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公告(十三)审(认)定通过品种简介

2015-06-28

种子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棉区棉铃虫皮棉

陵玉987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3

选育单位:仁寿县陵州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LSC107×LSC37

特征特性:在西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共需117d,比对照渝单8号早1d。株型半紧凑,株高280cm,穗位高116cm,成株叶片数20片左右。花丝绿色,果穗筒型,穗长19cm,穗行数16~18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32.6g。接种鉴定,感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高感穗腐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西南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42.8kg/667m2,比对照增产10.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5.5kg/667m2,比对照渝单8号增产15.6%。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3月上旬至4月中旬,种植密度3200~4000株/667m2。②注意防治纹枯病、穗腐病、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丝黑穗病。

适宜区域:在四川、重庆、云南、湖南、广西、湖北(不含十堰)、贵州(不含贵阳和铜仁)和陕西汉中地区的平坝丘陵低山区春播种植。穗腐病高发区慎用。

中梁319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4

育种者:孙晓磊

品种来源:S975-22×S799-1

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d,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d。株型半紧凑,株高230cm,穗位高66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7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28g。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感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599.4kg/667m2,比对照增产6.1%。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04.6kg/667m2,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5.3%。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667m2。②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玉米螟。

适宜区域: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北部接坝冷凉区、吉林东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岭南及通辽市北部、宁夏南部极早熟区春播种植。

佳51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5

选育单位: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佳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佳2632×佳788

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d,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d。株型半紧凑,株高240cm,穗位高74cm,成株叶片数19~20片,花丝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8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9.3g。接种鉴定,中抗茎腐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弯孢叶斑病。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能够达到612.5kg/667m2,比对照增产8.5%。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99.1kg/667m2,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14.3%。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密度5500株/667m2左右。②注意防治大斑病、丝黑穗病和弯孢叶斑病。

适宜区域: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北部接坝冷凉区、吉林东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岭南及通辽市北部地区、宁夏南部(不含固原)极早熟玉米区春播种植。

屯玉188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6

育种者:曹冬梅,徐英华,曹丕元

品种来源:WFC2611×WFC96113

特征特性:在北方极早熟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11d,比对照冀承单3号晚熟2d。株型半紧凑,株高238cm,穗位高83cm,成株叶片数16~17片,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穗长17.7cm,穗行数 12~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29.4g。接种鉴定,中抗丝黑穗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极早熟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可达到596.6kg/667m2,比对照增产5.6%。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87.7kg/667m2,比对照增产12.1%。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②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适宜区域:在黑龙江第四积温带、内蒙古呼伦贝尔岭南及通辽市北部地区、吉林东部、河北张家口及承德北部接坝冷凉区、宁夏南部极早熟玉米区春播种植。

纪元101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7

选育单位:河北新纪元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廊系-33×廊系-1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夏播区出苗至成熟需100d,与对照京单28相同。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中间带紫。株型半紧凑,株高272cm,穗位高108cm,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8cm,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3g。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高感大斑病、弯孢叶斑病和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京津唐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739.5kg/667m2,比对照增产6.9%。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8.9kg/667m2,比对照增产10.6%。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中下旬,密度4000~4500株/667m2。②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防止倒伏。

适宜区域: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区种植。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MC220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3018

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X220×京C632

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夏播区出苗至成熟101d,比对照京单28晚1d。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淡紫色,颖壳淡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75cm,穗位高111cm,成株叶片数19片,花丝绿色转淡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7cm,穗行数14~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42.4g。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和弯孢叶斑病,高感玉米螟。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参加京津唐夏播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达到736kg/667m2,比对照增产6.3%。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39.7kg/667m2,比对照增产10.8%。

栽培技术要点:①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播种期6月中下旬,密度4000~4500株/667m2。②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叶斑病、玉米螟。

适宜区域:在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玉米螟高发区慎用。

棉花鲁7619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3001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鲁478(石远 321选系)×鲁S3232(鲁棉研22号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2d。出苗较好,苗势较弱,中后期长势较好,整齐度较好,后期叶功能好,不早衰,吐絮肥畅易采收。株高106.2cm,株型较紧凑,果枝较短,茎秆坚硬,茸毛较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铃卵圆形、铃尖明显,第一果枝节位7.1节,单株结铃19.8个,单铃重5.4g,子指9.7g,衣分39.4%,霜前花率91.6%。接种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32.3kg/667m2、91.6kg/667m2和83.9kg/667m2,分别比对照中植棉2号增产6.7%、6.3%和6.5%。2012年进行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48.1kg/667m2、96.7kg/667m2和 85.5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7.5%、7.2%和7.0%。

栽培技术要点:①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宜于4月20日前后播种。②高肥水地块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m2,中等水肥地块3300株/667m2左右、旱薄地3500株/667m2左右。③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④如遇伏旱应及时浇水,防早衰。⑤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一般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1次。⑥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盲椿象、烟粉虱和棉叶螨等虫害。⑦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适宜区域:在黄河流域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部、南部,河南北部、东部,江苏淮河以北,山东北部,山西南部棉区种植。

棉乡杂3号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3002

选育单位:新乡市锦科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锦科18优×sGK958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黄河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4d。出苗好,苗壮,全生育期长势旺,整齐度好,吐絮畅。株高108.1cm,株型较松散,茎秆硬朗,多茸毛,叶片大而平坦、叶色深,铃卵圆形,苞叶大,第一果枝节位7.2节,单株结铃19.9个,单铃重6.0g,子指11.5g,衣分39.2%,霜前花率91.3%。接种鉴定,耐枯萎病,抗黄萎病,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0.6kg/667m2、98.3kg/667m2和 89.8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6.0%、6.5%和4.1%。2012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 266.9kg/667m2、106.4kg/667m2和93.0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6.1%、6.5%和1.3%。

栽培技术要点:①直播4月中下旬、营养钵育苗移栽4月上旬、地膜覆盖4月中旬播种。②种植密度,高水肥地块 1500~2000株/667m2、中等水肥地块2000~2500株/667m2、旱薄地在3000株/667m2左右。③施足底肥,重施初花肥,现蕾后注意喷施硼肥,适当补施盖顶肥。④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酌情使用生长调节剂。⑤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肓蝽蟓、灰飞虱等虫害。⑥枯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适宜区域:在黄河流域安徽淮河以北,河北中部,河南北部、东南部,山东西北、西南部,山西南部,天津棉区种植。

创091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3003

选育单位: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 46[H004×H006(鄂荆 92选系)]×创 927[H009×H027(GK19 选系)]

特征特性:转抗虫基因中熟杂交品种,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生育期128d。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较好,不早衰,吐絮畅。株型较松散,株高119.3cm,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少,果枝较长、平展,叶片较大,叶色深,果枝始节位6.7节,单株结铃29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3g,衣分41.9%,子指11.3g,霜前花率90.8%,僵瓣率12.1%。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长江流域中熟杂交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9.5kg/667m2、108.5kg/667m2和98.8kg/667m2,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增产3.0%、5.2%和5.2%。2011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8.5kg/667m2、92.9kg/667m2和 84.7kg/667m2,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0号减产0.1%、增产1.5%和减产0.3%。

栽培技术要点:①长江流域棉区育苗移栽4月上中旬播种。②种植密度1600株/667m2左右。③底肥重施有机肥,早施、重施花铃肥和盖顶肥,防止早衰。④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少量多次。⑤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甜菜夜蛾及盲蝽蟓等害虫。⑥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适宜区域:在江苏省和安徽省淮河以南、江西省鄱阳湖、湖北省江汉平原及鄂东南岗地、湖南省洞庭湖、四川省丘陵区、浙江省沿海棉区春播种植。

K07-12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3004

品种名称:K07-12

选育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锦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185×9717)×新 3×中 2621×抗35]×185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28d。出苗快,生长势强,整齐度较好,后期不早衰,吐絮畅。植株筒形,株型较松散,株高75.2cm,叶片较大、绿色,Ⅱ式果枝,第一果枝节位5.5节,单株结铃7.0个,铃卵圆形,单铃重 6.0g,衣分 42.4%,子指 10.6g,霜前花率94.0%。接种鉴定,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品种区试,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43.4kg/667m2、152.4kg/667m2和144.3kg/667m2,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号减产2.2%、增产6.4%和2.4%。2012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00.1kg/667m2、183.0kg/667m2和159.7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7.3%、16.0%和7.6%。

栽培技术要点:①西北内陆早熟棉区4月上中旬播种。②保苗密度14000株/667m2左右。③施足底肥,及时追肥,灌水3次或滴灌8~10次。④根据棉花长势及天气情况合理化控,齐苗后第一次化控,以后每生长3~4叶化控1次,第一果枝高度控制在20cm以下,果节间长度控制在5~6cm。⑤适期早打顶,单株留果枝9个左右。⑥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蓟马、盲蝽蟓、棉叶螨、蚜虫、棉铃虫等虫害。

适宜区域: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种植。黄萎病重病区慎用。

巴13222

审定编号:国审棉2013005

选育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中287优系×(新陆中8号优系×绵优156)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中熟常规品种,西北内陆棉区春播生育期138d。苗期长势平稳,后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植株塔型,株高68.55cm,茎秆较硬有弹性,茸毛较少,茎秆和叶柄有腺体,Ⅱ式果枝,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色深绿,第一果枝节位5.5节,单株结铃7.6个,铃卵圆形、铃嘴较尖,单铃重6.2g,衣分42.4%,子指11.5g,霜前花率93.7%。接种鉴定,耐枯萎病,感黄萎病。

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4.8kg/667m2、163.2kg/667m2和153.7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9%、11.8%、13.1%。2012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404.6kg/667m2、178.2kg/667m2和166.3kg/667m2,分别比对照增产7.8%、8.8%和10.9%。

栽培技术要点:①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4月中旬播种。②种植株数1.2万~1.5万株/667m2。③施足底肥,蕾期及花铃期相结合灌水及时追肥,酌情施钾、硼、锌等微肥,注意及时足量灌溉。④根据棉花长势和天气情况合理化控,坚持前轻后重的原则。⑤适时打顶,留果枝8~12台,7月上中旬打顶结束。⑥全生育期注意及时防治蓟马、盲蝽蟓、棉叶螨、蚜虫、棉铃虫等虫害。⑦枯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适宜区域:在西北内陆早中熟棉区种植。黄萎病重病区慎用。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棉区棉铃虫皮棉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吃苦大干加紧生产优质棉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
美国农业部公布各产区2018年度棉花产量情况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