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之道

2015-06-30姚春

甘肃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耐心转化学困生

姚春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耐心;教学方法;

持之以恒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43—01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由于各种原因,在小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学困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不够努力,厌学情绪明显,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为此,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原则,讲究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措施研究。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热情关心,耐心启发,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

1.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触一个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通过和他们一起打球或做游戏,融入到他们中间去,让他们了解我的同时我也能真实地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旨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 用耐心和爱心去浇灌他们。学困生的缺点比优点还要多,这就意味着犯错误的次数会多一些,对于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教师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骂的方法来“镇”学生,因为征服学生的不是教师的大嗓门而是丰富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面对他们因缺乏经验或无意造成的过错,我们应采用宽容、谅解的态度,事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建积极适宜的环境。要让其他人容纳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交流平台,让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班集体建设出力,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价值。学困生的起点低,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给学困生提供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实”,让他们也品尝到“果实”的甜蜜,从而信心倍增。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首先,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应特别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有了鼓励学生才能树立起自信。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如,讲“确定位置”这一章时,给学生示范了用数学表示书刊亭的位置后,让学生用数学表示其他景点的位置,这样既能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三、注重错误范例的分析

1. 监控作业完成情况,保证覆盖率。对于布置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一定要交。建立家长联系通讯录,对于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每天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其当天表现,同时要求家长配合督促,使其按时完成作业。

2. 对作业及时记录和反馈。对于存在进步的学生的作业即在课堂上进行鼓励,有时也发一些小奖品以示奖励。对于错误比较多的作业,则面批面改,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一些完成作业有难度的学生,要充分理解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进行辅导,加强练习。对于学生作业中的特殊错误,要特别摘录出来,作为范例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一些类似题型供学生练习,进行巩固。

四、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学困生身上的不良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同样,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好的,应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应付出很大的精力。因为学困生自制力不强,医好了伤疤忘了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困生出现反复是正常的,要允许他们反复,关键是在他们出现反复的时候怎么办?这时切忌操之过急和简单粗暴的批评。实践证明,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则适得其反。我们要用更大的耐心去帮助他们、鼓励他们,使之明白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是真心实意为了帮助他。凡事都要有个过程,要给学困生一个再认识、再改正的机会,有针对性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及时给予引导,使学困生在认识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正缺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耐心转化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