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设计和应用
2015-06-29董绪章张春横
董绪章,张春横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2)
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另一个是应用后取得的效益。如何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企业效益提升,是摆在每一个实施会计信息化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相关管理理论和工具,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设计、管控和应用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科学有效、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模型,对同行业企业构建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提供借鉴。
1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设计
平衡计分卡是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将组织的战略落实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目标值的一种新型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平衡计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实现战略制导”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保证企业战略得到有效的执行。凭借这四项指标的衡量,企业就可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实现企业战略落地,平衡记分卡一方面保留传统上衡量过去绩效的财务指标,也兼顾了促成财务目标绩效因素的衡量;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也关注学习与成长,把组织的使命和策略转变为一套前后连贯的系统绩效评价量度,把复杂而笼统的概念转化为精确的目标,可以寻求财务与非财务的指标之间、短期与长期的目标之间、落后的与先进的指标之间,以及外部与内部绩效之间的有效平衡。
围绕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设计支撑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第一,财务层面对应会计信息系统业务,设计一些涉及系统集成、业务流程改进、数据使用方面的指标,反映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和管理提升。第二,客户层面对应会计信息系统服务,设计一些领导力、执行力、员工满意度等指标,反映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对用户创造的价值。第三,内部运营层面对应应用效果,设计一些反映应用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效率或增加效益的指标,反映会计信息系统对改善企业运营管理和经营成果做出的贡献,如库存量的下降、库存周转的加快等。第四,学习与成长层面,企业要创造会计信息化长效机制就必须关注学习与成长,这是确立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前三个层面通常会揭示企业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需的能力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引入学习与成长,对员工进行培养与再造,弥补新型能力的差距,为前三层次做好支撑。通过以上评价指标架构,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应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业务、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应用效果、学习与成长4个一级指标,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入研究,确定2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5分,合计100分见表1。
表1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
2 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管控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见图1。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运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
图1 评价过程PDCA循环
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过程采用PDCA循环,对评价过程按照计划、执行、检查、修正这样的顺序进行管理,并且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第一步骤计划,企业建立《会计信息化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会计信息化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制定评价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定评价指标选取的范围和标准,编制评价工作计划和过程管理细则,指导会计信息化评价工作。第二步骤执行,按照《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操作检查办法》,每月至少组织实施检查一次,做好检查记录。日常检查内容包括制度和流程执行情况、用户操作及权限检查、数据维护等,对不合理项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在系统内能够提取的,设计系统监控程序,实现实时监控;在系统外收集的,设计相关表单等原始凭证,并做好日常记录,保证日常操作的可执行性。第三步骤检查,每月通过系统应用情况通报会、会计信息化日常例会和专题分析会,对评价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和暴露涉及评价指标及过程管理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和做好记录。第四步骤修正,根据检查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改进会计信息化系统和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总结失败的教训,进而修订和完善 《会计信息化评价管理办法》,周而复始,提高会计信息化评价工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问题的持续改进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以上四个步骤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而是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地优化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和应用环境,如此闭环并循环往复,才能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落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价值才得以体现,生命力才得以保证。
3 会计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应用
没有量化的评价就谈不上管理,说明评价对改进管理的重要意义。企业要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优良的单位不仅要给予表扬和奖励,还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予以宣传;评价结果中差的单位要给予相应的批评和处罚,总结落后的教训并予以改进。通过科学有效的运用评价结果,要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导向,促进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以下是某季度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某季度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
雷达图是财务分析报表的一种,是将一个企业的各项财务分析所得的数字或比率,将比较重要的项目集中画在一个圆形的图表上,来表现一个企业各项财务比率的情况,使用者能一目了然的了解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形及其好坏趋向。采用雷达图显示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能够有利于科学运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改进,某季度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该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良好。从总体指标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和服务得分较高,应用效果次之,学习与成长得分较低,这反映出直接抓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工作最容易被员工认可,而且能够在应用效果上有所提升,但抓学习与成长过程比较慢,见效也不是很明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从具体指标来看,制度标准的制定与执行、员工操作及时性、销售开票及时性得分最高,这说明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非常重要,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员工操作及时性、销售开票及时性等具体操作只要做好制度管控,也是短时间内最容易收到成效的。领导力、执行力、员工满意度、库存周转率提升、凭证差错率降低、系统工作环境、数据维护效率和质量得分次之,这说明领导力对整个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如果领导重视,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就强,员工满意度就高,应用效果就明显,系统工作环境就能相应得到改善。如果领导不重视,会计信息化评价各项指标就要差一些,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就要难一些。同时,系统操作及时性好必然有利于库存周转率的提升,数据维护效率和质量提升必然带来凭证差错率的降低,制度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好必然提升服务执行力,系统应用效果高了必须员工满意度就高了。
图2 某季度企业会计信息化评价结果
会计业务的集成与协同、业务流程的改进与创新、问题处理效率及程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定额外领料降低、员工培训效率与程度、激励约束机制得分处于中游,说明企业对这些工作都进行了计划和组织,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存在提升的空间。核心业务的集成与协同、业务流程的改进与创新、问题处理效率及程度工作是长期的工作,会计信息系统只要应用,就需要在业务、管理及服务上持续完善和改进。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定额外领料降低是专项工作,通过基础预算和设定合理的指标,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达到预期效果后,就可以将关注点聚焦在某个指标的改进上或转移到其他指标的改进上。员工培训效率与程度、激励约束机制是支撑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关键指标,一个在前面引导员工“让我干”提升业务素质和新型能力,一个在后面支撑“我要干”提升系统应用价值和企业绩效。
生产订单关闭及时性、生产资金占用降低这两个指标得分最低,说明这两个指标对现有会计系统影响最大,反映出现有信息化生产方式对企业传统生产造成的冲击巨大,企业改变了原来完全依靠手工计划和调度指挥的方式,形成了生产系统从计划、创建生产订单、车间执行、关闭生产订单等信息化管理与原有方式存在差异,需要今后持续改进。信息化文化建设指标得分较低,说明企业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基础层面,以落实系统具体工作和提升应用效果为主,支撑系统的建设还比较落后,信息化文化建设还要在转变思想和创造价值方面大力强化。
总之,会计信息化应用需要持续发展和变革,各评价指标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指标评价结果既要客观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化状况,又要科学有效的加以运用,指导企业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型动力。
[1]陈志祥,吴俊峰.企业资源计划项目综合评价指标及应用实例[J].中国工程科学,2005(3):35-40.
[2]杨兰兰,姜东民.ERP实施的问题和实施效果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4):34-37.
[3]刘慧.ERP 系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东方企业文化,2010(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