地上,停坐在水中喝茶吃东西。一大群小孩在湖里游泳,一个大人将一个小孩倒提起来,小孩吓得连哭带笑。在他们的嘻哈声中,我独自坐在湖边,撑开雨伞将紫外线挡在外面。沙岛的青海湖与南方的湖泊无异,它接受世俗与尘埃,人们在水里快乐地游玩,洗掉龌龊,回去后会有多日的轻松。会有多长时间呢?
我不知道。我的不知道与我没有在青海湖里洗过身体有关,或许是与我着急离开沙岛去往另一片“纯洁”的湖水有关。不管怎样,我离开了。车过共和县,走了几十公里的路才看见路边一排住人的房舍,异常简陋,屋顶上用毛毡盖着,几辆私家车从马路上行驶过。在一个叫湖东羊场的地方下了车,我,妻子和女儿,准备在青海湖看一场日落。我们背着包,在马路上走。在青海湖两天了,这是第一次漫无目的地走,几个骑车族看见我们走路,慢下来友好地向我们招呼,我们也报以微笑。人与人之间,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变得近了。青海湖在左手。我们时不时地向它靠扰,马路和湖泊有草坡相隔百余米,我们走近它,去拍水,拍云在湖中的倒影,再重回到马路上。下车的时候才四点多,预计八点太阳下山,还有四个小时。一只鸟停落在木桩上,我接近它,它亦不飞走,在木桩下面的水草上停留着另外两只鸟,它们对人类丝毫没有防范。草地上除了一顶蒙古包营帐和几匹马外,再也没有游客了,这是个拍日落的好地方。主人拆下帐篷离开,因为太阳很快落山了,一天就要结束,他们得赶在日落前回家。我抬头看了看太阳,总算下去了一点,可依然毒辣。一位少年打马向我们跑来,在前面勒住马,少年得知我们不骑马时稍稍有点失望,自顾自地表演起马术来,得得得打马骑行。这是一个快活的少年,年仅十四岁,他的脸被太阳晒成黑炭,看上去几近成人,但他的笑声充满了孩子气。他骑马向湖边跑去,到了水里干脆脱掉衣服光着身子,马载着小主人在湖里行走。落日从七点五十三分开始,一点点地往下坠,光线好起来,不那么毒人,我坐在湖边,湖水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耳畔呼地安静下来,湖在海拔三千六百二十米的高空,它的安静让人局促不安,是一种紧张的安静,公路上对开来两辆载重汽车,在山谷间剧烈摩擦造成了飞机引擎鸣响效果。汽车巨大的轰鸣声与湖的安静到形成强烈对比,汽车开走后,四周重新恢复到原先的安静。八点零五太阳西落,天黑得很快,刚刚还留着阳光温暖的草地在我们眼前消失。
青海湖,一个蓝色的词,从此进入了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