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3,落实课改真简单

2015-06-29陈国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研讨新课程学会

陈国胜

【摘要】“123”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123”(1个问题、2个环节、3个落实)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积极研讨、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反馈巩固,在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方式,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努力实现解放老师、解放学生、全面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123 课改 简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3-01

“123”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采用“123”(1个问题、2个环节、3个落实)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积极研讨、预习探究、展示交流、反馈巩固,在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技能,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方式,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努力实现解放老师、解放学生、全面提升的目标。“123”课堂教学模式中的“123”既是内容,也是步骤。顺着“123”的指引,将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磨砺。

1.“1”就是指提出“一个问题”(关键点、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本节课的要解决的重点)

“从这课书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也是学生预习的唯一问题,但要进行分解与引导,明确要求,完成规定任务;如果没有预习,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学习五分钟)老师提问,学生自由回答。

过渡:你是怎样学到这些的?下面进行小组研讨。

2.“2”就是指“两个环节”: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根据重点内容,老师设计好研讨题目和要求。在开展小组研讨的同时,老师到各小组检查情况(包括预习情况,因为这也是预习的作业),指导学生大胆、认真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展示,这是课堂的核心环节:

以小组为单位走到台前,选派小组长或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补充;或者做评判,纠正错误;更加鼓舞他们进行挑战,这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

学生提问挑战难度:其他小组成员就当前问题向台前同学请教或提出质疑,请他们解决;如果他们无法解决,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忙。这是体现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磨砺的部分,应该重点加分,问得好的要加分,回答得好要加分。

采取站起来就问就说的办法,鼓舞争先,但一定要在别人问完、相关人员回答完后才进行,防止混乱。教导学生要学会听讲。

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展示,注意加分,并寻找合适环节进行总结。

3.“3”就是“三个落实”:落实训练、落实总结、落实解疑(本课的难点)

(1)落实训练: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或者是其它配套的练习)相关题目或者是其它对应练习,考察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

(2)落实总结:老师出示“学完本课后,我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回答,老师最后总结。

(3)落实难点解疑:学完本课后,我还有下面不懂的地方?(提问完成后让学生再面向全体同学问:“谁来帮帮我?”)

高效:让课堂真正符合新课标。“123” 课堂教学模式自始至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创设机会、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实用:扎扎实实学知识,快快乐乐提素养。“123” 课堂教学模式以符合学生成长、学习规律为依据,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研讨、展示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完成作业、锻炼能力、提升素养,既做到了减负,又实现了提质。

简单:环节清晰,容易操作。一个星期上手,一个月熟练,从此享受课堂。没有繁琐的备课,没有复杂的环节,简简单单的“123”,就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就实现了课改的目标。

4. “123”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23” 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快乐、智慧地学习,让老师轻松、幸福地教学。其出发点是两个“有利”:有利学生的发展,有利老师的减负。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老师要进行两个“转变”:转变备课思路,由备老师怎么讲转变为备让学生怎么讲;转变教学位置,由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2014年11月,在深圳市人民政府督导室对泰宁小学进行办学水平评估时,评估组这样评价“123”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明确规定了1个问题2个过程3个落实,引入了讨论、质疑、分享环节,变课后作业为当堂训练意义非常大,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赋予课堂学习新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分享,这是对传统教育惯性开出的一剂良方。”认为“123”课堂教学模式激励了老师,树立了学习榜样,提高了教学质量,连续三年来,各科成绩与区均分的差异越来越小。强势推进新模式好像是教育园地上的一场硬仗,没有锐利的铁楸不足以将坚硬的石块撬开,栽上新的幼苗。

参考文献:

[1]张荣伟. 我国基础教育“十年课改”的反思. 课程·教材·教法. 2010,(12).

[2]王新民, 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化的研究. 中国电化教育. 2012,(08).

[3]邵光华. 关于教师课改认知的反思性分析与启示. 教师教育研究. 2014,(05).

[4]蔡可. 新课改:尚未完成的教育启蒙.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3,(4).

猜你喜欢

研讨新课程学会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学会分享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