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 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2015-06-28黄萌喻晓刚王学林
黄萌,喻晓刚,王学林
(1.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放射科,遂宁629000;2.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遂宁629000)
腹部CT 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黄萌1,喻晓刚2,王学林1
(1.四川省遂宁市中医院放射科,遂宁629000;2.四川省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遂宁629000)
目的: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腹部CT组与MRI组两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腹部CT组行腹部CT检查,MRI组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术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方式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腹部CT组的检出率为52.83%,MRI组的检出率为84.91%,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结石检出率,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明显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性(X2=4.043,P=0.0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显著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比腹部CT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核磁胰胆管成像;腹部CT;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占大多数,指原发于胆管系统内的结石,多数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指胆囊内结石排至胆管内的,多数为胆固醇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其临床主要表现有胆道堵塞、胆汁排泄困难、胆管内压力上升以及胆汁合并细菌感染等现象,常见症状包括高热、寒战、黄疸以及胆绞痛等。由于人们生活与营养条件的不断改善,胆石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诊断作用,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6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对象均未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以及CT检查,均采用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予以证实或是经外科手术予以确诊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腹部CT组与MRI组两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腹部CT组5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为(46.82±3.21)岁;MRI组5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0例,患者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为(47.85±3.5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与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一定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腹部CT组53例患者行CT检查选用的是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检查前6小时需禁食,上机检查前服用600-800ml温水,层厚螺距应用5mm,采用1mm予以重建。MRI组53例患者行核磁胰胆管成像选用的是西门子1.5T Magnetom Avanto超导核磁共振,患者检查前3-4小时需要禁食,采用顺序为:冠状位B-TFE、横断面呼吸触发T2W-SPAIRRT、MRCP-HR-3D以及屏气水脂同方向T1W。将肝外胆管结石腹部C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影像学结果予以及时记录并进行对比。其参照标准为依据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分析与对比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性以及运用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及时记录上述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且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达,组间率比较借用X2检验;若对比P<0.05,表明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以及显著性。
2 结果
腹部CT组53例患者中,28例诊断为结石患者,检出率为52.83%;MRI组53例患者中,45例诊断为结石患者,检出率为84.91%。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结石检出率,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明显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显著差异性(X2=4.043,P=0.044),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统结石,该病发病率会由于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同时还受到人们现代生活水平以及营养条件状况的影响,其改善也导致发病率增加[2]。患者发生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时,会产生黄疸、严重腹部疼痛、发热以及寒战等症状,有时还会由于发生堵塞,而造成细菌感染,从而诱发胰腺炎、胆管炎以及肝脓肿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发生死亡。因此对于该疾病需要及时治疗,能够获得及时救治。
CT属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极易对高密度结石做出有关诊断,但是对于泥沙样结石以及等密度结石的分辨率较低,容易发生漏诊[3]。大部分结石在CT检查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结石的直接征象属于靶征。而核磁胰胆管成像属于无创性的成像方法之一,不存在射线,无需依靠造影剂就能够对胆道系统予以清楚显示,同时还能获得胆管系统中多个角度的影像图。核磁胰胆管成像借用腹部组织充满液体以及与相邻组织间对于T2加权上的固有不同来完成胰胆管成像。可以十分敏感地显示肝外胆管结石,特别是对于运动相敏感性低的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弱信号,而在T1加权像上存在不同表现[4]。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MRI的发明和发展,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诊断阳性结石,腹部CT所提供的体层图像具有较高敏感性,但是因为CT属于断层扫描,在对某种单一横断面观察的情况来说,难以确切对病变予以定位,从而难以发现阴性结石[5]。而核磁胰胆管成像相比于腹部CT,其图像更为清楚,对于病变的定位更加准确,另外和检查技术人员的技术与能力不具相关性,能够进行多方位图像观察,让病变变得更加直观与形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组的检出率为52.83%,MRI组的检出率为84.91%,对比两组检查方式的结石检出率,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明显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差异显著性(X2= 4.043,P=0.0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查率要明显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图像更为清晰。
综上所述,肝外胆管结石的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要显著比腹部CT检出率高,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比腹部CT诊断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1]杨飞.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23):123-124.
[2]吴东辉.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140-141.
[3]罗光慧,张建平.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81-82.
[4]张宏建.探讨分析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1(32):259-259.
[5]杨树东.腹部CT及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09(9):1522-1524.[6]周蓉,张勇.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06).
[7]孟令辉.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
[8]牛应林,冀明,张澍田,俞力,于永征.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对比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9,26(01).
R445.2;R445.3;R575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5.06
201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