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口相声”到“百花齐放”
2015-06-29任杰
任杰
2012年,我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来到芳草地国际学校任教。从教十余年的我自认为对这门融合了品德、法制、国情、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性课程有着深入的了解。在每节课前,我都会为学生搜集、整理大量的图文资料,自认为学生听得津津乐道。但从那一节课后,我的想法转变了……
那是一节经过多次打磨、相对成熟的课,语言精炼、课件漂亮、素材典型、教案详尽。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我还沉浸在得意的情绪里,这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说:“老师,老师,您是说相声的吧?”我抬头一看,这孩子,虎头虎脑的,真会夸人呢!话音刚落,就听那孩子噗嗤一笑,说道:“那您说话怎么都不带喘气的?像说贯口儿似的!”我越听越舒服,还在心里想,这孩子真会聊天!于是,我便俯下身问道:“那你感觉怎么样啊?都记住了吗?”孩子挠着头说:“听着憋得慌!没太记住,因为您说得太快了!”
晚上,我突然回想起那位学生说的话,陷入了反思:“听着憋得慌!”我讲得这么好,怎么会憋得慌呢?是不是我传递的信息太多,说得太快,孩子接受不了呢?还是我占用了本应属于学生的表现时间,忽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呢?是啊!每节课都是我在不停地展示、演示、表达,学生的能力又从何提高呢?
从那儿以后,我转变了教学观念。学生能说、能做、能思考的,我绝不代替。努力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话语权、质疑权、思考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我发现,他们有想法、有创意;有责任、有担当;有自信、有活力。
如今,我的课上,不仅有“信息发布会、小小主持人、我是小老师、今天我开讲”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活动,而且还利用智能互动技术来辅助教学,并实现了即时交互、即时反馈、远程指导、三维可视等功效。比如,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节课,我提前了解班内情况,根据学生的前认知设定节日内容,阐明任务和要求,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不仅有想法、有创意地介绍,而且还形成了本组的特色作品:有用IMOVIE制作开斋节的报告;有用Keynote制作那达慕大会的报告;有用Ibooks制作老人节的报告;有发挥特长绘制手绘本的,有利用粘土课中的作品来介绍泼水节的,还有利用自己的小技能——快板展示丰收节的。当他们有困难时,我还引导他们求助于不同学科的老师。如:IMOVIE、Keynote、Ibooks组找信息老师,手绘本找美术老师,捏制粘土找选修课老师,快板编写找语文老师等。师生将多学科整合在一起,既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如今,我不仅要突显学生的自主性,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还将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建构知行课堂。如我校开设了特色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课程。有些学生喜欢动手制作粘土,在我的“疯狂粘土”课上,我把粘土制作与《品德与社会》课相结合,起了一个名字叫“盘中世界”。这个主题就使“疯狂粘土”课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众多课程中,而是把《品德与社会》课中学过的有关地理的知识应用于粘土的制作中。
从“单口相声到百花齐放”的这段经历,使我懂得了作为芳草的教育者,要牢记以课程的视角来思考课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