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6-29田浩鹏
田浩鹏
摘要:在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操作、运行、维护等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将基本素质、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分成四个阶段,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规划、重组,构建基于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关键词:1311四段式;职业能力;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62-01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本文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关于修订2013级重点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为依据,由电气工程学院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阿城继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制定,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一、构建“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按照能力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化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培养、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将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岗位素质有机结合,形成了四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1所示。
图1-1 “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
在“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按照能力形成规律,将教学过程化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培养、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四个阶段,将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岗位素质有机结合,形成四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1311”四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1、第一阶段(第1学期)
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和能工巧匠入校进行“安全教育”讲座,在校外举行“电气自动化技术行业规范”讲座,加强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培养。
2、第二阶段(第2、3、4学期)
(1)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2学期)。通过开设《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學生掌握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在“校中厂”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行业、企业的工艺标准,生产规范,具备初级岗位能力。
(2)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3学期)。通过开设《PLC系统安装与调试》、《工厂变配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技术领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在“校中厂”进行生产性实训,让学生将现代电气控制技术所包含的知识运用到现代生产领域中,以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学生面向工程实际的适应能力,具备中级岗位能力。
(3)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第4学期)
通过开设《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仪表安装与检测》等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综合应用能力,具备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在“校中厂”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掌握自动化生产线工艺流程,增强学生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等职业能力,具备高级岗位能力。
3、第三阶段(第5学期)
本阶段主要完成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在“九洲教学基地”和“龙电电气教学基地”以实际产品生产过程为案例,针对第二阶段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出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不同工作领域的学习项目,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进行自动化技术领域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与适应能力,提高学生职业兴趣,增强学生职业个性、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
4、第四阶段(第6学期)
在校外实训基地,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岗位能力培养,分别在“哈尔滨龙飞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实训基地”、“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实训基地”、“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训基地”等进行电子产品设计与开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装接与调试等岗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开展行业背景调研、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召开校企合作理事会、企业专家研讨会、职业教育专家座谈会等形式,掌握行业发展态势及企业用人标准,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岗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