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5-06-27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吴俊哲高恒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椎管椎间盘腰椎间盘

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吴俊哲,高恒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0)

临床经验

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吴俊哲,高恒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广东 中山 528400)

目的 评价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4 例,其中男24 例,女10 例;年龄27~78 岁,平均45.2 岁。全部为单节段突出,其中L4~532 例,LSS12 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腰痛及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效果。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25 mL,平均15 mL。术后不同时间点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26 例,良6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4.1%。结论 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近期效果优良,是非高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手术方法,是否能减少复发尚需要长期随访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盘切除术;内镜;半椎管

近几年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e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发展迅速,具有创伤小、术后瘢痕形成少、效果优良等优点。目前主要有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隙入路两种手术入路[1],其中椎间孔入路主要分为YESS技术[2]和TESSYS技术[3]。经皮脊柱内镜技术传入我国后也在不断发展,李长青等[4]倡导“靶点穿刺技术”,张西峰教授提出了“简式技术”。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应用经皮脊柱内镜下半椎管技术治疗34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4 例患者,男24 例,女10 例;年龄27~78 岁,平均45.2 岁。全部为单节段突出,L4~532 例,LSS12 例;突出型18 例,脱出型14 例,游离型2 例;中央型3 例,旁中央型31 例。全部为初次手术患者。

1.2 手术器械 TESSYS脊柱内镜系统。

1.3 手术方法 采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患者俯卧位。C型臂透视下定位手术节段及穿刺进针点,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及体型,后正中线旁开10~15 cm,向患侧椎间孔方向穿刺,C型臂正侧位透视,穿刺针刺入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正位透视穿刺针到达椎弓根内侧缘,侧位透视穿刺针在椎体后缘线上,以碘普罗胺4 mL+美兰1 mL混合液行椎间盘造影染色。取出穿刺针内芯,置入导丝。皮肤切口长约0.8 cm,沿导丝依次置入导杆、导管、导棒、扩孔钻,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工作套管,最终透视见工作套管的斜面一半在椎管、一半在椎间盘内,置入内镜,在内镜直视下摘除蓝染、退变的髓核组织,探查硬膜外腔,彻底摘除游离椎间盘碎片,探查神经根下方无椎间盘顶压神经根,神经根充分减压。询问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撤除工作套管,缝合伤口。术后卧床休息3周,期间可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术后4~6周内尽量避免弯腰、扭转、提重物等活动。典型病例为一46 岁男性患者,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7。

图1 术前矢状位MRI示L4~5间盘右侧脱出

1.4 观察指标 术后复查CT或MRI评估突出间盘摘除情况,腰痛及腿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采用MacNab评分判定疗效,优:无痛,活动无限制;良:偶尔出现腰痛或腿痛,可干扰患者的正常生活或娱乐;可:功能改善,但仍会出现间歇性疼痛,患者通常需要改变工作及生活方式;差:症状无改善,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并观察病情复发情况。

图2 术前水平位MRI示右侧神经根、硬膜囊受压

图3 术后立即复查MRI示脱出髓核已经摘除,局部信号与术前不同

图4术后水平位MRI示右侧神经根没有压迫,局部长T2信号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10~25 mL,平均15 mL;住院时间7~14 d,平均10 d。术后腰腿痛均明显减轻,复查CT或MRI显示,32 例突出椎间盘被完全切除,神经根无压迫;1 例存在部分残留,神经根存在轻度压迫;1 例无改善。患者手术切口全部甲级愈合,无椎间隙感染发生;术后行走神经根支配区麻木1 例,出口神经根支配区麻木1 例,3周内均恢复正常。术后末次随访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见表1)。随访1~19个月,平均10个月,每例患者在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26 例,良6 例,可1 例,差1 例,优良率94.1%。

图5 术中工作套管位置,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间盘内

图6 术中摘除的游离髓核,没有被美兰染色

图7 术中清理的椎间盘后缘松动的髓核

表1 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分)

3 讨 论

LDH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80%的LDH患者可以保守治疗,但仍然存在20%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处理[5]。自1934年Mixter报道手术治疗LDH以来[6],手术治疗LDH经历了8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各种介入技术、微创小切口技术、开放技术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完美的,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介入技术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但很多介入技术效果有限,对椎间盘膨出及轻度椎间盘突出具有一定的效果[7],突出较大的患者效果欠佳;开放手术操作视野广,减压彻底,但是创伤较大,术后椎管内瘢痕多,并发症多,远期复发后处理比较困难。

20世纪70年代,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渐拓展到了脊柱外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器械的发展,2000年左右美国的Yeung等[2]应用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LDH,取得了优良的手术效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报道本技术的临床优良率达到85%以上[2-3,8],系统评价也显示本技术与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疗效类似[9],对于不伴有增生性椎管狭窄、椎间隙不稳定的单纯LDH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治疗技术,手术出血少,视野清晰,表现出了相当的优势。

本技术的手术入路主要有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隙入路两种,其中椎间孔入路主要有YESS技术[2]和TESSYS技术[3]。YESS技术是一种由内向外、椎间盘内技术,经典的YESS技术将工作套管置于椎间盘后侧,没有进入椎管内,通过摘除椎间盘后侧松动的髓核组织,达到神经根减压的目的,主要适用于椎间盘膨出或包容性椎间盘突出。TESSYS技术是一种由外向内、逐层扩孔、椎管内技术,经典的TESSYS技术通过逐级扩孔,切除部分上关节突,最终将工作套管通过椎间孔置于椎管内,直视下切除突出、脱出或游离的髓核组织,再利用双极可曲性射频消融残存的髓核、封闭纤维环,比较适用于严重的椎间盘突出、脱出或游离,适应证较YESS技术更加广泛,可处理绝大部分的椎间盘突出。

经典的TESSYS技术基本不摘除椎间盘内部尚未突出的髓核组织,避免了椎间盘的进一步破坏,后期椎间隙降低的概率较小。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大部分LDH不单表现为间盘的突出、脱出或游离,在椎间盘的后缘尚存在松动的髓核组织,若不摘除这部分髓核或摘除不彻底,由于纤维环已经破裂或薄弱,理论上再次突出的风险增加[10]。半椎管技术中工作套管部分在椎管内、部分在椎间盘内,既可以摘除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内的髓核,又可以摘除椎间盘后缘松动、退变严重的髓核。笔者应用半椎管技术治疗了34 例LDH患者,绝大部分患者突出的间盘被完全摘除,优良率达到94.1%。

半椎管技术在操作中,正位透视下穿刺针到达椎弓根内侧缘、侧位透视下穿刺针在椎体后缘线上,即表示穿刺成功。可以逐步置入导杆、导管,最终置入工作套管,工作套管位置较经典的TESSYS技术稍微偏前,对上关节突的切除量会明显减少。穿刺过程中对神经根、硬膜囊的刺激机会降低,安全性增高,操作更加容易。同时,工作套管置入的位置比较固定,较靶向穿刺技术[4]可操作性更强,术中容易清理椎间盘后缘松动的髓核,理论上有利于减少复发的机会。

半椎管技术中工作套管在椎间盘内或椎管内的多少,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椎间盘突出程度、椎间盘内髓核退变情况综合确定。对于年龄低于35 岁以下的青壮年患者,椎间盘含水量较高,髓核粘弹性较大,椎间盘后缘存在松动的髓核较少,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清理盘内髓核,适合将工作套管大部分置于椎管内,或采用经典的TESSYS技术,将工作套管完全置于椎管内。对于40 岁以上的中年患者,椎间盘含水量明显降低,髓核粘弹性逐渐消失,椎间盘后缘容易存在大量松动的髓核,这时需要对椎间盘内松动的髓核进行清理,工作套管应该一半或以上置于椎间盘内。对于椎间盘突出较大的患者,工作套管可适当偏向椎管内;对于椎间盘突出较小或椎间盘膨出患者,工作套管可适当偏向椎间盘内,甚至完全转为YESS技术。对于椎间盘内部退变相对较轻的患者,工作套管可适当偏向椎管内;对于椎间盘退变明显的患者,工作套管应该适当偏向椎间盘内,以方便清理间隙内松动的髓核。

当然,半椎管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工作套管部分在椎间盘内、部分在椎管内,本技术适用于非高度移位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向盘黄间隙上、下高度移位的间盘脱出,由于工作套管的移动性较小,可能无法摘除。

[1]Ruetten S,Komp M,Merk H,etal.Full-Endoscopic Interlaminar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Microsurgical Technique:A Prospective,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Spine,2008,33(9):931-939.

[2]Yeung AT,Tsou PM.Posterolateral Endoscopic Excis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echnique,Outcome,and Complications in 307Consecutive Cases[J].Spine,2002,27(7):722-731.

[3]Hoogland T,Brekel-Dijkstra KVD,Schubert M,e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A Prospective,Cohort Evaluation of 262 Consecutive Cases[J].Spine,2008,33(9):973-978.

[4]李长青,周跃,王建,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围脊柱脊髓杂志,2013,23(3):193-197.

[5]Vroomen PC,Krom MC,Slofstra PD,et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sciatica:a systematic review[J].J Spinal Disord,2000,13(6):463-469.

[6]Mixter WJ,Barr JS.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J].N Engl J Med,1934,211(5):210-215.

[7]隰建成,马远征,胡明,等.经皮椎间盘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 例[J].实用骨科杂志,2012,18(9):769-771.

[8]李大刚,苏培基,陈世忠,等.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12):1119-1121.

[9]Nellensteijn J,Ostelo R,Bartels R,etal.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symptomat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10,19(2):181-204.

[10]McGirt MJ,Eustacchio S,Varga P,etal.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close interv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fter primary lumbar discectomy: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current disc herniation and disc height loss[J].Spine,2009,34(19):2044-2051.

1008-5572(2015)01-0062-04

R681.5+3

B

2014-05-21

李大刚(1980- ),男,主治医师,广东中山市中医院骨一科,528400。

猜你喜欢

椎管椎间盘腰椎间盘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