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5-06-29燕晋峰

亚太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议

燕晋峰

摘要: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逐步完善,人们对互联网及其文化的认识也不断趋于全面。但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许多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分析。由于对新奇事物的接纳和兴趣,大学生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力群体。互联网及其文化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基础上,建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为网络文化背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201-02

大学生凭借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和掌握专业知识的优势,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历史重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前途和命运。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及其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越来越紧,如何借助互联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互联网己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它作为校园信息中心地位的形成,必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挑战

传统社会依靠熟人、朋友、同事等的监督,慑于道德他律手段的强大力量和社会舆论的评价,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谨慎。以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社会,缺少管理和干预,对人们的自律性有更高的要求[1]。由于网络社会的符号化特点,学生终日与符号打交道,从而使其主体性丧失,而主体性的丧失使得学生感情麻木,正义感和道德感缺失,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也丧失。学生忘却自己的身份,表现出对他人不负责任、为所欲为的行为。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判断的挑战

网络时代多种观念相互渗透、各种思潮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激荡,不当的生活方式和过分的感官文化不知不觉中吸引着大学生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学生容易出现思想混乱,难以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事物快等原因,大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迷失方向,尚在形成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受到冲击。这些都可能淡化大学生的民族自尊、自爱、自强观念,使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

(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和“数字化”导致管理困难,很难对广大网民身份和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犯罪应运而生。由于缺少了相应的监督,为追求感官刺激或获取不当利益,网络成为诽谤恐吓、传播非法作品、从事色情买卖以及进行电子赌博的犯罪场所和途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健全和信息的高度开放性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抄袭行为,通过网络下载、拼接、换名而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在冲击诚信道德底线的同时,更触犯了法律的尊严。

(四)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挑戰

部分大学生长时间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不愿与周围同学交流,致使人际关系紧张,同学间的关系冷淡,对人对事漠不关心、情感淡漠。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大学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也比较弱,一些诸如反动、暴力、谣言等不健康信息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网络世界的新奇和刺激使很多学生沉迷网络,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当中,从而出现“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等网络心理障碍[2]。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不足

目前,高校已经建立起了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由于网站内容单一、投入资源有限、与当地实际结合不够导致网站浏览量较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和网站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在思政网站版块的建设过程中,网站管理员过分关注了网站页面的设计,没有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网站内容的教育性、针对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不仅仅是建立几个“红色网站”,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这些网站真正成为引领学生思想,传递正能量的精神家园[3]。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缺乏

一方面,由于资金、观念、人员素质等因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培养、网站建设以及网络管理与监控投入较少、发展缓慢,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网页制作、学校BBS探讨等诸多网络技术知识对于很多理论工作者来说还比较缺乏,使得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

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将思政教育简单的认为上几节课、举办几次讲座、谈几次话等,只是将一些书本理论搬到思政网站上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推进,影响有限。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方面,书本理论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还有一些理论学习视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离,因此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导致点击率较低,学生很少浏览并参与互动,没有收到很好的宣传教育。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性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显落后于学生要求和时代发展,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认识层次较低,往往缺乏规范性。绝大部分高校设立了相应的校园网络管理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互联网管理的规章制度,但缺乏一个系统化、常态化的管理机制,造成高校只重视互联网技术的管理,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工作机制的建设。国内高校尚未建立规范完善的大学生上网行为相关条例,造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滞后于互联网的发展[4]。

三、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学校党委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构建校领导层面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各院系分别成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负责本院系有关网络的规划、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学生班级要定期开展专兼职教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平台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将思想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牢牢抓住网络信息的话语权,用健康积极的信息占领网络舆情,拓展校园网络的引导功能,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育人功能。此外,高校应该本着“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原则,精心设计并整体规划学校主页网站,创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网站,开辟新闻速递、历史故事、先进事迹、感动人物等栏目,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广泛参与。

(二)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队伍

为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强、人员素质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在建设思政队伍的过程中,应该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到队伍,应该加强对思政队伍的定期培训,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提高操作能力,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强化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此外,高校要对思政队伍的工作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对那些工作成绩优异的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进行提拔,对工作存在问题的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

(三)加强校园网络日常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该牢牢控制校园网络的话语权,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尽量较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体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动态监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注意网络言语的使用,指导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网络信息。此外,高校要做好校园网的防护工作,及时更新防火墙技术,将一些反动的、黄色等网站隔离在外,营造健康、积极的网上环境。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萍.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调查[M].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67-98

[2]宋元林.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35-47

[3]韦吉锋.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2007,(3):25-26

[4]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市: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6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
浅谈当代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文化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