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说·外化·重构
2015-06-29方芳
方芳
Michael White和David Epston在其编写的《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叙事疗法,即通过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故事,从中找出“闪光事件”,以唤醒其内在的积极力量,进而重构其人生故事,促使其认知改变。本文试通过学生案例,探讨叙事疗法在心理疏导中的运用。
一、缘起
一天,一位家长打来电话:“方老师,班上是不是有个同学叫小怡?女儿回来说,小怡经常拿着剪刀戳自己的手,嘴里还常说着‘要离家出走,做人没意思’之类的话……”
我的心一下子抽紧了。挂了电话后,我赶紧找来当事者询问:“小怡常这样吗?”
“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这样,我们都习惯了。不过,她从来不在你面前说这些的。”孩子很天真,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情,“小怡还说,要是不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就没晚饭吃!我真想给她妈妈打个电话……”
我立刻拨通了小怡妈妈的电话。家长承认,由于孩子爸爸工作忙碌,孩子的规矩都是由她定的,军事化的管理方法挺管用。当然,有时难免严格些,说话的时候也不是很注意,但那都是“吓吓人的”,没有真正实施过。
小怡的种种表现,让我觉得有必要采用叙事疗法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希望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途径,帮助孩子从被捆绑的思绪中解放出来,依靠自己的力量积极面对问题,走出困境,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二、过程
1.故事叙说,捕捉问题起始根源
当我问起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做这些事时,小怡只是淡淡的一句:“说着玩的,不是真的!”“那这几天有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吗?” 我将问题聚焦,想探听孩子真实的内心。“有啊,昨天晚上,我数学题做错了,订正了好多次还是错的。妈妈很生气,说做错了就要多练习,所以就有了很多的题目,我怎么也做不完!”
我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这种负面情绪背后一定还有更大的危机。我耐心地等她继续往下说,可是小怡开始抽泣,显然她的情绪激动起来了。
“是不是最近数学难度增加了,让你感觉吃力?”我关心地问道。
“题目我是懂的,”她说得很坚决,“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计算总是出错。”她的话快得有些不清楚了。
“不着急。”我微笑着用眼神告诉她,我将是一个耐心的倾听者。
“最后就是妈妈不管我了!”没想到,说完这句话,小怡低下头,不吭声了。
其实,学生叙述的故事往往是其正面对或曾经历的复杂情景。教师认真聆听,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不仅能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消除负面的情绪障碍。
2. 问题外化,重组故事发展进程
我仔细琢磨小怡说的话,准备再次打开谈话的僵局。“妈妈真的不管你啦?”我顺着她的思路问。她点点头。“那今天的早餐是你自己做的?”我感觉她怔了一下,眼睛里有东西在闪动。“可是她不和我说话!”她不解地看着我。“今天晚饭你自己解决?”我又故意加了一条。小怡笑了:“那倒没有,好像妈妈还是管着我的!”
看到小怡的笑容,我松了一口气。“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我尝试引导小怡将问题外化。她沉默了一会儿,表情很认真,似乎在考虑该怎么开口:“我不喜欢她老是那么严格地管我,我觉得自己很可怜!我也知道自己有的时候是不太自觉。”
听到这里,我的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母亲强压式的严格管教,导致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她又很怕妈妈真的不再管自己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外化将学生从问题中解脱出来,使其更好地负起与问题互动的责任。随后,教师利用问题外的闪亮事件,引导学生通过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新叙说,重构并正确地转换对问题意义的认识,从而消除原有问题叙说的负面意义,推动问题的解决。
3.故事重构,寻求问题解决途径
虽然解开了“妈妈情结”,但我还要引导小怡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我首先肯定她有一颗要求上进的心:“其实你一直是一个对自己很有要求的孩子!”“是啊,我做任何事情都给自己定计划,但是经常坚持了一段时间,就做不下去了!”“小怡显得很矛盾。“那怎么办呢?”我尝试引导她自主寻求解决方法。她的表情有些尴尬,“学校里,有老师和同学提醒,我应该可以抓紧的,可回到家里……”
“还要继续听妈妈的大嗓门?”我果断地发起了挑战。小怡骨子里叛逆的个性又开始张扬。可是她刚想张嘴说些什么,却又闭上了,显然我们之前的谈话在起着作用。数十秒钟后,她叹口气说:“如果我可以更自觉一点,一切就都好办了!”她用征询的眼光看着我。我微笑着给她鼓劲:“你现在对自己更了解了,一定也能比以前更好地管住自己。另外,你和妈妈之间不用每次都眼泪、鼻涕一大把吧?”“我要给自己定一条:争取在老妈生气之前,接受她正确的意见!”“我还要把它写出来,贴在房间最醒目的地方。”她开始幸福地自言自语。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从更加理性、积极的视角解读自我与他人,解读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和劣势,在自信的获取中潜移默化地增强积极体验和有效应对问题的能力。
三、思考
教师在运用叙事疗法时,要先串联“问题故事”主线,再利用问题外化和解构,将问题与人分离,使故事“由薄到厚”;同时挖掘“闪光事件”,重构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故事。教师采用叙事疗法辅导学生时,应注意:
首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充分叙述,以便得到完整的“问题故事”,为解构和重构“叙事”对话奠定扎实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能用一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讲述的故事,而应透过解构去发掘属于人独特性的那部分内涵。
其次,通过“解构式聆听”“解构式询问”等方式深入剖析“问题故事”,松动负面的“叙事内容”,为治疗难点的突破寻找契机。如果发现学生提及的关键事件不够充满能量,教师可以重新引导其寻找一些事件进行丰厚、实证和迁移,直到孩子看到自己生命中的无限能量,逐渐丰富故事内容,丰厚生命意义。在整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当时的互动和情境创造地采用一些问题外化和优势凸显的方法。
如此,才能以“闪光事件”作为治疗关注点,寻找丰富的积极经验,从而串联成新的叙事,使治疗效果实现质的飞跃,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 3150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