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落地生根

2015-06-29荣俊利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中华德育

荣俊利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等困难和挑战。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落地生根,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创设“和合”教育精神

如果说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品格,那么教育精神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一所有五十九年历史的老校,大兴一中处处呈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团结进取、和谐高效的干部教师群体,文明活泼、合作创新的新时代中学生,共同铸塑起了大兴一中的教育精神——和合精神。

我们的学校文化,不仅是为师生创造和谐美好的人文校园环境,更要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促进师生共同和谐发展。

基于此,学校提出了大兴一中“教师精神”,即“以‘逢一必争’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以‘平和知足’的精神状态对待利益,以‘互助互促’的精神状态对待同事,以‘三思己过’的精神状态对待自己,以‘无私大爱’的精神状态对待学生”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制定了学生培养目标,从大兴一中走出的学生,一定是彬彬有礼、勤奋乐学、善于合作、求真创新的,他们胸中存大志,心中有大爱,他们多才多艺而又含蓄内敛,始终保持着一种向上的精神。

秉承传统文化精髓,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学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经典诵读、辩论比赛、戏曲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和教育。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自发组织了“民族之魂——保护老北京传统文化”宣传活动,申请建立了卧龙社、国学社、国粹社、书法社……与此同时,学校还开设了《传统工艺美术》《国画》等校本选修课程。通过以上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开设,学生们学会了剪纸、画脸谱、篆刻,丰富了人文历史知识,了解到了古代先贤的德操。

2013年,学校加入了北京市课程中心“首都特色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研究与推进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和合”文化建设,逐步梳理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重基础、层次化、生成性、系列化”的课程体系,活动、社团、选修课、社会大课堂四级互补的传统文化课程更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重建德育价值体系,打造“和合”德育品牌

近一年来,在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同时,我们认真研究、重建了德育价值体系,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时代精神,关注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

为了创设精品,打造品牌,学校尤其重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德育新路径。一是将“1.2”爱心活动打造成“1.2绿色行动”环保课程;二是聘请专家团队,以党的重要理论、重大决策、重大历史事件、重大纪念日为主要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精心设计党、团校课程;三是德育课程模块化,充分挖掘TED演讲教育资源,制作数字故事,开发德育微课,不断丰富德育手段。

我们设计主题为“和合之韵”的第四届传统文化艺术节,设置曲艺、朗诵、书法、篆刻、摄影、工艺美术等15个个人项目,同时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设置了班级特色展示、经典诵读、戏剧表演等集体项目。尤其是大型古装歌舞剧《春江花月夜》汇集了全校各年级有才艺的学生,融合了古代诗歌、乐舞、礼仪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是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

经过多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们以独特的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走进了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了精神境界,陶冶了情操,提升了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中华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还不都一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