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应用对比

2015-06-29黄敏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书面语口语

黄敏

【摘要】本文在语料库定量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现代汉语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出现次数、使用频率和搭配情况的数学统计揭示两者差异化的使用情况,并尝试从语体、语用等角度对这种差异化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为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转折类关联词语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转折类关联词语 口语 书面语 应用对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17-02

一、研究综述

1898年《马氏文通》中的“反正之句”是最早出现的对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其后还有王力《汉语语法史》和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等研究著述的出现,这一阶段的研究说明了哪些词语属于转折类关联词语以及转折类关联词语的部分语法特征,但这种研究更多的是将转折类关联词语视为某种句型句式的标志,因此很难形成对转折类关联词语具体深入的理解。随后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单个词语的研究,例如王霞《转折连词“不过”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沈家煊《说“不过”》等,此外还有对比研究,例如刘清平《“却”与“但是”的语义、句法和语用比较》、张水香、盛新华《“其实”与“但是”句的语义语用认知分析》等,这一阶段的研究很好的梳理了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发展演变以及语法特征,也为系统的总结归纳奠定了理论基础,随之出现了郭志良的《现代汉语转折词语研究》。对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尚且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对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研究更是稀少,而这其中以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为代表。

二、语料库

北京口语语料库http://yys.blcu.edu.cn/6_beijing/6_beijing_chaxun.asp和BCC汉语语料库http://bcc.blcu.edu.cn/index.php?corpus=1是本文口语语料和书面语语料的来源。北京口语语料库包括“184万字据录音转写、校对、整理后的北京口语语料”② ,北京话作为北方方言的代表,其口语语料很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而2014年9月3号上线的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作为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现代汉语语料库,其150亿字数包括“报刊(20亿)、文学(30亿)、微博(30亿)、科技(30亿)、综合(10亿)和古汉语(20亿)等多领域语料,是可以全面反映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大规模语料库”,本文所选用的文学(30亿)部分作为书面语语料也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

三、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考察的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人们对转折类关联词语不同的偏好性。使用频率=所查询的关联词语在相对应的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即要得到某个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首先需要计算出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然后将这个转折类关联词语出现的次数除以小句总数即可。根据统计,北京口语语料库共62556个小句,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文学部分共20563644个小句,因此以表1中“居然”为例可知其在BCC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了242651次,将242651除以BCC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小句总数20563644可知其使用频率约为1.180%(此处为保留3为小数),口语中与此类似。

表1 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表

根据表1可以绘制出柱状图来对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差异化情况做直观的展示。

图1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图

以上图标清晰直观的显示了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使用情况,首先从整体上看,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口语,两者分别为24.001%和6.382%,两者间的巨大差异说明书面语中更偏好于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从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来看,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可是>但是>不过>倒是>不然>只是>要不然>反而>否则>只不过>不然的话>否则的话>反倒>偏偏、居然>竟然、然而,但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不过>只是>可是>但是>竟然>居然>倒是>否则>然而>反而>只不过>不然>偏偏>反倒>要不然>不然的话>否则的话。从这种排序中可以看出,书面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不过”,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否则的话”,而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可是”,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竟然”和“然而”,这种巨大的差异也体现在不同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次序,例如排在口语中使用频率前列的“要不然”只能排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的末尾,而北京口语语料库中并未出现过的“竟然”,其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排在第五位。除去两者对比下的巨大差异外,还有一些共性存在,例如“可是”、“但是”、“不过”、“只是”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其使用频率都排在前列。

由于口语和书面语是两种区别很大的语体,而同一关联词语的语言功能相对一致,因此本文主要从语体角度探究差异原因。口语“叹词、语气词、象声词、儿化词、叠音词等的使用频率较高;句法结构较为简单,成分省略多”,书面语与口语恰好相反,以下例子很好的反映了两种语体的特点:

应该,应该继承,还是应该发扬,应该给青年要灌输这个东西。你要不然的话,现在都是,无论你什么叫长辈,什么叫,什么的一概不管,是哇。(北京口语语料库)

这些家伙看上去象是江湖中人,但是一个个表情肃穆,又缺少了那种江湖人惯有的匪气。萧然一时猜不透虚实,心说多一事不如少一时,于是看了一眼也没再说什么。(BCC汉语语料库)

由于口语多未经严谨思考,因此语句的连贯性不强,多出现重复、停顿等现象,例如例子中多次出现“应该”,这种语句通过加入关联词语可以改写为“不仅应该继承和发扬,更应该给灌输这个东西”,但书面语讲求逻辑条理,而“关联词是专门用来起衔接作用的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能表明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口语的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关联词语的使用,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上面数据所显示出来的书面语相较于口语而言,更偏好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这实际上是语体的制约作用,“语体制约着连词的出现频率,口语特征越典型,语篇中连词的单位个数就越低;书面语特征越典型,连词的单位个数就越多”。

语体的制约作用只是解释了书面语和口语在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总量上的区别,但之所以不同转折类关联词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使用频率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语体的选择功能,也就是不同的语体偏好于使用不同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本文以“然而”为例进行分析,“然而”是书面语中典型的转折类关联词语,例如:

虽然清贫如斯,然而他敬她爱她,怕她宠她,她想要的一切,他给了大部分,足够了,所以她是幸福的。(BCC汉语语料库)

但从表1数据可知,这两个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中均未出现,这与两个词语的历史演变有关。“然而”是由“然”和“而”合并而成,在古汉语中,“然”和“而”均可表示转折,例如: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僖公三十年》)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但是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然的回指功能不断弱化,被迫向右朝‘而字靠拢;‘而的衔接功能逐渐衰落,并使它向左收缩归向‘然字”,也就是说“然”表转折的功能逐渐衰落,逐渐转移到“而”的身上,现代汉语中“而”字仍然可以作为转折类关联词语实际上是古汉语的遗留。通过对北京口语语料库的检索可知,“而”字作为转折类关联词语出现了63次,使用频率为“0.101%”,由此可知口语更偏好于使用“而”,这正是语体的选择功能,也就是说“然而”更具有书面语的特点,“而”更具有口语的特点。正是由于语体的制约和选择功能,造成了两者在转折类关联词语应用上的巨大差异。

四、搭配模式

从根本而言,对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考察方法与“使用频率”部分的方法是一样的,即使用频率=所查询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相对应的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相对应语料库的小句总数。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北京口语语料库和BCC现代汉语语料库时,所设定的两个词语之间的间距都是20个字,也就是只有当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两个词语之间的间距在20个以内,才会被纳入本次的数学统计之中。

表2 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对比表

表2中列举的只是经过选择的部分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从表中数据归纳可知,转折类关联词语在书面语中共出现45169次,使用频率为0.577%,而口语中出现的转折类关联词语只有290次,使用频率为0.466%,这部分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书面语相较于口语而言更多地使用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总数上呈现出了悬殊的差异,尽管频率相差不是太大,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语料库规模相差太大所造成的。

从具体情况来看,“虽然……可”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口语中则是“虽然……但是”。无论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有许多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的使用次数为0,其中书面语有“虽然说……然而”,口语中有“虽然说……然而”、“虽然说……却”、“虽然说……只不过”、“虽然说……只是”、“尽管……然而”、“尽管……只不过”、“只是……才”、“虽说……不过”、“虽说……其实”、“虽说……然而”、“虽说……只是”、“虽说……而”、“虽说……只不过”。除去出现次数为0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之后,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此排列可知,书面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使用情况为:“虽然……可”>“虽然……但”>“虽然……只是”>“只是……才”>“虽然……但是”>“虽然……不过”>“虽然……可”>“虽说……而”>“虽然……其实”>“虽说……只是”>“虽说……不过”>“尽管……但是”>“尽管……可是”>“虽然说……只是”>“虽然说……不过”>“虽说……可是”>“虽然说……却”>“尽管……只不过”>“虽然说……可是”>“虽说……其实”>“虽说……只不过”>“虽然说……只不过”>“虽说……然而”>“尽管……然而”;口语中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使用情况为:“虽然……但是”>“虽然……可是”>“虽然……可”>“虽然说……可是”>“尽管……但是”>“虽然……但”>“尽管……可是”>“虽说……可是”>“虽然……只是”、“虽然……不过”、“虽然……其实”、“虽然说……不过”。由此可知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高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是“虽然……可”,出现12576次,使用频率为0.161%,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为“虽然……但是”,出现170次,使用频率为0.272%。

对转折类关联词语搭配模式在书面语和口语应用情况的差异化分析要立足于前面对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分析,因为搭配模式是由单个的转折类关联词语组合而成,单个转折类关联词语使用情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搭配模式使用情况的差异,例如口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转折类关联词语为“但是”、“可是”,而在搭配模式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为“虽然……但是”、“虽然……可是”。

五、结论

在一系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图标清晰直白的表现出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使用情况,通过这种对比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了解不同语体的语言特征,同时也能更好的把握实际运用中的转折类关联词语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从语体特点的角度对这种差异性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差异性的产生离不开转折类关联词语及其搭配模式自身的特点。书面语最初本不存在,书面语的出现不仅使语言能够以实物的形式得以保存,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演变。转折类关联词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差异化的应用情况实际上正是语言演变的证据,对这种差异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刑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张文贤、邱立坤:《基于语料库的关联词搭配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4期

[3]崔建新、张文贤:《不同语体下连词使用率的统计与分析》,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选,2004年

[4]刘利:《“然而”的词汇化过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书面语口语
口语步步高:乐说节假日
“口语和书面语转换”备考指导
关于初中学生书面语感的思考与提升策略
酒中的口语诗
汉语书面语与口语的特征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引言”部分的结构模式分析——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从语法范畴视角解释日本学生英语书面语错误
基于语料库的不同水平书面语的言语失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