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说课稿
2015-06-30黄永翔
黄永翔
【关键词】 语文;《沁园春.雪》;教法;学法; 手段;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122—01
一、说教法
1.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诗歌的节奏、韵律要靠读来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感情也要靠读来体会。读,不仅是自己的领悟所必需,也是感染他人,产生共鸣之所需。所以对于诗歌不仅要求朗读,还要能读出情和意,因此朗读教学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 点拔法。在学生朗读领悟和主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运用联想、想象,理解词的感情,领悟词的意境,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学法
教学过程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所以,教学过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掌控好三个阶段:即课前预习指导,课内探究学习,课后巩固深化,要实施好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讨论和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留有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②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领会词的情感;
③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理解词中描绘的具体景象,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领悟词的意境。
三、说手段
教学中要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强直观性,提供启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诗词意境,安排一段视频资料,使片中长城,黄河的雄伟景象与大气磅礴的背景音乐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和昂扬振奋的精神,为理解诗歌做好情感准备。
2. 认定目标,明确学法。教师用课件出示目标,并做学习任务指导和学法指导。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本文。
3. 介绍背景,引领课堂。展示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表现的勇进精神,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更好地理解词的内容和主旨。
4.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先让学生找出词牌名及题目,查阅资料了解词作常识。
本环节重在诵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内容和感情。诵读过程分三步:
第一步:自由朗读。初步体会全词表达的情感。
第二步:点拨朗读。在学生主动交流诵读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词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步:激趣朗读。当代的中学生对于毛泽东的了解不深,因此,在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环节上安排了一段“领袖风采”的音、视频资料展示,教师同时做旁白,给学生提供启发点。
五、合作学习,深层理解
有了以上的朗读领悟,接下来进行合作学习,深层赏析,旨在理解词的内涵和艺术表现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学习提纲,再集中展示归纳。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提纲,并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适当点拨。
(一)出示提纲一,学习词的上阕
1. 这首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但上下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现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明确: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
2. 逐层分析上阕结构:上阕写什么地方的景色?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明确:上阕写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第一层概括写,从北国风光开始到万里雪飘,开门见山,气势磅礴。第二层具体写,用望字领起下文。第三层为虚景,也就是想象写。
教师总结: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二)出示提纲二,学习词的下阕
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歌颂了哪些今人?以此为线索把下阕划分为三个层次。
六、创作改编,再现意境
此环节的设置重在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自由创作和描述,再现词的意境,丰富对词的内涵的理解。
七、点拨讨论,深化理解
在深化理解上,教师可做如下点拨:1925年秋,32岁的毛泽东在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中就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与之遥相问答,这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设计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把领悟的文本主题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学习历史作品的现实意义。
八、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语文教材也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范例,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个性解读,并向课外拓展的目的,设计了本环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完成:
1. 学完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的疑问还有哪些?请与大家交流。这一设计主要在于个性解读文本。
2. 你还能背诵毛泽东的哪些诗词?可以让学生举手背诵,并要求学生积累毛泽东其它的诗词名句。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