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的角度论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性

2015-06-28李鑫扬LIXinyang王艳WANGY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用户

李鑫扬 LI Xinyang 王艳 WANG Yan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430070 Wuhan)

一、引言

景观指的是包括土地、山水、风景在内的自然空间和人类活动参与、规划、改造自然的人文空间的综合体,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属性。景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周围的空间,包括广场、道路、地面、公园、庭院等,再细分还包括户外广告设施、路灯、喷泉、公共雕塑、休闲长椅、凉亭等。所有的这些形式组合在一起,反映了景观无一不在一个城市的社会、历史、文化、生态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着的有形的、无形的,或者直接感知的以及难以感知的影响。

城市指的是包含人们的生活场所、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在内的物质产品,及其伴随而来的人们活动积累的传统、文化和经验等精神产品的糅合体。城市景观指的是景观在城市中存在的形态,按照景观的表现形式,可将城市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两部分。自然景观指的是山脉、河道、树木等城市水域、绿地景观等;人工景观指的是建筑、雕塑、道路、桥梁、园林、都市民居等城市建筑景观和有文化传承作用的人文景观。

景观设计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广义的景观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要求设计者用科学的理论来调研和分析土地,对场地进行规划和控制,对整个项目进行统筹安排,满足景观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最终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狭义的景观设计,则是以环境美学为基础的对城市的生活环境进行改造和美化的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指城市的公共空间,包括地势、地形、水体、街道、植被、居住区环境、公共雕塑等。以往关于城市景观的研究,多围绕审美价值、美学特征、美学规律来展开讨论。城市景观是区别于私有产品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会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设施以及生活方式,其中必然会引起公共安全问题的思考。

城市景观安全,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城市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前提,深入研究城市景观安全问题,有利于保障城市良性发展,保障景观设计向科学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1]。

本文主要围绕狭义景观设计的概念,重点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从人的角度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安全原则和安全要求。

二、从人的角度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向度

从历史上来看,原始的未经破坏的自然风景,在工业革命以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在历代人类为了生存而对自然进行的适应、改造、再改造中,与人类产生了紧密的关联,景观被无意识地赋予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义。

阿诺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在《环境美学》中提到:“地理学家开始用‘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一词,意指因为人类活动影响而塑造出来的景观,人们的耕作方式、建筑样式和居所,都会在土地上留下印记。研究中同时出现了‘美学景观’(aesthetic landscape)的概念,指在自然地带留下了人类的生活态度、意义、价值和情感等心理痕迹的景观。从此,整合的景观理论日益成形”[2]。

艾伦·卡尔松(Allen Carlson)在《自然与景观》中如此定义“景观”一词:“如果将景观与地形、地域或场所相比照,我们不难看到,景观是凭借欣赏者的眼睛与意识来构筑的,这正是景观概念之核心。”[3]

以上这些学者的观点,从人的角度说明了景观中人文意义的渗透,将景观与单纯意义的“风景”区别开来。因为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在工业化生产方式延续的今天,已经几乎不存在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的脉络,文化和景观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社会文化催生了各类风格的景观设计,景观存在的状态,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有能动的反作用,用户对城市景观设计安全向度的反映程度,亦可以作为评价其设计安全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人们在接触一件事物时,从最初的碰撞到交汇到思考到结论,都运用到这两种思维的相互作用。直觉(感性思维)与分析(理性思维)是有机统一的。

感性思维,意为“包括掌握诸如体积、运动、空间、形状或颜色之类感觉上的特性之间关系的创造性工作……艺术家主要地依靠感性推理完成其绘画构图。这种推理是由下意识的过程操纵的”[4]。理性思维,是指人“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主观心理活动以及人类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逻辑思维能力”[5]。

就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安全问题来说,主要是指城市景观的可观看、可触摸、可感觉部分给用户身体上和心理上带来的感受。从景观设计动态和稳态的内部结构、材料构造的特性、规定的功能和隐性的功能等需要经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面,可以使用户得到理性的安全;从景观设计的表层外观形态、材料的质感和色彩、给用户心理的抚慰感和安全感等可以带来直观感觉的方面,可以使用户得到感性的安全。

1.从人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理性安全

从人的角度阐述景观设计的安全要求,认为人的本质需求,导致了人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安全措施的保障。无论是从人自身生存的角度,还是从人在城市景观的公共空间中的使用角度,安全性都是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探讨用户的理性安全问题,主要是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方面要满足人的需要,以及人体感官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反应这两个方面来说明。

(1)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要满足人的需要。城市景观作为一个公共空间,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确切地说,城市景观是以人为主的生态空间。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类、满足人类,是城市景观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而且,城市景观是存在于城市内部的,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位,人类活动也会对城市景观的面貌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人类的活动习惯,要作为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参考元素。

城市景观与人的关系直观的反映,是城市景观对使用它的用户的身体以及心理安全的影响,而身体安全与心理安全相比,身体安全又是在人类考虑安全问题中排在第一位的。也就是说,城市景观是否会对使用它的用户的身体产生直接的伤害,是人首先要考量和关注的。

这样,城市景观设计与人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城市景观的功能是否满足人的需要,重点是人的安全需要。城市建筑景观是城市景观的构成主体,与人的关系相当密切,人们每天都要出入大大小小的建筑很多次,有多少次人们在进出一个建筑物时,因为不清楚门是往里推还是往外拉,而被建筑物的大门无情地挡在门外?

比如,两扇往外推的门(见图1),出门时人们要推门的哪一侧?A门上的横把手将操作信息隐藏起来了,用户无从知道推门时应该往哪一侧用力,这真是一扇令人头痛的门。B门横把手上有一块平板被安装在往外推的那一侧,用户一看便知正确的开门方法,这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操作上的烦恼[6]。

图1 两栋商业建筑的门把手设计[6]

试想,当人们在商业建筑里遇到了紧急情况,而门横把手正如A门那样的设计方法,那门的作用不但不能帮助人群快速疏散,反而增加了人们离开建筑物的难度,严重的话还会造成人群在门附近形成拥挤的状况,从而形成难以避免的安全隐患。显然,这样的门把手设计,已经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如今,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城市的绿地景观,是最接近自然生态的城市景观。在城市中建立稳定生长的绿地群落,是绿地景观安全的基础。城市化的后果,是自然绿地系统大多被人工植被所取代或重建。实质上,这恰恰是破坏了整个片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基础,其危害性不言而喻[7]。自然绿地既能够提供给人类清新的氧气,也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这些都是有助于人类安全的优点,也是人工化的绿地系统所不具备的天然优势。

(2)重视人体感官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反应。用户对于城市景观的反馈是两者互动的基础,没有用户的使用体验,就得不到景观设计到底能不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准确信息。仿生设计可以追溯到古人用的打制工具——木棒和石斧,其模仿的是自然中的木棒和石头;用的骨针模仿的是鱼骨;直到现代的飞机等流线型工具,模仿的则是飞禽的体型等。

仿生景观设计,遵循的是向自然靠拢的设计原则。城市建筑也是在模仿自然的道路上,从巢居、穴居,慢慢发展到现代的建筑的。

仿生的城市景观,往往通过引入自然要素起到隐喻和象征的意味,借鉴自然的结构可以使景观自然地融入大地,同时引起用户的注意。水域景观的能动性,常给用户带来视觉、听觉、触觉方面的不同感受。有水景的地方,尤其会受到大众的喜爱,因此,水景也是设计师永恒的表现主题[8]。

仿生的城市景观设计,试图以亲近自然的方式获得用户们的反馈。实际上,仿生的城市景观设计,是将人工的设计手法巧妙地融入有形无形的自然因素,而人们在这种恰当的自然与环境的融合之中做出的反应,也必定会是积极的。反之,如果水域景观遇到水中污染物增多,排污设施不健全,抑或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净化处理等问题,那么势必会给生活在景观周围的人们带来安全上的隐患,给人体感官带来不和谐的刺激影响,这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中有可能对人体安全产生威胁的问题。

2.从人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感性安全

从人的角度探讨用户的感性安全问题,主要阐述的是城市景观设计对用户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例如,城市景观设计对用户心理上所产生的归属感、认同感、情绪稳定感和适应感方面的影响。

(1)归属感。归属感是人的基本情感的需要,从归属感中,“人们可以得到富有成果的‘邻里意识’”,这些“在贫民区内狭窄而不长的街道中,倒可以取得成功,而宽阔的改建方案却往往遭到失败”[9]。

现今社会,城区和街道在不断改造以适应城市化前进的节奏,马路在不断变宽,住房越来越宽敞,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城市建筑景观高度密集地林立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且现代建筑都是一群有着同样的钢筋混凝土、钢框架、玻璃幕墙的外观轮廓趋同的建筑机械产品,城市已经失去了本身的地域特色。

现今的人们走在城市的街头,已经全然无法感受到自古所传承的文化气息。城市在一天天地变换版图,城市景观也在每天变换样貌,但是对用户的人文关怀却越来越稀少。回到家乡的人们,再也体会不到“家”的感受,对一个城市也无法感受到归属感。人们对于城市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寄托,已然缺失了。

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人们往往会从城市文化的体验中找到归属感,当一个城市由田园风景变成钢筋水泥,当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由悠然自得变成繁忙拥挤,两者的落差令城市的符号意义有了根本性转变。用户对于这种符号所代表的城市景观,所感受到的是疏离感而不是安全感,这也导致人们对城市景观的安全感也日益减少了。

城市广场是城市建筑景观中人流量较大的公共空间,城市广场往往是公众活动的中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广场周围的植被之类绿化设施以及平坦的地面,还有休闲娱乐设施,加上友人们的参与,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有呆在“城市客厅”的归属感的。

现今城市广场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令人担忧的安全问题。例如,城市广场的地面大多是由抛光的大理石和花岗石铺地,地面过于光滑不利于人们在恶劣天气里自由行走。更严重的是,在遇到如地震这样的突发状况时,人们需要迅速跑到空旷的广场上躲避,但是地面光滑容易造成人们摔倒以至于造成拥挤事故。同时,花岗石铺装会造成夏天太阳暴晒使得地面温度过高,而且因为没有树木庇荫,没有座椅休息,也没有花草美化,人们来到广场上休闲的几率就更少了。这样的城市广场,多半也就成为了让人们没有归属感更没有安全感的无意义的形象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风华天城(见图2),其每一栋住宅都是所处环境的有机产物,立面色彩、材质选择等均根据各栋楼所处的不同组团位置、各栋建筑面向不同属性的空间而严格定义……营造了一个能够维系社会生活、充满人情与乡情的“活的社区”,同时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人与自然融合交流的需求和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要求[10]。

图2 武汉风华天城[10]

(2)认同感。城市水域景观中的河道改造,是对污水截流、两岸绿化、清除淤泥等方面进行整治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河道改造过程中的简单化、单一化、雷同化倾向,产生了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负面影响。在河道整治过程中,由于改造者用坚硬的结构隔绝了河流中的生物与地面的接触,改变了河水自然的原始的流向,破坏了河水的生态系统,反而危及到了河道天然的自净能力。

水域景观的不自然运转状态,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泄洪、截污能力,但是河流和河岸水边的水生环境也一并被改变,使水生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生物的大量灭亡。由此,改造者对于河道生态环境的整治,反而改变了河道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得人与水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之中。

在城市环境的水域资源中,人工痕迹过于明显的水域景观设计,往往使得人们减少了对水域自然景观的认同感。实际上,只有人和水域两者平衡自然相处,才能有助于人们生活在此环境中具有安全感和认同感。

要想让人们对水域景观具有认同感,水域景观设计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设计出最小限度改变原有河道的走向和环境的设置方案,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关系。二是多用原生植被和绿地美化水域景观,替换掉人工草皮和人工植被,使河道形态恢复最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运转状态。三是拓展河道面积,建设生态河道。扩大水面利用范围,增加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增强河道水源的自净能力。

比如,黄鹤楼是武汉城市景观中的标志性水域景观。当我们踏上黄鹤楼的那一刻,其实也并没有觉得它的结构和古代建筑有什么差别。人们争相登上黄鹤楼寄托哀思,就是因为黄鹤楼是文化蕴藉的符号,它向我们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人们登上黄鹤楼眺望长江时,文化认同感便自然而然产生了。

(3)情绪稳定感。人们习惯于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推测,来做出随意性的判断。这类按照自己习惯经验对于事物进行的主观判断,是人个体心理缺陷的一种表现。个性、情绪也是影响产品使用安全的一类个体心理,情绪的波动易诱发不安全因素[11]。

设计中有很多因素,会诱发人们情绪的波动。当景观设计使人们的情绪处于引起注意或机警状态时,所诱发的是安全的结果。当景观设计使人们的情绪处于易于波动和不稳定的状况时,就会导致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出现。例如,当某城市景观被贴上了红色的禁令标牌,提示人们有危险,禁止人进入,当人们看到这样的标牌时,就会引起注意,人们只要遵守就能保证一定的安全性。而有些公共设施已经被损坏,却没有管理者及时贴出禁令,所以人们在遇到这些设施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甚至引发意外事故,从而导致人祸。

城市景观的户外广告,也能够调动人的情绪,引起人的注意。诗人歌德曾说,美丽高于韵律。韵律具有感情的因素,能给人以情趣,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具有抒情意味,能增强城市户外广告景观作品的情感因素,引起共鸣。不过,比例失调、杂乱无章的户外广告(见图3),会给人不知所云、情绪不稳定的感觉[12]。相反,有序、主次突出、符合人阅读习惯、构图运用圆形以点带面的户外广告景观(见图4、图5)[13],则能够使用户的情绪处于连贯的注意之中,从而起到户外广告安全地传达给用户信息的效果。

图3 城市景观之无序户外广告 [12]

图4 城市景观之有序户外广告 [13]之一

图5 城市景观之有序户外广告 [13]之二

(4)适应感。F·吉伯德(Freedderik Gibberd)曾说:“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的最基本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14]。也就是说,相对于城市景观设计而言,还要考虑城市景观设计与其他物体的关系,最关键的是与人的关系。人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城市景观是城市人生活的主要构建,人与城市景观的适合程度,是衡量两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标准。

人对城市景观的适应感,包括舒适程度和合适程度。城市绿地景观中花坛的座凳,是人们短暂休憩、等待的空间。同样的座凳,如果被设计成冰冷的水泥座凳,或者是温和的木质座凳,人们对其舒适程度的感觉,显而易见是不一样的。木质座凳能够吸收太阳光的照射,在一段时间内能够保持余温,人们在坐下去的时候,感觉会相对舒服得多。

在城市景观的公共空间里,适当地增加水域景观和绿地景观,与其他城市景观自然地融为一体,并打造一些景观步道、健康步道,成为人们自由散步的去处。还要在步道旁边,设计出适合残疾人出行的通道,以满足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的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体现舒适、安全的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三、安全的和谐状态:理性安全和感性安全的结合

本文从人的角度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安全原则和安全要求,分别从人的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出发探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理性安全和感性安全。如果说理性安全是经过分析和推论得出的研究型理论,那么感性安全就是借用感官去投入情感的意识型表达。

无论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理性安全和感性安全,若要保证城市景观的安全,都需要这个设计本身,首先能够经得起理性方法的推敲。比如,城市景观设计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为人所易操作、易记忆,结构和材料要排除危险性物质和危险源,具备紧急自动化防止误操作设备等。其次,这个设计要能够满足人之感官的情感需要和心理慰藉。比如,外观应避免使用坚硬的利器形态设计;多应用暖色调和暖光源;运用仿生造型的自然形态和结构;采用人性化的可持续利用的材料、材质;巧妙融入富有历史感的民族情调元素和怀旧情绪因子;等等。

可以说,城市景观在设计之始,就已经确立了与人、与人类文明以及人类环境之间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也就可以说,城市景观设计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会与人有关,最终会归结到对人的安全性方面来。只要人类在发展,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人的安全问题方面的探究,就没有尽头。在这个意义上,安全性始终是城市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中心议题。

[1]沈国明.城市安全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1.

[2]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M].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

[3]艾伦•卡尔松.自然与景观[M].陈李波,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88.

[4]鲁道夫•阿恩海姆.走向艺术心理学[M].丁宁,陶东风,周小仪,张海明,译.郑州: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309-310.

[5]陆平.理性思维:文化自觉的一个基本特征[J].长白学刊,2006(5):104-106.

[6]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12.

[7]赵运林,黄璜.城市安全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7.

[8]金云峰,项淑萍.有机设计:基于自然原型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融合与生长.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239-242.

[9]左川,郑光中.清华大学建筑学术丛书: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论文集:1946-1996[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180.

[10]凌继尧,杜军虎,季欣,刘子川,余晓宝,许佳,赵慧宁,王方良,王美艳.博雅大学堂•艺术: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43-344.

[11]江牧.产品设计中有关人类安全的理论研究[J].中国美术馆,2007(7):81-85.

[12]梁家年.艺术新视觉丛书:城市户外广告景观规划与设计[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73-74.

[13]崔生国.中国美术院校新设计系列教材:广告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16.

[14]余柏椿.城市设计的感性原则与方法:人•空间•环境•情感[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19.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景观用户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