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临汾2014年果业发展有十个特点
2015-06-27王秋萍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山西临汾2014年果业发展有十个特点
王秋萍
(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委员会,041000)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海拔高,光照充足,温差大,土层深厚,生态优良,发展果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国家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和山西省规划的无公害水果高效经济产业区。现将2014年临汾市果业发展的十个特点总结如下。
1 产业发展
1.1 水果面积进一步扩大
2014年全市新发展水果面积11.1万亩,水果面积达195.8万亩。其中:苹果136.3万亩、梨27.6万亩、葡萄13.2万亩、桃11.7万亩、其他7.0万亩。新栽水果转向具有发展水果生产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的西山七县,西山地区在水果生产中实施规模化发展、有机化生产,充分利用宜果面积发展水果产业,2014年西山七县水果面积达到96.1万亩,占全市水果总面积的51.8%;总产量32.2万吨,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42.8%;总产值21.01亿元,占全市水果总产值的50%。
1.2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成效显著
目前,吉县、隰县、大宁、翼城被确定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基地县,329个村实现了水果“一村一品”,其中186个村被确定为全省“一村一品”水果专业村。翼城县2014年春季发展水果5500亩,重点在优势区的57个重点村,这57个重点村通过土地流转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面积都在200亩以上,使产业规模连片、专业村档次大大提高。大宁县紧紧围绕“扩规模、调结构、优品质、创品牌、增效益、富百姓”的总体思路,以“一县一业”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2014年春发展水果7050亩。吉县新发展1万亩,补栽0.4万亩。隰县冬季完成4万亩栽植任务。汾西县团柏乡柴洼庄村标准化玉露香梨园区,由高寒农牧合作社通过租赁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起,面积达5080亩,在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挖深沟、施基肥、浇足水,梨苗成活率在95%以上。翼城县隆化镇北撖村是临汾市有名的“一村一品”苹果专业村,全村苹果种植面积3000亩,占到全村总耕地面积的88%,现有挂果面积2000余亩,平均年产苹果5000吨,产值2400多万元,人均苹果收入近万元。在国家农业部公布的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中,北撖村以“舜都苹果”荣登榜单,成为本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评选活动中临汾市唯一入选村镇。
1.3 标准化果园建设上台阶
近年来,临汾市对水果标准园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市、县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创建制度,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创建,水果产品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大幅提升,使园区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4年全市共创建标准化果园5.765万亩,其中隰县0.5万亩、曲沃且0.2万亩、尧都区0.25万亩、翼城县1.565万亩、襄汾县0.6万亩、乡宁县0.4万亩、蒲县0.5万亩、大宁县0.15万亩、侯马市0.1万亩、汾西县0.5万亩、吉县1万亩。尧都区李家庄全村“桃王九九”面积达1200余亩,占耕地面积的85%,年均产鲜桃500余万千克,产值1000余万元,2014年承担实施了农业部园艺作物桃树标准园创建项目,12月通过山西省果业总站组织的考核验收。
2 果品产销方面
2.1 水果产量产值获双增
一是水果产量稳中有升。2014年水果总产量达111.8万吨,比2013年增加10.8万吨,增幅11%。其中:苹果产量79.1万吨,增产5%;梨产量10.73万吨,增产39%;葡萄产量7.9万吨,增产9%;桃产量9.8万吨,增产11%。二是水果总产值提高,农民增收。水果总产值达49.7亿元,比上年增加7.7亿元,增长幅度近18%。人均果品收入达1552元。
增产增收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年气候条件基本有利于水果生产,从降雨来看,春季雨水充沛有利于果树生长,后期光照充足有利于果实着色。虽然部分地区遭受春季阴雨,致使苹果、梨等水果授粉受精不良,后期果实感染霉心病,果面锈病较重,但对全市水果总产量并无大的影响。二是2014年全市梨的产量比上年增加近3万吨,主要因为上年梨花受冻较重,产量基数较低,因此,梨增产增收明显。三是出口增值拉动,2012年以来,临汾市水果已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全市水出口量达3.64万吨,货值3476万美元,双创历史新高。2014年11月28日,吉县苹果、隰县梨获得国家级出口水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这为苹果、梨直接出口提供了国际通行证。
2.2 水果销售价格总体上扬
就水果收获季节产地销售来看,苹果价格普遍好于上年,中早熟苹果平均售价每千克4.5元,比上年高0.5元,晚熟苹果平均售价每千克6元,比上年高0.8元;梨价格趋于平稳,平均售价每千克5~6元;桃价格略有上涨,平均售价每千克4.5元,比上年高0.4元;葡萄价格降幅较大,平均售价每千克3.5元,比上年降0.6元。除葡萄外,水果销售价格普遍高于2013年,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受全国性苹果减产及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产地苹果销售价格平均上涨10%左右。二是果园用工涨价,加大了水果生产成本,也是销售价格上扬的一个因素,如襄汾县2013年每个工50元,到2014年每个工上涨为60~70元;吉县2013年每个工60~70元,2014年上涨到每个工80~100元。三是鉴于2013年苹果生产季节入库贮存果减少,而到了销售后期,贮藏果价格远远高于预期的情况,2014年在贮藏果的经济杠杆作用下,刺激着不少果商增加库存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地水果收购价的提高。
2.3 水果贮藏加工能力提高
2014年全市总贮藏能力达46.1万吨,总贮藏量达34.4万吨。其中:气调库贮藏能力2.4万吨,贮藏量2.3万吨;恒温库贮藏能力23.9万吨,贮藏量19.7万吨。全市现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55台(套),其中吉县拥有50台水果分选机,占到90%,其他分别是隰县1套、乡宁县2套、翼城县2台。全市共有水果加工企业50余家,总加工能力4.7万吨,总加工量1.2万吨,加工能力较大的企业有隰县天天饮料、侯马青青食品、曲沃龙泉山庄等几家企业。
3 技术管理方面
3.1 技术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2014年临汾市加强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在苹果主产区基本上配备了村级果树技术指导员,初步实现了市有果树专家服务组,县有果树服务中心,乡有果树服务站,村有果树技术人员的四级技术服务体系,解决了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市果树专家组结合果树生产实际,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活动收效较好,如2014年7月,针对新果园部分幼树死苗现象,市果树专家组6人,深入到蒲县的古县乡下刘、上刘、东院3个村的5个果园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死树原因,提出了对症措施,解决了新发展果园果农的后顾之忧。2014年技术专家组共深入70余个果园,指导果农80余次,发放技术资料7000余份。
3.2 以生产优质果为核心应用新技术
2014年全市水果套袋总量为44.19亿枚,比2013年增加4.22亿枚,其中膜袋17.75亿枚,纸袋26.44亿枚,与2013年相比纸袋增加6.12亿枚,膜袋减少0.09亿枚。分析2014年套袋情况,套袋总数增加,并且纸袋数量增加较大,这说明该市果农加大了果园投入力度,越来越重视优质果品的生产。2014年全市推广果园生草48.97万亩,生物覆盖23万亩,疏花疏果93.18万亩,铺反光膜20万亩,人工授粉17.9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131.8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80.5万亩,其中认证面积30.9万亩。
3.3 老果园改造迈开大步
临汾市不少果园是上世纪90年代左右建园的,基本以乔化、密植栽培方式为主,多数果园每亩栽植株数在100株以上。21世纪发展的果园也多沿用传统的乔化密植栽培制度。这些果树进入盛果期后,树高在3.5米以上,树体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一部分果园虽然短期内产量较高,但果实品质下降,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由于果园密闭,光照恶化,虽然费工费时进行管理,增加投入,但也改变不了树体成花困难、无效枝增多、病虫害发生严重的趋势,导致品质和产量都下降。
针对此问题,临汾市近年来提出了老果园改造,但由于思想认识和经济支持不到位,一直进展缓慢。2014年老果园改造的大力推广得益于省强农惠农项目的支持,完成项目任务1.5万亩,还辐射带动完成9.4万亩,共完成10.9万亩。其中襄汾县1万亩、翼城县1万亩、隰县1万亩、吉县1.5万亩、曲沃县1万亩、尧都区1万亩、其他县4.4万亩。襄汾县在汾城镇、西贾乡、景毛乡大力开展间伐减密,隔株间伐2500余亩,进行间伐的果园果个增大,产量增加,该区有十几户果农仅苹果一项亩均收入超2万元,成了当地间伐减密的活样板。
3.4 果畜循环发展全面铺开
目前,临汾市一些果园为了追求高产,超大量施用化肥,带来土壤结构被破坏,果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增施有机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途径,而有机肥的可靠来源,就是大力发展畜牧业,实行果畜循环经济发展是长久大计,是生态之策。2014年临汾市把增施有机肥作为提高水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先后几次在全市果园进行摸底调查,专门下发了《关于搞好果畜循环发展调查和发展规划的通知》,总结分析了有机肥对果品质量、果树树势的有利影响,要求各县(市、区)制定果畜循环发展规划,确保全市果业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为下一步打造绿色、有机健康果品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014年全市果园实施果畜循环发展增施有机肥110万亩。吉县是实施果畜循环发展较早的地方,全县现有28万亩果园,其中20%的果园以增施羊粪、牛粪为主;30%的果园以增施生物有机肥为主;20%的果园以增施沼液沼渣为主;30%的果园以增施化肥为主。该县主要实施“畜沼果”果业循环模式。在20万亩挂果果园中,已建立200套“畜沼果”循环发展模式,包括“沼气池、畜舍、厕所”等设施;已建成1000套村用沼气。“畜沼果”模式就是在果园建设沼气池,发展养殖业,果农依靠果园树下间作的低秆作物养殖猪、牛、羊、兔、鸡等畜禽,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沼气可以用来做饭和照明,沼渣、沼液是果树生长良好的有机肥料,沼液喷洒叶面还有杀虫杀菌作用。这样,既发展了养殖业,也带动了苹果产业,是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生产之路。通过对果园增施有机肥,可有效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苹果产量,提升苹果品质;若每亩果园每年增施2吨有机肥,连续增施3年,则能有效改善土壤环境,提高苹果品质,增加果品效益,每千克售价可高出平均价格0.4元,按亩产2000千克计算,每亩可增收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