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2015-06-27金中坤应可福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生产

金中坤,应可福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金中坤,应可福

(常州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生产运营管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学术性大学和高职高专,课程设置需要有明确的培养定位。文章提出了由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仿真教学、现场认知教学、课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组成的“立体式”课程教学体系,即:在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尽可能地利用专业软件、实习基地、社会调研等方式或渠道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体系无论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方面还是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建设;实践教学

Abstract:Operation management is the core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In recent years,the teaching content has changed dramatically.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curriculum need to have a clear positioning,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academic universitie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fter years of exploration,we put forward a course teach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field teaching,laboratory simulation and practice teaching by which teachers can enrich practical teaching by using professional software,practice bases,social research and so on.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has proved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teaching system in enriching students′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operations management;curriculum construction;practical teaching

0 引言

“生产运营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最重要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它是一门以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财务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以数理统计方法、运筹学方法、计算机信息处理等为手段,研究企业如何将人、财、物、技术、信息、能源、环境等生产要素有效转换为满足顾客需要的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的学科,是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生产运营管理是企业创造价值、获取利润的主要环节,也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因此,“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和学位课程之一,在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近年来“生产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发生的变化

1.1 课程内容从制造业生产扩展到服务业运营

我国的“生产运营管理”是由“生产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发展而来,也有部分高校直接命名为“运营管理”,这是由“生产”本身的含义逐步由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以及服务业逐步超过制造业成为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等一系列变化所引起的,随着名称变化的还有课程内容。传统“生产管理”的课程内容主要由设施选址与设备布置、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计划、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生产流程分析与改进、先进生产技术等部分组成,课程内容大多与车间生产紧密联系,现在很多教材在保留制造业生产的同时还增加了服务业运营策略、服务产品开发与设计、服务标准化等章节,这种改变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趋势。

1.2 课程内容深度减弱,广度增强

仔细比较近年来的“生产运营管理”教材和网上各学校的教学大纲,不难发现,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生产管理”教材相比,很多知识点的学习要求都下降了,对一些复杂的计算只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原理,而不再要求学生掌握具体运算步骤,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生产管理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规律、方法被发现,新技术被发明,随着课程涵盖内容的扩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不可能向学生深入讲解各个知识点,对一些相对不重要的章节,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二是以前很多需要手工计算的工作现在都可以由计算机代替,如生产计划的编排、最优化库存等问题,学生只需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原理,学会在电脑软件上操作即可,而不必了解后台程序的运行过程,机器解放人也是学科发展的一个表现;三是随着计划经济的终结,市场波动性增强,对企业生产柔性的要求提高,一些需要给定精确条件才能进行计算的方法也失去了其现实价值。

1.3 软件应用的比重逐步提高

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现代生产管理软件,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MES)、生产设备和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DN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MDC)等等,特别是ERP系统,它包含了制造数据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主生产计划子系统、物料需求计划子系统、能力需求计划子系统、车间作业控制子系统、采购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质量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管理子系统,几乎涉及课程的所有章节。在企业要求的倒逼下,传统课程的授课内容由“理论+计算”演变为“理论+计算+软件”,“生产运营管理”也逐步由课堂教学走向课堂加实验室教学。

2 “生产运营管理”的课程定位

潘懋元先生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将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性[1]。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高等学校的“中间地带”,前面有老牌的、强势的研究型大学,后面有各类高职院校,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亟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由于受旧的高等教育观念和资源分配等政策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往往存在盲目追高、没有特色、忽视根基等问题[2],在课程设置方面表现为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跟不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基础理论教学课时比例过高但又不够深入,实践环节往往走过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为毕业生既无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研究潜质,又无扎实的专业技能,成为人才市场上的“万金油”。

“生产运营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高职院校、研究型本科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应差异化对待。高职院校虽然受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但可以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致力于培养优秀的一线技术工人,因此课程应更多倾向于生产方法、技术手段和软件的学习。在研究型本科院校,该课程实际上更像是一门基础课,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可选择其中一方面,深入开展生产运营思想、理论、技术、方法以及管理系统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成为“创造知识”的人。而对于占最大比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系统思考,统筹安排;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不局限于书本内容,能够追踪国内外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生产组织技术。另外,学生还应熟练掌握常用的生产管理软件。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既不是车间技术工人也不是职业经理人,而是处于中间管理层和执行层的生产经理,这也是目前我国最急缺的人才之一。

3 “生产运营管理”的课程模块设计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生产运营管理”的课程特点,坚持“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重点性相结合”、“多种现代化理论教学手段和多种形式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仿真教学、现场认知教学、课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组成的“立体式”课程教学体系(见图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力求做到基础性与先进性、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教学内容丰富,贴近企业实际。

图1 “生产运营管理”课程体系

由于“生产运营管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庞杂,而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48~64课时(以1学期16个教学周,每周3~4课时计算),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是不现实的。据此,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一个适合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需要的课程模块。

3.1 课堂教学模块

“生产运管管理”课程虽然内容众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系统优化三大部分,各部分包含的具体章节内容不再赘述(见图1)。另外,生产运营战略作为指导性思想实际上统领了整个运营流程,因此有必要作简单介绍。课堂教学侧重于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因此,在该环节选择合格的任课教师非常关键。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招聘盲目追求高学历,“双师型”人才缺乏,很多任课教师刚出校门就走上讲台,自己对企业运营和车间管理都一知半解,更别说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学校应“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支持青年教师进企业学习进修,同时也聘请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特聘教师来校给学生授课,以形成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分工明确的课程教学团队。

3.2 实践教学模块

注重实践教学是“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抓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关键。实践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用于生产运营实践,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的实践教学模块主要有: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和服务现场观摩实习,通过教师和生产管理人员的当堂讲解以及一线工人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加强对企业运营的直观感知,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认知实习一般作为独立的实习环节在课程开设前完成,时间较短。在一些本科院校,特别是由大专升本的院校,实习环节除了认知实习外还开设了金工实习。金工实习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设备、生产线、车间管理的理解,但一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安全性也需考虑,因此,很多本科院校相关专业都保留认知实习而取消了金工实习。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定位差异,我们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保留认知实习即可,但应注意选择的实习基地要具有代表性。

2)课内实践。“生产运营管理”很多章节涉及软件操作和模拟仿真,因此有必要增设课内实践环节。课程常用的软件有ERP系统和Flexsim仿真软件。ERP系统涉及的环节和模块庞大又复杂,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若只选取几个模块,学生又无法了解ERP系统全貌,而该系统目前使用较广,相对比较重要,因此,部分学校将其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Flexsim是基于Windows的数字虚拟企业仿真系统,可用来建立各种生产、运输、管理模型,配以逼真的3D虚拟效果图,即视感很强,教学中常用的主要有工业自动化仿真和物流中心配送仿真模块,可让学生模拟运营一个企业、一条生产线或一个配送中心,并通过调节不同参数以实现最佳运营效果。软件操作、模拟仿真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能使学生有效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教学实效。

3)课程设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课程设计这一环节,时间在1~2周左右,在课程结束时开设。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师设计多个具体的生产运营管理问题,如某企业新厂房的设备布置、老厂区的5S管理方案、某超市免费班车的运营效率、某大型商场的员工排班计划等等。学生分组通过实地调研、建模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答辩,由学生分组上台汇报课程设计的完成过程、方法和结论,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质疑,最后教师给予专业点评。学生根据答辩情况对课设报告进行修改后上交教师。课设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真实的生产运营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促进学生协同合作,互相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式实施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

4)沙盘演练。沙盘演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它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学生组成多个相互竞争的企业,模拟企业6~7年的经营。学生通过参与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讲师评析、学生感悟等实验环节,使其在市场分析、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同时也对企业运营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3]。由于沙盘演练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运营管理”和其他课程的专业知识,因此开课时间要晚于这些课程。

沙盘演练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专业软件,但大部分学校都有实施的条件,沙盘演练软件也较多,金蝶国际软件集团、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从实施的效果看,仿真演练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集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思想无疑是成功的[4],它使学生有了一次完整的职业感受,体会到企业运营决策的风险和收益性,小组间的竞争和合作刺激了学生的职业成就感,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学习的热情。

4 “生产运营管理”教学方法的拓展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意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必须做出改变,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学生愿不愿意学,而是取决于能否找到有效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除了常规的教师授课,“生产运营管理”的教学方法还可在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并且实践证明以下方法若运用得当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1 多媒体立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计算机并借助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6]。“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很多知识点立体性、动态性较强,如设备布置、看板管理等,学生需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仅凭教师讲授和阅读教材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如果有对应的教学视频或Flash动画,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企业生产布局情况或看板管理的运行程序,则可大大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并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易于理解,同时提高学习兴趣。

4.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7]。案例教学把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8],如,在生产布局(包括工厂选址、车间布局、设备布局)、生产计划编制(包括主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计算、物料需求计算等)教学中,可以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资料直接移植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模拟实战,尽快掌握生产管理的工作技能。

4.3 网络互动教学

网络教学能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缺陷,学校一般都设有现代教育中心,教师可以将“生产运营管理”的相关资料(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案例、试题库等)制作上传至现代化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校园网进行访问和学习,并与任课教师互动,也可在课程网站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其在课程网站上的互动表现可作为课程成绩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建设课程网站并不难,大多数学校都设有这样的专职机构并有资金支持,关键是如何保证网站的正常运行,很多学校的“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网站建成后就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几年内都没有教师或学生访问的痕迹,成了名副其实的“僵尸”网站,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对此,可借鉴和学习大学MOOC课程的流程和做法,真正发挥课程网站的效用。

5 结语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研究型大学的理论性教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技能型教学都不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结合自身资源和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形成特色化的教学体系。具体到“生产运营管理”这一课程上,经过多年探索,本文提出了由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仿真教学、现场认知教学、课设实践教学等环节组成的“立体式”课程教学体系,在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尽可能利用专业软件、实习基地、社会调研等方式或渠道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体系无论在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水平方面,还是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当然,任何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方法都没有最优方案,希望未来与更多的同类院校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进“生产运营管理”课程的完善和发展。

[1]孙泽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4):55-57.

[2]张晓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149-150.

[3]刘消寒.ERP沙盘模拟及其在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8(9):75-78.

[4]叶舟.“ERP模拟演练”实验教学探索与总结[J].教育与职业,2009(5):137-139.

[5]陈志祥.本科层次生产管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62-66.

[6]杨家珍.“生产运营管理”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140-143.

[7]赵海婷,李洪萍.案例教学法在《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0(5):109-111.

[8]肖敏.“运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0):166-167.

责任编辑:唐海燕

Research 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Course f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ajors at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JIN Zhongkun,YING Kef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2)

10.3969/j.issn.1671- 0436.2015.06.019

2015- 07- 09

常州工学院校级课程建设项目(A3-4401-14-045)

金中坤(1984— ),男,博士研究生,讲师。

G642.0

B

1671- 0436(2015)06- 0085- 05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生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用旧的生产新的!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