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
2015-06-30高敏
高敏
摘要:目的观察真武汤加减治疗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Scr、BUN、尿蛋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cr、BUN及24h尿蛋白定量有明显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武汤可明显改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真武汤;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055-02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具有起病隐匿、病程迁延的特点,且伴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减退,并最终结局为慢性肾衰竭[1]。笔者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住院治疗慢性肾炎患者120例,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在18~62岁之间,平均为(45.7±14.3)岁;病程为2~14 a,平均(5.6±3.2)a;病情严重程度:轻度61例,中度38例,重度2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根据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中诊断标准[2]。中医诊断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肾阳虚型诊断标准[3]:主症为全身浮肿,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食少纳呆或便溏;次症为精神不振,性功能障碍,或月经失调,苔白,舌质嫩淡,有齿痕,脉象沉细或沉迟无力。
1.3治疗方法对照组按西医临床诊疗常规用药治疗,包括预防感染、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真武汤加减治疗:制附子9 g,白术20 g,茯苓30 g,白芍15 g,生姜 l0 g,黄芪60 g,丹参20 g,益母草20 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5 g,浮肿较重者加车前子15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疗程为3个月。
1.4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疗效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肾脏病诊断与治疗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4]制定:①完全缓解:尿蛋白消失,尿蛋白定量≤0.2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95%;②显著缓解:尿蛋白定量小于1.0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70%;③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小于3 g/24h,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30%;④无效:尿蛋白及积分治疗后无改善。
1.6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发生恶心3例,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恶心1例,尿频1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水肿、血尿、腰痛、乏力等,中医虽没有慢性肾炎的病名,但按照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等不同当归属于中医中“水肿”、“尿血”、“虚劳”、“肾风”、“腰痛”等范畴。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指导思想是“以本为主,标本结合”、“本虚为纲,标实为目”。从正虚分型,一般有脾肾阳虚、脾气虚损、阴阳亏损等类型[5]。本研究中选取临床上最常见的脾肾阳虚型,中医理论认为脾肾阳虚型需温肾健脾、行气利水以治,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真武汤加减方中附子温肾壮阳,以化气行水,兼暖脾土,以温运水湿;白术苦温之性,而茯苓淡渗,以佐白术,二者合用健脾利湿;以白芍调肝脾而止痛;以黄芪益气而行水;以丹参及益母草而活血化瘀。诸药合用温肾阳可消阴翳,利水道而去水邪,共奏补肾健脾之功[6]。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可明显降低慢性肾炎患者的Scr、BUN和尿蛋白,改善肾脏功能。综上所述,应用真武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黄山,赵树华,方美善,等.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10-111.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7.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
[4]叶任高.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记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6):355-357.
[5]毛卫华,林丽,夏素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肾气虚证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26-428.
[6]李燕,王海彬.加减真武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观察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