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实验记录”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跨海大桥”

2015-06-29顾恩甲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素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探究已经成为科学学习的核心。但是,探究活动中的科学记录往往被教师所忽略。本文从精心设计记录表格,体验形成过程;人人参与记录过程,巩固科学概念;合理分析记录数据,体现真实价值;科学评价记录结果,发展学生素养四个方面阐述了“科学记录”在科学课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记录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5-02

小学科学的新课程改革给学生发展带了最大的优势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探究”。在《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成为科学课的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我们的科学老师往往把学生动手操作视为科学探究活动的唯一方式,其实在课标中明确提到了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因此,我认为要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方式有很多。而课堂教学中的“科学记录”就是探究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因为它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科学规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地进行科学记录,可以使他们的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一、精心设计记录表格,体验形成过程

现在的科学课,要求我们精心准备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因此,我们也要在课前根据不同的探究内容,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实验记录表。而我们所谓“精心”设计的记录表,有时过于繁琐、复杂,使学生索然无味;有时要求显然过于笼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这些看似新鲜夺目,花费很多心血设计的记录表,其实都是用处不大。

那如何设计有效、使用的记录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前的安排

教师对探究记录表的设计应该从活动前的准备开始,要提前充分考虑本次活动所用的时间、填写的要求、如何有效地记录等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可能有效的实验和记录。

2.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时的记录

在科学课中,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实验活动,他们很难在中途割舍下手中的实验来填写记录表。还有的同学不喜欢记录是因为他们认为记录太枯燥。干巴巴的几个字对他们没有吸引力,特别是需要用很多文字来做记录的,更是无人问津。因此,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简单的记录表,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形式,如: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另外在版面的设计时,尽可能符合小学生心理。这样,学生在填写记录表时就会增加填写的兴趣。

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实验的记录表可以让学生用“↑”、“↓”来表示沉浮,这样就节省了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当场记录。再如《月相变化》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剪出各种月相,贴在记录表上,这样的记录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月相观察更加明显。

3.设计时应考虑探究活动后的评价

记录表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活动后的分析、交流上。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记录表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是否简单,学生的汇报是否可能没有顺序、随意等。另外,记录表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记录后评价,如果只有学生的汇报缺乏评价会使学生的记录积极性受到打击。

例如在记录表的最后可以加上不同形式评价语,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录表进行自我评价等。

二、人人参与记录过程,巩固科学概念

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以后,我们发现在很多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中,老师给每位学生布置了不同的任务,有的是实验员、有的是观察员、有的是材料员、有的是记录员。各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记录的任务则往往由记录员来完成,好像其它小组成员与记录没有任何关系,久而久之,其它成员将会懒于动笔,漠视记录。记录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由自己的记录,别人的记录我们只能作为参考。因此,我觉得在探究活动中,我们不能机械地安排一名记录员,要让每个成员有机地结合,他们都应该有自己的记录表。

我听公开课的时候,发现上课的老师都会使用记录表,而且他们也确实非常用心地设计这些记录表,但在下课了以后,很少有老师问及学生手中的记录纸。

例如,我在听《抵抗弯曲》一课中,老师对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宽度的数据分析非常仔细,学生的记录表中也详细的记录了实验的数据。但是,当我下课后去询问学生纸的厚度、宽度对抗弯曲能力,哪个影响较大时,惊奇地发现有好多学生竟认为影响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他们的记录表上有明显的数据啊!他们的回答告诉了我答案“记录表4人拼一张,我们没有。”是啊,记录表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反思,面对自己的记录表,通过自己的回忆和反思,能使他们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科学概念。

在许多的公开课上,我也发现学生很少会把这些记录纸保存起来。因为,每个小组只有一张记录纸,所以学生大部分都把它扔进了垃圾筒。他们并不懂得这一张纸的价值所在,但如果我们能让他们人手一张,也许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流失了。因此,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记录,让他们都保存一张有价值的记录表,这样对学生的知识巩固将有很大的帮助。

三、合理分析记录数据,体现真实价值

郁波老师曾经说过:“科学课的记录表是要学生填写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实际现象和收集到的数据。记录没有‘对与‘错的标准,描述的是真实性与准确度。”

虽然现在的科学教学是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快乐、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是,我们在重视学生探究过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探究得出的结果。

现如今,很多的科学课在探究活动结束后,只是代表性的让几个小组发表他们的实验记录,更多的小组则是在倾听老师的总结。而有的则是老师讲活动过程中指导好的几个小组请上台来展示一下,对一些有问题、记录“错误”的小组根本不加理睬。甚至,有些老师在活动结束后根本没有时间来安排学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时间,对于学生手上的这些记录表,只是作为这些科学教师点缀课堂的装饰品。

其实,如果我们能好好利用这些记录,也许我们能指导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这课中,学生自制了洋葱表皮细胞,每个学生都画下了自己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细胞。在随后的讨论、汇报中,多数的学生都发现了洋葱表皮的细胞核,但有一个小组却没有观察到细胞核。我马上追问其他同学“你们觉得出现了这个结果,他们小组在做观察时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说出了很多可能,最后分析发现:因为他们使用的物镜和目镜都是低倍镜,所以需要学生在进行测观察时无法发现细胞核。根据这个有用的结果,我再次强调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显微镜时的注意事项,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

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些看似没用的探究结果给丢掉了,只要加以分析这些实验结果终能体现其重要价值。

另外,我们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交流、总结出有用的东西,让他们亲历整个记录的过程,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发挥记录表的作用。然后,让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记录成果,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学生慢慢地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性,自觉养成探究过程中记录的好习惯。

四、科学评价记录结果,发展学生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我们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还不是很多,许多老师还是会用考试的方法,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实,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像学生的学习一样,要用事实来说话。所以,我认为可以尝试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把学生的记录也作为期末考核的一种形式。例如,将学生记录表的积累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也可以学生现场探究、记录、分析、汇报,教师根据情况现场打分等。这样既让学生倍感新鲜,也能让学生重视平时的记录、使他们的科学素养得到极大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实验记录”是科学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的科学老师继续一起探讨实验记录在课堂上的有效使用,促进学生真正的亲历探究的全过程,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充分运用形象化的科学记录,有效促进科学概念的形成》 李伟臣

[2]《科学记录的深思考》 曹炳达

[3]《灵活地进行科学记录》 韩玉明

作者简介:

顾恩甲,男,本科学历。现在工作单位: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开设物理学史对高校师范生科学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