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
2015-06-29李韦
李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教育逐渐趋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了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着重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能力。师范生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教育水平和社会文化水平,就必须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师范生 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6-02
前言: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小学教育的师范生又决定了我国的基础教育,因此只有提高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实现课堂内容的变革,丰富课堂教学信息,才能提高我国整体基础教育水平。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是我国未来基础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师范生整合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
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含义
在本文的阐述中信息技术就是如今已全面普及的网络技术,而整合就是将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其实就是使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改变教学环境,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提高基础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影响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教学改革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堂内容的整合,是比较重大的教学变革。但其也可能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使师范生无法适应改革内容,从而降低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因素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师范学院教师对教育改革创新的态度,若教师对改革创新持肯定态度,积极培养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能力,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方式,那么师范生也就会很快适应教学改革,从而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效掌握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师范生自身因素
师范生在整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信息化知识,提高自己信息技能,为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若师范生调整好自己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心态,那么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将指日可待。
对于这些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师范生应学会有效控制,从而提升培养自身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
三、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科学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设置为必修课程,并要求学生选修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从而提高师范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间接提高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能力。开设大量相关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师范生整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的条件。积极提倡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从而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从中获得灵活知识,例如,在未来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等。
(二)提高师范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院校教师是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因此师范院校教师应先行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掌握扎实的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创新水平。结合不同学科特点的同时注重案例设计,从而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教师应普及实践教学,从而引导师范生积极主动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未来师范生对小学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创新人才。
(三)构建信息化环境资源
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的实质就是改变旧的教学观点,从而实现以教师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给小学生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自主探究水平。因此为了提升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构建信息化环境资源是必要的。
结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提升不仅应从课本的理论知识中获得,还应通过观察教学案例,从而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整合能力,师范学院的教师应安排师范生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进行操作等,使其亲身体验所观察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加强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在宝.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刘朝丽.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策略探索[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1.
[3]李书明.师范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