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适、岑参边塞诗的不同之处

2015-06-29李春燕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岑参边塞诗

李春燕

【摘要】唐朝国力的强盛和文人追求边功的时代风尚,促使众多文人竞相加入边塞题材创作的行列,高适、岑参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关键词】高适 岑参 边塞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88-01

唐朝国力的强盛和文人追求边功的时代风尚,促使众多文人竞相加入边塞题材创作的行列,高适、岑参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然而,虽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但两者在具体的创作环境,构思方式乃至表现体貌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现将二人诗作的不同之处归纳起来,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是创作环境的不同,高适两度出塞,一为燕赵蕲北,一为河西陇右,代表作有《塞上听吹笛》 《金城北楼》 《塞上》。岑参亦两度出塞,具体地点自陇右以西,直至穷尽唐朝国力所能达到的西部极境,更多反映西域风光,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戈壁滩》写出了戈壁风光。由于实际创作环境的不同,所以诗歌在表现内容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二是表现体式的不同,高适诗以五言为主,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蕲中作》 《塞上》 《寻西山隐者不遇》等,七言诗相对较少。岑参诗虽五言诗较多,但七言诗的比例也较大,并且他的诗作杰出的几篇都为七言,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 《碛中作》等。高适以儒家道德观念与中和美精神为准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一种浑朴厚实的体貌风格,而五言诗恰好适应这种需要。岑参的性格特点为尚奇,结合他出塞时看到的西域奇境,在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激越畅达的风格,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写出轮台的荒远与中原气候风物事物不同、语音的差异。此外,高适的边塞诗许多有乐府旧题,几篇有名的七言歌行也概莫能外,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显然与六朝边塞诗传统直接相关,如鲍照写边塞战争生活的《代自蕲北门行》 《代东武吟》等诗,与《燕歌行》极为相似,而岑参的边塞诗则多为自创新题,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及眼前所见直接命题,如《火云山歌送别》另如“黄沙碛里客行送,四望云天直下低”,写处在空旷无垠的沙漠之中似乎天幕低垂的特殊感受。“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马疾过飞鸟,无穷超夕阳”写骏马飞驰愈远愈小,如同一只飞鸟的奇特幻想,这些诗就造成诗中描写对象的集中充实。

三是着眼角度的不同,高适出塞,着眼点主要在于写辽阔的自然景观和威武雄壮的兵阵军营。因此,展现在其眼前的一方面是“北望太行山,峨峨半天色”的苍莽风光,另一方面则是“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的严整军容,这也体现了他的胸襟抱负。岑参出塞,着眼点则主要在于对奇丽的异域风光的奇特感受,看到奇特景物便即兴写作,并寓情于景,并好用比、兴手法,着色绚丽。如《火云山歌送别》 《走马川兴奉送出师西征》。从“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这几句诗就能看出西域自然风光与中原的不同之处。所以,高适悲壮而厚,岑参奇逸而峭,高适的诗雄浑,而岑参的诗奇丽。

四是构思方式的不同,高适,岑参边塞诗都是以真实的边塞生活经历为基础,因此都是写实诗,描写边疆发生的事。但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却表现出不同的构思方式。高适诗着重于纪实背景上的阶段性概括,“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也写丈夫思乡,妻子断肠的矛盾。“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蕲北空回首”。以及将军士兵苦乐不均的矛盾“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通过描写将士的生活场景及各种矛盾来写出边塞士兵的疾苦,以及渴望平息战火,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而岑参的诗则着重于纪实背景上的细节性夸张,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火山云歌送别》等诗中运用比、兴手法,他笔下的雪域雪景,不仅铺天盖地,而且灿烂如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同时歌颂大唐帝国的赫赫军威,赞扬将士克敌制胜的爱国精神,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从“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便能体现出作者的抱负。乡思边愁让久戍不归的他写出来,格外深挚真切。《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更是千古思乡诗作的代表。

综上所述,同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性人物,高适岑参在创作风格上还是有不同之处,这与他们的自身经历,所处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以上只是对他们诗作不同之处的浅显论述,这两位边塞诗人对异域风情的描写,构成大唐文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二人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

猜你喜欢

岑参边塞诗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山房春事(其二)
一时之辱成就了岑参
凉州月
又恨又爱是岑参
论中唐边塞诗
又爱又恨是岑参
唐代边塞诗里的情长思远
边塞诗概念小考
论王维的边塞诗及其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