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专用品种上“烧钱”
2015-06-01何烨
◇何烨
为什么要在专用品种上“烧钱”
◇何烨
马铃薯主粮化,鲜食是少部分,生产出能加工成马铃薯全粉的马铃薯才是主粮化的核心。日前,记者来到了研发基地位于北京延庆的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
在希森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40倍的显微镜下,将茎尖剥离到试管瓶中的营养基里,这一过程叫作茎尖脱毒,是在扩繁前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关键步骤。而在储存车间,一颗颗如一元钱币大小的小土豆堆放在木箱里,这些被称为原种,将要进行大田种植试验。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是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企业,在北京延庆建有脱毒马铃薯微型薯快繁基地,年产脱毒微型薯4.2亿粒,并建有2万hm2大田种薯繁育基地,是一家育种水平和生产能力居全国领先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企业。董事长梁希森告诉记者,目前希森有18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中希森3号、希森4号已经通过了品种审定,而希森5号、希森6号和希森7号正在进行区试,正在申请“出生证明”。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马铃薯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大西洋、夏波蒂、荷兰薯等品种,这些品种在国外已经逐渐淘汰,在我国也呈现出品种退化的情况。希森集团技术人员孔海明说,大西洋品种个大,容易出现空心,希森5号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主要用于鲜食的希森3号、希森4号在产量上比荷兰薯更加突出。
从房地产转为农业,10年来梁希森一直在培育新品种上“烧钱”,在品种资源有一定规模的时候,他又几次向国家呼吁换种,“如果我们国家的种薯能用上更好的品种,对整个产业将是革命性的改变”。梁希森说,对于农业部刚刚宣布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自己很激动,但他总怕公众对马铃薯主粮化存在误区,以为主粮化就是鲜食马铃薯。他告诉记者,从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上来看,马铃薯的深加工才是推进主粮化的意义所在,而马铃薯全粉加工产业要求的是使用适合加工成全粉的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和统一加工,这些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是很难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