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提升德育实效性

2015-06-29石文生高光斌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育人德育

石文生 高光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民族小学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中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这一论述强调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教育力量有机配合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

学校的德育管理应该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大教育格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创新学校德育,发挥主导作用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学校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我们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整体德育格局,为学生提供温馨、友爱、融洽、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校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知音信箱和心理热线,为学生心理减负,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每位教师公开电子邮箱,通过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解答学生心中疑惑;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让学生“学雷锋、树新风”“献爱心,讲奉献”“讲公德、守法纪”,体验了奉献的乐趣;开展以“爱”为核心的师德教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进行“和谐使者”的评选活动;设置闪光卡颁发制度,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开展民主管理建设班集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班级中创造“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学生在班级的共同目标中找到自己的独立坐标;全面实施“学生导师制”,全体教职工都有帮教对象,满腔热情地关心后进学生和特殊家庭的学生,使学生在充满阳光的校园里健康成长。

家校教育对接,形成共育合力

家校合作,使家长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合作伙伴,可以形成德育合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德育方法,学校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做专题性的讲座和咨询。在校园网开设“家长学校”栏目,宣传和普及德育知识,按年级分层次开设家庭讲座,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进行分类辅导。

我们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直接参与学生的各类活动,关注和感受学校德育。如班级展示会、主题班会、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其中,分享孩子的成长快乐,感受学校的德育理念,使家长更加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加强了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

此外,为了引导学生回归家庭生活,促进亲子沟通,我们开展以“孝”为主题的“谢父母恩,做好五个一”教育活动。当学生们把亲手制作的贺卡送给父母时,当学生们为父母捶背、倒茶、献花时,亲情在交流中升华。

利用社会资源,拓展德育路径

学校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把热心教育的社会人士请进校园,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指导,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德育教师队伍。我们还充分利用附近资源,积极开辟校外教育基地,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我们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和服务社会。每学年学校都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参观“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展览、“禁毒、反黄”展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展览等。让学生耳闻目睹,受到深刻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引导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手拉手互助活动、爱绿护绿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使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尽一份义务,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构建形成了新的德育格局,展现出了单独学校德育不可能具有的明显的整体效果,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提高了德育目标的实现效能。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