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生活体验成长
2015-06-29王海春
王海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3-02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是近年来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广泛关注的课题。《指南》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带着“教育回归生活”的初衷,本学期初我就和中一班的孩子们一起走向了大自然,亲历了“腌萝卜”的生活体验。
一、拔萝卜——“课程的生活化”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
春天到了,幼儿园种植区的红萝卜丰收了,孩子们一边散步一边热烈讨论着:“我们家也有好多萝卜呢!”“我家有白萝卜、红萝卜!”……听着孩子们的交流,“这不正是极好的生活体验课程吗” 于是,我和孩子们约定“收萝卜”。
“怎么拔呢?”孩子们讨论开了:“用锄头”“用小锹”“用铲子”“用镰刀”“用靶子”“直接抓住叶子拔”……第二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了自己感觉顺手的工具,有小锹、有小耙子、还有小锄头等等。孩子们拔的热火朝天,一会儿就拔满了一箩筐,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开心极了。有的说“我拔了2个”,有的说“我拔的萝卜最大”。于是,我让孩子数一数自己拔的萝卜有多少颗,有几颗大的,几颗小的,合起来有几颗?能按照大小排序吗;再让宝贝们观察萝卜长什么样,颜色是什么,孩子们通过看、摸,知道了萝卜的颜色、形状;孩子们还饶有兴致地说自己家的胡萝卜、白萝卜等……拔萝卜的延伸活动还真精彩。
二、腌萝卜——“课程生活化”关注幼儿的自主体验,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
萝卜丰收了,自然就想到怎样吃萝卜。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有的说送给厨房奶奶烧汤喝,有的说“萝卜烧肉”味道很鲜美……,其中一个孩子说“可以腌着吃!我婆婆就是腌成一罐一罐的送给亲戚的”。 “腌萝卜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也想尝尝呢!”于是,大家将拔来的萝卜一部分送到幼儿园的厨房烹饪,还有一部分留着开始尝试“腌萝卜”。
1.第一次“腌萝卜”。
怎么腌呢,孩子们讨论起来:“先洗萝卜,然后切成一块一块的”“要放盐呢”“不对,要放糖”“还要放酱油”“放葱”……小丁说“我们家有腌好的萝卜,明天带来”。
第二天,小丁找来自己家里的腌萝卜,我让孩子观察然后再说“怎么腌”。他们认真观察之后说:萝卜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罐子里,加上佐料,封起来,这样就腌好了。
真的是这样吗?按照孩子们的设想,我提供了他们需要的材料、工具以及观察记录表,孩子们就动手干起来了。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萝卜,用小刀把萝卜切成块,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选择的萝卜以及自己切了几块。接着选择佐料开始腌萝卜。佐料有盐、糖,他们自由选择并记录自己用了什么,用了几勺。撒上佐料之后,盖上盖子,有的孩子还摇一摇说要让萝卜的每个地方都有这些佐料。最后,每个人画上自己的自画像贴在罐子上,为了方便辨认。
几天后,我让他们观察,他们发现罐子里有很多水,而且味道闻起来有点怪味。他们议论:“是不是只能放上盐,或者只放糖”“盖子没盖紧,有空气进去长细菌啦”……随着第一次“腌萝卜”的失败,孩子们正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大家纷纷表示“我们重来腌一次”,一股不成功誓不罢休的样子。
2.第二次“腌萝卜”。
在腌之前,我让孩子们尝了一下家里腌好的萝卜干。孩子们有的说是咸的,有的说是甜的。那到底里面放什么佐料呢?我问他们。因为有了前两次腌萝卜的经验,孩子们决定将晒好的萝卜一部分用盐腌,一部分用糖腌,并分别作好记号便于区分。
三天后,孩子观察到罐子里没有水。
再过了一段时间来看,放盐的萝卜和老师带来的一样可以食用,而放糖的萝卜坏了。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腌萝卜的时候,要将萝卜洗净切成小块,放在太阳下晒成萝卜干,最后用盐腌,密封一段时间就可以了。
在“腌萝卜”过程中,教师实践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制作“腌萝卜”, 更是在劳动的过程中,懂得了要专注、有序、学会保护自己以及分工协作。儿童通过自主体验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在失败到成功的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技能和学习品质的发展。尤其是老师提供的材料、工具以及记录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走进自己的探究世界,真正自我建构、自主成长。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课题批准号DHA010260)在其研究成果《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指出:课程生活化意味着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生活世界里,不再受成人利益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奴役,其典型特征是课程的具体性、直观性、主体性,课程从幼儿自然的发展规律中设定目标,课程从以自然态度面对的生活世界寻找内容,课程以向现实经验的还原为指针确定实施的策略。“腌萝卜”的经历带给孩子是难忘的实践中学习与生活中成长的喜悦,如此般处在生活世界里的儿童才真正可能享有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