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创新性研究

2015-06-30毛敏吴楠

中国市场 2015年50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

毛敏 吴楠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的制度背景,并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教育为案例,对会计专业硕士的课程安排、案例教学方法、学位论文评价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课程安排;案例教学;论文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41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日益频繁,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审计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急需大批精通会计、审计业务,熟悉市场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知识结构优化、学科知识广博、综合素养深厚和业务技能熟练,能参与战略经营和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高层次审计专门人才。目前,现有研究生培养结构不尽合理,比较偏向学术性教育,应用型、实践型教育比较薄弱,使得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比较缺乏,社会供需差异较大。

从江苏省与长三角地区来看,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需要大量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截至2012年年底,江蘇省会计师事务所507家,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12万人,其中拥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仅有4900余人,拥有硕士学位的不到5%。大量的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需要提升学历层次。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省有107万会计人员。其中,高级职称才1万余人,急需培养大量的高端人才。而提高学历层次是提升高端人才的重要路径之一。

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有着众多的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及跨国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它们均对高级会计人才有着巨大的现实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而具备国际视野、知识结构优化、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职业道德高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凸显。

高层次会计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江苏省会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为了培养造就适应经济国际化和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级会计人才,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2000人;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2000人。

2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课程设置研究

21课程设置的基本特点

教育部在2009年的《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文件中首次提出将研究生教育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这几年各高校积极改革会计硕士教育,会计硕士教育被分为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的科学硕士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硕士。

根据周晓苏(2014)对中国拥有会计学博士点,且是首批MPAcc培养单位的十所高校的调研发现,课程的总体设置上会计科学硕士与专业硕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科学硕士类相对比较注重基础课和研究方法课两类课程,专业硕士类注重会计、税法、财务管理、投资与金融等实用性课程,并且管理与控制的课程数明显高于科学硕士。这表明中国会计科学硕士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越来越有针对性,可是大部分与实务紧密相关的课程所占比例并不高,只占5%的比例。那么,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否达到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另外,会计道德、信息化、法律及专业培养等课程所占比例较低,也表明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还有较大差异,对会计专业硕士知识结构的构建还有待完善。

22中美会计专业硕士的比较

根据笔者对美国几所大学的专业会计硕士学位的调研,美国会计专业硕士主要培养目标是强调培养学生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和日益国际化的环境中的应对技巧、知识结构和未来领导能力。尽管美国各院校在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向存在差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核心课程、主攻领域的课程和研讨与实习(包括实习、独立研究)三类。核心课程主要提供会计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公司与个人税收、商业与公司法等。主攻领域相当于我们的研究方向,其课程设置通常与学生毕业后的意向服务单位的业务需要紧密联系。由于会计专业硕士的毕业去向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工商企业,因此,流行的研究方向包括财务会计及鉴证、管理与控制。当然由于各院校的会计学科的师资水平培养经验等存在差异,在研究方向的设置上,各院校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会计学科师资水平较高、培养经验较丰富的院校设置的研究方向设置的更多一些。笔者发现,与美国相比,在我国对会计硕士的培养中,对信息化、投资金融、法律、数据处理以及专业培养方面的重视不足。

在培养MPAcc人才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同一层次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有所不同。如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与一般的教学型大学对MPAcc的培养目标就有所不同。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科学定位。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的科研实力厚、教学质量高、国内知名度高的优势,尤其要重视国际化教育,培养理论基础厚、综合能力强、人文修养底蕴深厚的复合型人才。财经类专业大学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主要基地,结合国家和本地实际,培养出高素质、动手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实践型人才。理工科类以及农林等大学应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条件,培养相应行业的MPAcc专门人才。

3南京财经大学MPAcc教育的案例分析

31南京财经大学MPAcc的基本情况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重点建设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是江苏省最早会计学本科专业、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2009年入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财务管理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校级品牌建设专业。学院设有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审计学系、资产评估系、会计实验中心、会计与财务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为MPAcc教育继续强化综合化的培养理念,进一步发挥会计学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极为优越的发展条件。

为了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根据教指委的参考性培养方案,南京财经大学MPAcc中心确定了培养“具有较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并要求这些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会计、财务、审计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从事高层次会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国际视野、战略意识和领导潜质;并且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南京财经大学MPAcc中心以上述要求作为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论文选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32南京财经大学Mpacc的课程设置

根据教指委的课程设置指南,并结合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需求,南京财经大学MPAcc开设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模块。

为了保证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有不低于半年的专业实习,以促进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实际工作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求学生在必修课模块中增加了专业实习1和专业实习2两门课程。所有的MPAcc学生,必须根据会计学院的规定,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进行实习答辩,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并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33南京财经大学MPAcc的双导师制

为确保MPAcc教学质量,增加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与强度,南京财经大学自MPAcc招生起就试行双导师制度。在为每位学员确定校内导师的同时,还为其推荐校外导师。被推荐的校外导师通常是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注册会计师、财务分析师、管理会计师、企业咨询顾问。

(1)校内专职导师的要求和职责。校内专职导师由南京财经大学专职教师担任,该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和硕士生导师资格,从事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方向研究,一般需要有博士学位。

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发展空间。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指导教师还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校内导师要對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写作进行指导。

(2)校外兼职导师的要求和职责。校外兼职导师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外部,该导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是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机构管理人员。校外兼职导师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审计五年以上经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校外导师侧重于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负责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业务管理能力,介绍会计制度与法规的最新变化,帮助学生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并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选择和确定学位论文的选题。

34南京财经大学MPAcc的案例教学

南京财经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并且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我们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设计使用三种不同的案例教学模式,形成兼顾不同基础、不同层次学生的会计案例教学方法体系。

第一种是教师讲授为主,案例分析为辅。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和需要,选择能够说明知识点的案例,比如,折旧方法、债务重组等。这对于刚入学的应届毕业本科生较为适用,因为这些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求知欲强,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种是讨论案例学生课前准备,教师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课上由学生分组轮流主持案例讨论,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教师根据案例讨论的参与程度、分析问题角度、资料是否充分、论证结构的合理性、表达能力等各种评价指标,分别给出团队分和个人分,该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总成绩。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一定专业经验、在职攻读MPAcc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思维活跃,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对各项知识的应用能力。

第三种是教师在课前提供需要讨论的案例并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并准备案例讨论发言。课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最后进行总结。选择案例着眼于启发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案例比较综合和复杂;包含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如业绩评价、企业并购、会计舞弊等内容;这种模式适用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在职攻读MPAcc学位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其自身优势,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论

目前,我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取得斐然的成果,但是在发展中也产生了一些需要研究和改进问题。要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我们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不断提高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稳步扩大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等。中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隐含着无尽的机会,但是也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04—2010中国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教育[S].2011

[2]石军伟案例教学在专业硕士教育中面临的创新挑战[J].企业导报,2013(2):204-205

[3]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S].2009

[4]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财会〔2010〕19号[S].2010

[5]刘永泽,赵合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2)下:111-115

[6]盛明泉,翟胜宝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方案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2011(3)下:120-128

[7]周中胜论新形势下的会计专业硕士教育[J].市场论坛,2011(12):28-29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